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5篇
  免费   597篇
  国内免费   719篇
测绘学   245篇
大气科学   548篇
地球物理   494篇
地质学   1651篇
海洋学   382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73篇
自然地理   32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59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71.
金沙江北段的印支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72.
采用半地转方程的二维锋生模式,研究了地面暖带附近锋生过程中,大尺度斜压区、地面暧带和潜热释放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变形场中的孤立暖带,当它位于大尺度斜压区暖空气一侧时,可在有限时间内形成强锋区(有潜热加热时锋生速度更快);当暖带与大尺度斜压区配合时,可出现双锋区结构,强锋区可能先在暖带中出现。在暖带深厚并有潜热释放时表现更明显且有利于双锋区结构的维持,锋生强迫作用和位温扰动是梅雨锋附近两条中-  相似文献   
973.
中国土壤热通量的气候计算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北京等6个热平衡站的资料,通过5种方案计算比较得出土壤热通量Qs动的气候计算方法Qs=2.826·△θs-20+0.486·△T-0.777这里△θs-20、△T分别为土中5与20厘米温差和地一气温差.该式相关比为0.897,平均拟合误差1.4wm-2。据此计算全国215站的土中热交换量,并分析其时空变化,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4.
气象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75.
976.
977.
1993年8─11月,在马起乏与新测点上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地磁场对比观测,获得了大量准确可靠的地磁资料。应用通化处理法、同步差值法、日变特征量比较法、快速谱分析法(FFT)、幅比与位相差值法,分析研究了地磁对比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段内,各测点地磁变化形态相当一致,两个测点之间的同步差值平稳。由各测点地磁场总强度日变化的定量分析比较得出,其日变化是相当一致的。快速谱分析显示,在相同时间段内,各测点的幅度随周期的变化形态十分相似,总体上看,FFT幅度随周期的减小呈下降趋势;从FFT幅度A,位相以及快谱幅比A_i/A与位相差的定量比较结果上看,各测点的FFT有着良好的一致性。此外,还得到了新老测点之间的地磁数据的接点差。  相似文献   
978.
“东南亚地震构造与地震危险性国际讨论会”概况陈运泰,高文学(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李京(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东南亚地震构造与地震危险性国际讨论会”于1994年1月27日至2月4日在越南河内举行。会议由越南国家科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979.
介绍了G.P.Gregori提出的关于日地关系的新因果链:太阳→太阳风(及月球引潮力)→地幔内地磁感应々→“发电机”感应电流→焦耳热→火山(及地热流)→水或其它微量元素进入大气圈→控制长期气候变化。对这种因果链提出的背景知识、资料证明及应用前景作了详细说明。介绍了国内一些学者关于日地关系的看法,并将二者加以比较。提出了对日地关系研究的看法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