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1.
山西石膏矿床主要分布在晋中南太原至临汾一带,产于中奥陶统,上下共有四个重要含矿层位。一九八一年,我们曾在临汾地区的浪泉矿区、候村矿区与二一三地质队的同志们一起对那里的石膏矿床进行了一些研究,提出了浪泉石膏矿床的成因认识。一九八二年我们又对临汾的晋王坟石膏矿、灵石县冷泉石膏矿,太原晋祠及圪(土尞)沟石膏矿床作了一些考查工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东准卡拉麦里造山带的陆间残余海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旺生  高怀忠 《地学前缘》1999,6(4):294-294
中国大陆内部古生代造山带形成过程中,在板块俯冲、碰撞停止后,往往没有立即褶皱造山形成山链,而是在两陆块之间构成一个残余海盆。该海盆主要叠置在下插的洋壳板块消亡的缝合带之上;盆地中的沉积物以残存俯冲带岩石碎屑为主,多从两侧提供物源,沉积速度快,成熟度低,分选差,相变快,沉积建造类型复杂;海盆两侧往往均有海浸发生,形成海盆沉积物较广泛的超覆现象和沉积不整合接触;盆地早期由快速的坳陷转为负荷沉降,中期快速沉积,晚期缓慢均衡沉降。因此,盆地的结构早期为凹陷式槽形形态,晚期发展成为平缓开阔的沉积盆地。由于…  相似文献   
13.
要 :研究新疆三个泉地区新近发现的几个金矿床 (点 )的含金石英脉及无矿地段不含金石英脉的地球化学特征 ,揭示了两者在流体包裹体特征、红外光谱特征、流体 H、O同位素特征等方面的显著差别 ,总结了该区石英脉型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怀忠  张旺生 《地球科学》2000,25(4):369-374
东准噶尔强应变构造形成于板块构造的特定部位,是不同级别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控制着该区大部分内生金矿的分布,并构成了该区最重要的金成矿系统,在洋壳俯冲和洋盆闭合阶段陆缘火山岩浆弧、残余海盆和俯冲带上形成的陆缘-火山碎屑喾相、含碳质沉积相相及混杂蛇夺块等是金丰度较高的地质体,构成了成矿系统潜在的矿源层(体_,构造运动产生的和深部上升的热能是成矿中岩石强烈变形变质和Au活化的能源,构造带内由于应力  相似文献   
15.
板块碰撞产物——强应变构造带对东准噶尔金矿的控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高怀忠  张旺生 《地质与勘探》2000,36(3):15-17,21
东准噶尔强应变构造带是板块碰撞作用的产物 ,控制了金成矿带的分布 ,而金的矿化富集地段分布于强应变构造带与走向北北西的断裂交汇部位。金矿体及矿脉则形成于强应变构造带的次级断裂和裂隙中。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东准噶尔内生金矿的遥感找矿信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取了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内生金矿的遥感地质找矿信息,突出和增强了与金矿成矿有关的矿源层、围岩蚀变、控矿构造和热液蚀变带等遥感影像标志特征,并在库布苏和三个泉地区进行了遥感找矿应用,发现了库布苏南矿带、艾盖巴依、艾南、三个泉和窄脉五个金矿床及六处金矿蚀变带,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东准噶尔三个泉地区金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三个泉地区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数量和种类众多,显示了成脉、成矿作用的多阶段特征。富CO2包裹体的存在和流体的H2O及CO2高光密度显示成矿流体为深源低盐度H2O-CO2溶液;成矿过程中伴有减压沸腾或CO2的不混溶分离作用;地质及包裹体的判别标志表明双石山蚀变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金顶铅锌矿床地层及沉积相问题的几点见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怀忠 《地球科学》1989,14(5):457-465
  相似文献   
20.
北塔山金矿床成矿流体成因及金沉淀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塔山地区金矿床及矿点的含金石英脉与闪长玢岩、闪长岩及斜闪煌斑岩等岩脉及小岩体有密切的空间关系,其一般产于岩脉内部及其接触带附近。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近中性低盐度和富CO2的K^+ ̄N^+(Ca^2+)-Cl^-型热液,推测主要属于来自深部的变质流体。金的成矿具多阶段特征。早期中-高温阶段减压引起CO2和H2S等组分溶解度减小和强烈挥发应是金沉淀的主要机制。晚期中-低温阶段,降温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