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9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入海河口中河水与海水的混合是海洋学中一个重要的界面过程,两者混合尺度和混合速率关系到河流携带物质的扩散范围和归宿,采用天然示踪剂224Ra和226Ra计算河水与海水的混合速率。2010年8月28日,采集了闽江河口区地下水样20个、河水样13个、河水与海水的混合水样12个,分别测量了每个水样的盐度、224Ra活度和226Ra活度。结果表明:地下水中224Ra、226Ra活度普遍高于河水;所有水体中的224Ra活度普遍都高于226Ra活度;河水遇到海水后,224Ra活度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而226Ra活度的增加并不明显。基于224Ra与226Ra半衰期的差异,在只有河水与海水发生涡流混合的情况下,计算获得河水与海水的混合速率为140.2~142.5 m/h。  相似文献   
62.
REE geochemistry of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Chukchi Se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Rare earth elements (including the lanthanides and Y) have analogical chemical properties and low solubility, and they are not easy to transfer and take inter-element fractionation during ge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weathering, disintegration, transporta…  相似文献   
63.
The distribution of diatoms in surface sediments in the Minjiang Estuary, southeast China, was investigated in2009. Total 56 species and other species belonging to 25 genera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m 11 species were dominant over 5%. Dominant species included Actinocyclus ehrenbergii, Coscinodiscus curvatulus, C. divisus, C.jonesianus, C. radiatus, C. rothii, C. subtilis, Cyclotella stylorum, Epithemia hyndmanii, Hydrosera whampoensis,and Trachyneis aspera. Diatom abundance varied spatially, with the absolute abundance of diatoms ranging from13 valves/g to 11×104 valves/g, and averaging 2.5×104 valves/g. A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 was used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iatom distribution and sediment properties in the Minjiang Estuary.CCA revealed that the major elements(Fe_2O_3, Na_2O, CaO, MgO, TiO_2, SiO_2, Al_2O_3, and K_2O)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diatom abundance. Four diatom assemblages were distinguished, representing different sediment properties,which may assist late Quaternary palaeocean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of the Minjiang Estuary.  相似文献   
64.
分析了泉州湾溶解无机氮(DIN)春季的含量分布、组成、潮周期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根据高值区判断洛阳江口以县区农田养殖输入硝酸氮(NO_3~--N)为主,而晋江口以市区生活污水输入氨氮(NH_4~+-N)为主,DIN含量的平面分布受NO_3~--N与NH_4~+-N共同控制.DIN的平均组成为NO_3~--N最高,NH_4~+-N其次,NO_2~--N远低于二者,NH_4~+-N平均占比达35%左右,DIN的组成未达到热力学平衡.根据DIN含量与溶解氧(DO)及化学需氧量(COD)的相关性分析,推测三氮转换不仅受到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还受更为复杂的来源、人类活动及生物过程等的影响;根据DIN含量与盐度的关系,NO_3~--N及NO2--N均呈现保守行为,NH_4~+-N淡水端有一定的增加现象,DIN含量与盐度的关系受NO_3~--N和NH_4~+-N共同控制;DIN含量还受到悬浮物含量、温度、盐度及p H值等环境因子的控制,结合DIN含量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及分布情况,可推测春季DIN主要来源不是浮游植物分解.不同站位DIN含量的潮期变化相似,基本上都表现为涨潮冲淡作用下含量降低而落潮后回升.除此之外,泉州湾DIN含量的年际增长及超标均比较严重,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5.
楚科奇海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北极地区不仅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同时由于其极端环境下的物理、化学作用与中低纬度有较大的差别,导致了这里的海洋地球化学过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基础理论研究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对位于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沉积物取样,开展了地球化学研究,并已取得了部分成果[2~4].  相似文献   
66.
分析了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的表层水质、悬浮物和沉积物样品,探讨了沉积物总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及与其他河流的异同.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站位,夏季沉积物总碳占比平均为1.74%,略高于秋季的1.70%,两者差异不明显.研究区沉积物总碳占比为1.21%~4.84%,平均为1.82%,从水口水库至福州市区河段,其含量逐渐升高,在北港达到最高值,而后由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呈现"低-高-低"的分布特征.秋季悬浮物含量和化学需氧量(COD)高值区范围大于夏季,且含量也更高.研究区悬浮物含量、COD、颗粒态总碳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分布特征,悬浮物中总碳的含量则呈现从库区经河口向外海减少的趋势.沉积物总碳与悬浮物总碳、悬浮物含量、COD总体显著相关,悬浮物的沉降-再悬浮-再沉降过程是影响沉积物总碳分布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水、农田和畜禽水产养殖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来源.闽江口沉积物总碳含量低于黄河、长江,而与其他中小型河口相近,处于国内河口较低水平,这与流域内源岩特性、有机物输入量以及沉积物粒度等相关.北港段沉积物总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河流,有机污染较为严重,将成为影响水体水质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