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60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81.
遥感反演中参数的不确定性与敏感性矩阵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多角度遥感中二向性反射(BRDF)物理模型的反演,是当前国际遥感界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反演中先验知识的表达和利用,参数敏感性的判别和处理,已提出了若干年,但只是到最近,才有了将参数的先验概率引入拟合误差平方加权,及定义参数对观测值敏感性的尝试,该文简述了这些最新进展,并首次建议了反演中参数的“不确定性与敏感性矩阵”的定义,并以作者最近的反演实例,说明这样定义的矩阵,如何直接用于反演的多阶段目标决策  相似文献   
382.
针对宁波市地面沉降发展现状及风险评价需求,结合2017—2020年的InSAR遥感监测数据与沉降点监测数据,对近年地面沉降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地面高程、沉降易发程度、地面累计沉降量、沉降速率、城市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占比重等6个评价因子为主的地面沉降风险评价体系。其中沉降易发程度为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为活动影响后的综合性评价因子。地面沉降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宁波市地面沉降无高易发区,中、低易发区主要与区内全新世软土层厚大、历史上大量开采地下水、局部高强度城市建设以及沿海围垦工程等因素有关。最后,划分了地面沉降中风险区、低风险区、风险防控带,并提出了相应的地面沉降风险区管控建议。  相似文献   
383.
扬子板块西北缘碧口微地块红岩沟地区碧口群火山岩系之上发育有南华—震旦纪沉积盖层,但南华系的沉积时代尚缺乏依据,其物源及构造背景也仍无定论.本文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对南华系上部含砾岩系中的长石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测年研究,结果表明碎屑锆石的年龄可以分为两组:(1)新元古代晚期年龄组(750~800M...  相似文献   
384.
定量评估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进展和指标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于监测SDGs的实现进度以及指导政策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临沧市)为研究区,基于统计、遥感和监测等地球大数据,在SDGs全球指标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结合临沧市地域特色和数据获取情况,选取70个SDGs指标构建了评估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SDGs进程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了2015—2020年临沧市16个SDGs得分值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评价了临沧市SDGs进展状况,提出了临沧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挑战及解决对策。研究表明,2015—2020年临沧市SDG 6、SDG 7和SDG 13基本保持较高的得分值,其余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呈现增大趋势。在SDGs发展进程方面,16个目标均具有较好的发展进程,SDG 5年均增长率最大,SDG 13基本保持不变;此外,有81%的SDGs指标具有较好的发展进程。该研究可为其他典型示范区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为推进中国乃至全球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385.
乡村旅游是我国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力量。随着疫情后客源市场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对供给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快速开发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系列供需错配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将江苏省昆山市作为案例地,以游客市场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IPA分析法和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探查乡村旅游地供需错配现象,着重从供给侧明确了昆山乡村旅游供需错配的主要表现及治理方向。文章将旅游地供需匹配治理逻辑与“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融合,构建了基于乡村振兴的乡村旅游供需匹配治理逻辑框架,并据此提出了昆山乡村旅游的治理思路。研究成果对推进我国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