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长江中下游地区7500—5000aB.P.气候变化序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孢粉分析方法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古植被类型,而各植被类型只能在一定的气候指标范围内生长。本文根据这一基本原理,利用现代植被生长的基本气候指标和有关气象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地区7500—5000aB.P.的孢粉资料进行处理、转化,从而得出这一阶段每500年一个时间段的气候变化序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在7500—5000aB.P.时间内,年平均温度偏暖于今日-0.1—1.5℃,最高温出现在6500—6000aB.P.,气温高于现在1.5℃。  相似文献   
62.
以西巴兰线为界,南海南部划分出两种不同的地貌单元。西部为巽他大陆已消亡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开始在始新世(约46Ma),停止在19—21Ma(磁异常6),海底扩张比中国大陆架晚得多。破裂间断持续约3—5Ma,是以中中新世不整合面为标志,在沙捞越陆地也存在。裂谷后地层的年代约始于16Ma,覆盖在裂谷地形之上。东部为会聚边缘,在中中新世演变为碰撞带。 巽他陆架除局部深盆地外,具有统一的约30km的厚度,并延伸到约200m的水深。陆坡狭窄。从陆隆(危险区)的水深从500m变化到大陆-大洋过渡带的3.5km水深,宽度为170至330km。 拉让三角洲延伸到陆架和陆坡。其后裂谷沉积物覆盖在危险区裂谷期的最高地形。在东部,后裂谷沉积物较薄,仍然没有完全覆盖裂谷期的地形。单面山地貌显然支持南沙群岛的碳酸盐岩隆结构,其陆坡在2—3km水深突然抬升。 沙巴和文莱边缘曾经是会聚的碰撞带。陆地地质指示中生代蛇绿岩基底。主要碰撞特征是,西科迪勒拉山主要由始新世至早中新世砂质的浊积岩组成,在西克拉克山主要是渐新世至早中新世(32—18Ma)的岩石,其幕式抬升发生在14—8Ma的整个上中新世和上新世。2km深的西北婆罗洲海槽可能是会聚阶段的残留,而且也是碰撞的前渊。 石油丰富的巴兰三角洲,形成于西科迪勒拉山的抬升和剥蚀,其范围甚至延伸至西北婆罗洲海槽。有证据表明被动边缘的陆隆(危险区)已经俯冲在沙巴之下,并引起西科迪勒拉山的抬升。因此,西巴兰线将西部的消亡被动边缘与东部的碰撞带截然分隔,现在显然表现为一条大的右旋转换断层。  相似文献   
63.
埃塞俄比亚南部某风化壳型钽铌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埃塞俄比亚南部某风化壳型钽铌矿区域地质、重砂化探异常、矿区地质、矿床特征,重点探讨了该类矿床的矿体、矿石特征、矿床成因及其控矿因素等,指出该区还有很多较好异常未得到验证,大量的含矿花岗伟晶岩、深部含矿花岗岩也未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通过进一步工作,该区有望找到规模更大的风化壳型及其伟晶岩型、花岗岩型铌钽矿床。  相似文献   
64.
Types and degree of muturity of organic matters in sedimentary rocks as index for oil generation and evolution can be determined by infrared spectrometry. In normal cases,oil-generating rocks can be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by infrared spectra of solubable bitumen components. However, the spectra of condensed nuclei of aromatic hydrocarbon should be resorted to whenever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organic matters arc comparative complex and their degree ofmuturity are not all the same. Systematic researches of known samples show that a configuration of condensed aromatic hydrccarbon can b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index of aromatic hydrocarbon structure and the ratio of methyl and methylene to aromatic nucleus. It is evidenced by preliminary experience that oil- and coal-generating organisms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each other with the help of this 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65.
奉友新 《气象》1983,9(12):28-28
冬季在北方,霜是常见的现象,但在海口市却是罕见现象。1982年12月气温较常年偏低,28、29日早晨海口机场气象台连续观测到霜。霜层厚度1毫米左右。这是我台建立以来第一次观测到霜的现象。这次霜出现在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市以后晴朗、微风而辐射冷却强烈的夜间,但是夜间地面最低温度仍有4.5℃。早上霜露并存,霜出现在地面干草上,露出现于植物、房顶、土壤和水泥地面等物体上。  相似文献   
66.
目前地震波在地质构造探测和结构损伤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文中将EMD和EEMD算法建立的最优降噪模型应用于地震信号去噪中。首先通过低通滤波和带通滤波算法对比分析降噪效果。然后通过对光滑性系数α取不同的值比较信号的光滑性。并利用模拟信号添加高斯白噪声干扰,在同时考虑将信号光滑性和相似性的情况下用最优降噪光滑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最后用实际地震波验证模型在地震波数据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EMD和EEMD最优降噪光滑模型都能对地震波进行降噪和光滑性处理,带通滤波与EEMD算法建立的最优降噪光滑模型效果较好。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赖邦村取水区、京源口隧道区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断水时间与隧道开挖的对应部位的调查,得到的结论是隧洞开挖揭穿了赖邦村取水区的主要补给源--构造裂隙含水系统,使其改变了原有的排泄条件,导致地下水向隧道集中渗漏,是造成取水区水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
倪超  纪友亮 《中国地质》2006,33(1):193-200
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对该区进行层序地层学的分析和研究,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将饶阳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并对每个层序的主控成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总结出各层序的不同特点。同时对每个层序内部的沉积特点和沉积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层序发育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研究过程中,还对层序不同体系域的油气藏类型和油气聚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各体系域可能发育的最有利的油气藏类型。  相似文献   
69.
余珍友  黄光寿 《河南地质》1996,14(4):282-286
河南油田双江河水源地,一是傍河取流渗稼水和部分浅层水,二是开采中深层地下水。在分析14年开采动态的基础上,阐明采用调剂开采方案供水,可保证丰枯水期总供水量的持续稳定,并能保持开采资源经久不竭。  相似文献   
70.
本文介绍了我国地磁台网荣获国际地磁和超高层大气物理协会颁发的一枚金质和八枚银质奖章的简况;概述了当前国内外地磁台站工作现状,并对今后我国地磁台网的继续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