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440篇
  国内免费   525篇
测绘学   202篇
大气科学   388篇
地球物理   387篇
地质学   1225篇
海洋学   303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26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介绍了CD2000型深孔立轴式岩心钻机的结构、特点、主要技术参数、试验概况及效果。  相似文献   
952.
在中心地理论中,通过对区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不同假设,对中心的区位和规模进行了研究。表1表明了廖什传统模型的假设条件。他假设在一个广阔的平原上有着密度相同的人口分布。即使在不同的区位上,工厂的总费用也相同,并能取得稳定的最大收益。市场价格体系是自由的,且交通便捷程度相同。工厂与消费者都能取得足够的信息并可自由进入市场。在这些条件下,工厂适于以提供所有消费者暇务并以利润最大的行为原则趋向空间市场平衡的模型。  相似文献   
953.
954.
通过对1999年12月21~28日,广西出现的严重霜冻、冰冻天气过程环流特征的演变、气象要素的变化、数值预报产品的分析,得到造成这次严重霜冻、冰冻天气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气压高、露点温度特低、相对湿度小、辐射降温明显。  相似文献   
955.
东秦岭深地震剖面上莫霍基本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东秦岭深地震剖面上反映的华北、秦岭和扬子莫霍地震波组的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对莫霍地震波组特征的研究,指出秦岭壳幔过渡带的不均匀程度和厚度大于华北和扬子壳幔过渡带。受地壳均衡作用的影响,已形成的秦岭壳幔过渡带起了通常所说的“山根”作用。  相似文献   
956.
塔里木南缘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战略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高前兆 《冰川冻土》2000,22(4):298-308
系统地讨论了塔里木南缘的环境资源状况,气候特征、河流水文、水资源评价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下水,生态环境脆弱性与人类活动影响,土地退化的过程观测与趋势预测。通过分析,百年来特别是近50a来,人类活动通过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脆弱带的天然绿洲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有加速退化的趋势,为此需要从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和整体建设考虑,调整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利用,实施防治沙漠化的生态环境建设战略措施,才能遏制住这种土地  相似文献   
957.
美国西部开发的进程是从美国建国之初开始的,经历了大约200多年,并在开发过程中取得了许多可贵经验,这些开发经验有些虽然已经是许多年以前的事情,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经典之处,值得我国西部开发者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58.
煤层采动后甲烷运移与聚集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富含甲烷厚煤层经综采放顶煤方法开采后,甲烷运移通道和聚集空间随采场上覆岩层活动特征及导气裂隙带空间分布形态而不同。本文分析了煤层采动后采场覆岩关键层活动特征对导气裂隙带分布形态的影响,提出上覆岩层中破断裂隙和离层裂隙贯通后在空间形成椭抛带分布,阐述了卸压甲烷在椭抛带的升浮—扩散运移理论,为实现煤层与甲烷的安全共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9.
高子英 《云南地质》2000,19(3):308-315
南极洲主要呆分为东南极地盾及西南极中新生代褶皱带两大构造单元,两者之间的横贯南极山脉具有过渡性质,由基底与盖层构成。基底为由元古宙及下古生界组成的双构造层基底;盖层则由泥盆系-二叠系组成。侏罗纪中期,冈瓦纳大陆开始裂解。白垩纪晚期,南极大陆向南移动,并于中新世早期到达现在位置。东南极的帮产以铁为主,其主要类型是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横贯南极山脉产出与罗斯期(奥陶纪)花岗岩有关的U-Th矿化,与侏罗  相似文献   
960.
鲁西车往峪隐爆角砾岩群特征及其控矿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车往峪角砾岩群中岩体的分布格局,岩石特征,矿化蚀变及构造控制因素的分析,指出该角砾岩群由隐作用形成,隐爆角砾岩群与磁异常及Au,Au,Cu元素组合异常套合较好,基岩化探也明显出较高的As,Sb元素异常,故其成矿前较地,深部可能存在隐伏岩(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