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辽宁省夏季降水量和极端雨量日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累积距平、小波分析以及普通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对辽宁省夏季降水量和极端雨量日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55a来辽宁省夏季降水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降水强度正逐年增大,1984年、1992年和2010年降水趋势回升明显,夏季降水量的变化存在38a左右的主周期和22a左右的次周期。空间分布表现为由辽东南向辽西北逐渐减少;持续干旱天数呈现出显著的增大趋势,大雨日呈现不明显的减少趋势,暴雨和大暴雨日都有不明显的增大趋势。极端雨量日4项指标周期变化具有一致性特征,都在35~40a的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大雨、暴雨、大暴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特征,极端雨量日4项指标的变化倾向率在东北西南方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条带性高低交替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2.
对外文化传播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点关注问题。虽有研究从地理学视角探究孔子学院等思想文化载体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但定量研究不同国家对思想文化的关注度差异方面仍有待探索。本研究以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老子及其思想《道德经》为例,以除中国以外的214个国家和地区作为研究区,采用“老子”及“道德经”为关键词查询的谷歌趋势数据度量各国民众对老子及其思想的关注度,运用地理探测器空间统计方法,定量分析2010—2021年世界各国对老子思想的关注度差异及其成因。研究发现:重大外交事件能够短期提升某个国家对老子及其思想的关注度,而传统发达国家对老子及其思想具有较高且持续的关注度;入境旅游人数、出口贸易额、人口总数和译本总数极大影响着各国对老子及其思想的关注度,表明文化交流及双边贸易能显著促进文化思想的传播;文化贸易、社会经济等影响因素均不独立,且呈现交互影响增强效应。本文为老子及其思想的全球传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为探索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测度、格局、趋势和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23.
中国石炭纪构造活跃,在华北地块、扬子地块、塔里木地块等稳定块体间存在着大量造山带,尤其存在着北天山洋、南天山洋、布青山—勉略洋、金沙江洋、甘孜—理塘洋等多个洋盆中的洋板块地层,大地构造分区极为复杂。传统的地层区划主要考虑稳定的地块区,按目前的地理格局来进行地层区划划分。本文通过大地构造单元与构造演化阶段相结合,借鉴目前国内经典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对中国石炭纪构造-地层进行区划,共划分出阿尔泰—兴蒙地层大区、北准噶尔—西拉木伦地层大区、天山—北山地层大区、塔里木—阿拉善地层大区、华北地层大区、秦祁昆地层大区、扬子地层大区、华夏地层大区、北羌塘—三江地层大区、班公湖—怒江地层大区、印度地层大区等11个地层大区及若干地层区。其中阿尔泰—兴蒙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阿尔泰—兴蒙多岛弧盆系,发育洋板块地层及大量岛弧火山岩,分为阿尔泰地层区和兴安地层区;北准噶尔—西拉木伦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额尔齐斯—西拉木伦大洋盆,包括大量岛弧带地层及洋板块地层,分为北准噶尔地层区及西拉木伦地层区;天山—北山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天山—北山造山系,发育大量火山岩,分为南准噶尔地层区、北天山地层区、南天山地层区、伊犁地层区及额济纳—北山地层区;塔里木—阿拉善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塔里木陆块、塔东南—敦煌隆起及阿拉善地块,为稳定的滨浅海沉积,局部为海陆交互相沉积,分为塔里木地层区和阿拉善地层区;华北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华北陆块及贺兰山陆缘裂陷盆地,主要为稳定的海陆交互相地层,分为贺兰山地层区、华北地层区及华北地块北缘地层区,其中华北地层区缺乏密西西比亚纪地层;秦祁昆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秦祁昆造山系,分为祁连地层区、东昆仑—柴达木地层区、西昆仑地层区、秦岭地层区、南秦岭—苏鲁地层区;扬子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扬子陆块,分为盐源—丽江地层区、中上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区、湘浙赣地层区及滇黔桂地层区,主要为稳定的碳酸盐沉积,仅湘浙赣地层区见现有较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华夏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武夷—云开造山系,分为粤闽地层区、粤南地层区、钦防地层区、琼北地层区、琼中南地层区及华夏地层区,除钦防地层区为一套深海—半深海硅泥质沉积外,其他地层区主要为滨浅海沉积及少量海陆交互相沉积;北羌塘—三江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北羌塘—三江多岛弧盆系,包括多个稳定的小型地块及其间的蛇绿混杂岩带,洋板块地层发育,分为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勉略地层区、金沙江—哀牢山地层区、中甸—昌都—思茅地层区、鲜水河—甘孜—理塘地层区、北羌塘地层区及甜水海地层区;班公湖—怒江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班公湖—双湖—怒江—孟连大洋盆,主要为洋板块地层;印度地层大区位置相当于印度大陆北部被动大陆边缘,以发育冈瓦纳大陆特有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及冰成岩为特征,分为冈底斯地层区、北喜马拉雅地层区及保山地层区。简单介绍了各地层大区、地层区及部分地层分区内的岩石组合、古生物组合及地层序列。结合实例提出了中国石炭纪地层格架建立的原则,对各地层区系石炭系进行了系统的地层对比,建立了其地层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24.
25.
26.
中国泥河湾盆地以发育我国北方晚新生代湖相地层和数目众多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而闻名于世,是研究中国北方第四纪地质与环境、新旧石器和早期人类演化的一个关键地区。东坡遗址是泥河湾遗址之一,形成时代一直没有确定。根据古地磁和区域地质等分析,初步认为东坡遗址形成时代不早于距今780ka。本文利用石英Ti心ESR法对泥河湾东谷坨剖面B/M界限样品进行了测量,年龄为 750±88ka,这表明利用该方法对泥河湾层水相沉积物进行测年是可行的。我们利用同样方法和参数对东坡遗址进行ESR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东坡遗址文化层的形成时代为距今 304±12ka到333±23ka,平均年龄为321±15ka。 相似文献
27.
利用调查数据及遥感数据揭示了2013年南沙群岛海域温跃层的季节变化特征,温跃层上界深度平均值春、夏、冬季基本一致,介于45~47 m之间,秋季最大,达60 m;温跃层厚度平均值夏、秋、冬季基本一致,介于85~87 m之间,春季相对较小,为78 m。温跃层强度平均值春、夏、秋、冬季几乎一致,介于0.13~0.15℃/m之间。调查海域温跃层上界深度季节变化的形成机理为:春季西深东浅的原因是西部受净热通量较小、大风速、负的风应力旋度以及中南半岛东部外海的中尺度暖涡和反气旋环流共同作用,东部近岸海域净热通量高值、风速相对较小及风应力旋度引起的Ekman抽吸效应共同控制;夏季深度分布较均匀的原因是10°N以北风致涡动混合强但受Ekman抽吸影响,10°N以南风致涡动混合弱但风应力旋度为负值;秋季深度较其他季节平均加深15 m的原因是南沙群岛海域被暖涡占据,暖涡引起的反气旋式环流使得温跃层上界深度被海水辐聚下压;冬季正的风应力旋度产生的Ekman抽吸和冷涡引起的气旋式环流共同作用,使得温跃层上界深度较秋季平均抬升15 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