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06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55篇
地质学   464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舟曲是我国滑坡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断裂带滑坡活动频繁,危害巨大。文章在综合遥感、变形监测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研究了断裂带滑坡特征及其灾害效应,提出了风险防控对策。研究表明:(1)断裂带滑坡形态上主要为长条形和簸箕形;滑体、滑床一般为板岩、千枚岩碎块石组成,滑带土为含砾黏土;滑坡具有多级、分块活动特征且块体差异性滑动特征显著;滑坡一般为慢速滑动,具有蠕滑特征;滑坡具有降雨敏感性特征,深层滑坡对降雨响应有明显的滞后性。(2)断裂带滑坡的成灾模式主要为慢速滑动过程中的蠕滑拉裂效应和冲击推挤效应,滑动后的堵江淹没效应、挤压侵蚀效应,以及社会影响效应等。(3)断裂带滑坡规模较大,地层破碎,治理条件差,工程治理措施难以奏效。但其突发性不强,应以管防为主,宜采取用地管控、监测预警、避险搬迁等防治措施,慎用工程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92.
发展海洋能发电装置测试和评价技术有助于推动相关技术成果转化,促进我国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文章概述国内外海洋能发电装置及其测试和评价技术进展;重点分析海洋能(潮流能和波浪能)发电装置测试和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功率特性、电能质量特性及其综合测试系统;分别选取潮流能和波浪能发电装置案例,按相应方法和内容进行现场测试和评价。  相似文献   
993.
全球-地方出口溢出效应对新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出口增长是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新出口企业进入是出口增长的微观体现。新贸易理论认为集聚外部性带来的知识溢出是影响企业出口决策的关键因素。出口地、目的国维度的知识溢出均有利于企业获取必要的出口知识,降低进入出口市场的难度。演化经济地理理论强调认知邻近是出口溢出发挥作用的前提,出口地、目的国维度的出口经验、产品关联是出口溢出的主要内容。论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海关贸易数据库,分析出口地、目的国溢出对新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作用。结果发现:① 出口溢出可以显著提升新出口企业进入概率,私营企业更倾向于进入出口溢出更强的出口地、目的国市场;② 出口溢出对跟随型企业,特别是本土跟随型企业进入的促进作用更强,国有集体企业更强调整体出口经验溢出,私营企业更强调产品知识溢出;③ 出口地溢出有利于新出口企业拓展到新目的国,目的国溢出有利于新出口企业拓展到新产品。论文完善了出口企业空间动态研究,拓展了出口溢出对出口决策作用的空间维度,也有助于深化对中国贸易空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994.
随着欧玉陶勒盖这个世界级铜矿的发现与开发,蒙古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铜资源大国.在前人研究基础 上,对蒙古国境内的铜矿床主要成矿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点进行了总结,认为蒙古国内的铜矿床主要类型是斑岩 型,其次是 VMS型.根据这些铜矿床的形成时代与产出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南、北2条铜矿带,分别为与古亚 洲洋构造体系有关的斑岩型和 VMS型 CuGAuGMoGZn多金属成矿带(Ⅰ),和与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体系有关 的斑岩型 CuGMoGAu成矿带(Ⅱ).其中南部 Cu矿带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①泥盆纪 VMS型 CuGZn成矿亚带 (Ⅰ1);②晚泥盆世斑岩型CuGAuGMo成矿亚带(Ⅰ2);和③石炭纪斑岩型Cu多金属成矿亚带(Ⅰ3).而北部Cu矿 带则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西部三叠纪斑岩型 CuGMo成矿亚带(Ⅱ1)和东部三叠纪-早侏罗世斑岩型 CuGMoGAu成 矿亚带(Ⅱ2).根据蒙古国的构造演化历史及其所产出的矿化特征,认为蒙古国铜矿的找矿潜力仍然是以斑岩型 为主,其次是 VMS型,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 CuGNi硫化物型矿床也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995.
朱向东  贺灿飞  朱晟君 《地理研究》2019,38(11):2565-2577
以欧美对中国光伏反倾销、反补贴(“双反”)事件为例,使用网络分析研究2009—2015年世界光伏贸易格局,以Logit模型探讨2009—2011年和2011—2013年中国210个地级市与175个目的国的光伏贸易演变。结果表明,“双反”后中国与欧美贸易量急剧下降,与非“双反”国家贸易量有所提升,主要目的国从德国、荷兰、意大利和美国转向日本、韩国、印度和新加坡。政策激励促进光伏出口,且“双反”后政策效力增强。出口关联显著提升正常贸易环境下出口增长,“双反”后则为负向作用。加工贸易比重高的区域受到贸易保护冲击更为严重。市场多元化不能缓冲“双反”冲击,目的国中心性高有利于建立稳健贸易联系。政策激励在光伏贸易中作用突出,减少直接补贴,增加创新奖励是政策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996.
论文利用1961—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构建新的城市化指标,分析了城市化对辽宁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辽宁省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国家站增温速率明显快于乡村站;城市化对平均最低气温影响最显著,平均气温次之,平均最高气温相对较弱;就四季而言,秋季城市化影响贡献率最大,冬季和夏季次之,春季相对较小。空间分布上,城市化影响高值区位于辽宁中部和西部地区,与辽宁省城市化发展水平基本吻合,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不是单一的,对于多数地区尤其是沈阳、大连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起到增温作用,但也对少数台站的升温起到了抑制作用。气温指标中,城市化对年和四季平均气温的影响最显著,对应模态均是第一模态,方差贡献率均在89%以上,空间相关性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其次是平均最低气温和日较差;季节变化特征上,冬季和春季的增温相对于秋季和夏季明显。降水指标基本对应第二模态,方差贡献率在9%~18%之间,城市化对气温的影响强于降水;结合时间系数,城市化效应表现为春季和冬季降水、大雨和暴雨日数略有增加,年、夏季、秋季降水、小雨、中雨日数减少。城市化对降水的影响表现出两面性,一方面使年降水和小量级降水减少,另一方面又使极端降水事件增多。  相似文献   
997.
漯河市加大清理盘活闲置土地工作力度,自去年对市区存量土地利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后,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共清理出闲置土地20宗,总面积1390.67亩。  相似文献   
998.
数值模拟飞秒激光加热金属的热电子发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安民  高勋  姜远飞  丁大军  刘航  金明星 《海洋学报》2010,32(10):7198-7202
研究了超短超强激光脉冲与薄膜靶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电子热发射.当超短激光脉冲与薄膜靶相互作用时,首先入射超短脉冲激光对吸收深度内的自由电子进行热激发;接下来热激发电子将能量传递到附近的晶格,再通过电子和晶格二体系的热传导,以及电子晶格间的热耦合,将能量传递到材料的内部.因此,电子在皮秒级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不能与晶格进行能量耦合,使电子温度超出晶格温度很多,电子热发射就变得非常明显了.用双温方程联合Richardson-Dushman方程的方法对飞秒脉冲激光照射金属靶的电子热发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电子热发射对飞  相似文献   
999.
暴雨和防灾能力建设是影响洪涝灾害发生及其损失变化的重要因素.根据1978—2018年江南地区(沪、浙、闽、湘、赣五省、市)暴雨洪涝灾害数据、气象台站观测逐日降水量资料、社会经济数据,统计分析了近41年江南地区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灾害损失的变化特征及时、空差异,并从降水和社会防治两方面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近41年来江南地...  相似文献   
1000.
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OFDI)本质上是一种跨国互动流,在全球价值链的不同环节,OFDI的动机和区位存在显著差异。论文基于FDI Markets数据库,将OFDI划分为总部研发、原料采掘、生产制造和营销售后4个环节,兼顾跨国投资流动的双向视角构建全球尺度的OFDI网络,利用社会网络方法探究不同环节全球OFDI的演化过程和空间特征。研究发现:(1)全球OFDI网络总体呈现核心—边缘特征,但拓扑结构存在环节差异,其中营销售后网络连通性最高,总部研发网络小世界性最明显且扩张迅速,而原料采掘网络呈现去网络化的趋势;(2)不同环节OFDI网络空间格局分异,总部研发网络表现为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相互投资以及迅速扩张,原料采掘网络倾向一次性大额投资,生产制造网络中发达国家主要扮演母国角色,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地以东道国的身份嵌入,营销售后网络高比例的双向投资流则体现出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3)优势投资国家的空间格局大相径庭,归纳为总部研发网络的“大进大出”、原料采掘网络的“两极分化”、生产制造网络的“梯度转移”和营销售后网络的“遍在优势”4大空间特征。研究可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