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Ibitiara岩体出露在南美巴西中东部巴伊亚州Sao Francisco克拉通内,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属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准铝质-弱过铝质钙碱性Ⅰ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花岗闪长岩富集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不相容元素U、Th等,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Nb、P、Ti等,为富硅、高钾钙碱性岩系列,稀土元素显示轻微负Eu异常,轻重稀土分馏相对明显,富集轻稀土,配分曲线呈明显右倾稀土配分模式。锆石SHRIMP U-Pb测试Ibitiara岩体形成年代为2 103±8 Ma,为古元古代层侵纪晚期-造山纪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该岩体形成年龄与亚马逊构造旋回(2.1 Ga±)岩浆活动区域构造背景相呼应,可能为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增生大西洋陆块群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2.
庐枞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源区意义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从中生代到新生代,华北东部岩石圈地幔发生了减薄以及地球化学性质置换, 而扬子地块东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也表现出类似的过程,对中生代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研究有助于了解这一变化过程以及发生置换时的时空关系。庐枞火山岩出露于扬子地块东部,为一套包括粗玄岩–玄武粗安岩–粗面岩的富碱橄榄安粗岩系。研究了双庙组基性火山岩,这些岩石富集Rb,K,Sr,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i = 0.7060~0.7063,εNd(t )=-3.9~-6.2,(206Pb/204Pb)i=17.788~18.125,(207Pb/204Pb)i= 15.511~15.546,(208Pb/204Pb)i =37.735~38.184。在喷出地表过程中,火山岩没有受到明显的地壳物质混染,因此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地幔源区的地球化学特征。 其地幔源区具有同位素富集特征,表明火山岩源区曾受到地壳物质的影响,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历明显的结晶分异作用。庐枞火山岩的岩浆成分和源区特征反映该地区在晚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伸展和软流圈地幔上涌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原宿松群的深入研究 ,将其解体为蒲河片麻岩套与宿松岩群。宿松岩群与大别群在南部经历了先侵入 ,后韧性剪切变形 ,再构造破碎的复杂过程 ,并非不整合接触 ;在北部为过渡或构造叠置关系。重新厘定宿松岩群的构造地层序列自下而上由甘田坳岩组 (新建 ) ,柳坪岩组、大新屋岩组、梓树坞岩组 (新建 )所组成 ,并从地层序列、微古组合、地质年代等方面论证了宿松岩群属新元古代 ,为重新认识大别造山带的形成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4.
大别山地区片麻岩套的建立与成岩时代讨论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根据大别山地区的详细地质填图和研究资料,对“大别杂岩”、“大别片麻岩套”的建立及其产出背景,片麻岩套的主要特征(分布产状、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作了较系统阐明,最后就其形成机制(岩浆起源、形成深度、温压条件等)、成岩时代(晋宁晚期到华力西期)作了分析,为正确认识大别山变质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和高压一超高压岩石形成的“高压釜”说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5.
徐鸣  姚仲友  沈莽庭  高天山  周延 《地质通报》2017,36(12):2164-2178
通过建立描述成矿作用特征的构造和时间框架,探讨圣弗朗西斯科克拉通北部矿床的成因。许多太古宙的矿化作用发生在克拉通形成以前。铬铁矿、镍、金和祖母绿矿床是古元古代造山旋回形成的,那时克拉通合并到大西洋古陆。在中—新元古代,即罗迪尼亚(Rodinia)超级大陆的裂解期间,有拉张事件发生,其与磷矿和铀矿有关。金伯利岩金刚石矿化和金矿化是巴西利亚(Brasiliano)造山旋回形成的,其与西冈瓦纳大陆拼合同期。在寒武纪,该区存在长期和均一的地应力记录。同位素和磁性系统的重置,影响了在520Ma时候的依列斯(Irecê)盆地的新元古代沉积作用。这种重置归因于巴西利亚造山旋回结束时区域尺度流体的迁移和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26.
北大别洪庙榴辉岩相岩石Sm-Nd年龄:峰期变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前人工作认为北大别榴辉岩在榴辉岩相变质后,经历了麻粒岩相退变质作用,因此获得的Sm-Nd矿物等时线年龄代表了麻粒岩相变质时代.本文对北大别安徽洪庙百丈岩榴辉岩相岩石(辉石石榴石岩)的研究表明,该岩石经历了三叠纪超高压变质作用,经历了角闪岩相退变质.所研究样品在峰期变质之后是否经历了麻粒岩相退变质尚不能明确界定.结合矿物氧同位素体系平衡判据,辉石石榴石岩在峰期变质时达到了Sm-Nd同位素体系的均一化和平衡,并且在后期角闪岩相退变质中该同位素体系未出现明显的扰动,因此其Sm-Nd矿物等时线年龄[(225±14)Ma和(229±13)Ma]代表了榴辉岩相变质时代.同时,样品中矿物的同位素组成表明,在俯冲板块折返和退变质过程中,岩石受到外来和内部流体的不均匀作用,造成退变的单斜辉石在同位素组成上的不均一.  相似文献   
27.
大别造山带中生代岩浆岩的物质来源和成因机制,是大陆碰撞造山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北大别椒子岩和沙村岩体的早白垩世基性岩进行全岩的主量、微量元素特别是Pb-Sr-Nd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北大别基性岩的岩浆源区性质及下地壳的贡献.椒子岩基性岩的(87Sr/86Sr);的范围为0.7072~0.7075,εNd(t)范围为-10.4~11.9;椒子岩和沙村基性岩的(206Pb/204Pb)i为16.464~17.394,(207Pb/204Pb)i为15.349~15.453,(208Pb/204Pb)i为37.338~37.976.这样的同位素组成显示岩浆源区中下地壳物质的贡献显著;尤其Pb同位素特征表明下地壳贡献来自大别造山带自身的下地壳.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可能与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28.
刘一  曾勇  高天山 《江苏地质》2008,32(4):292-296
对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主要矿产地和远景区进行分析,结合近年来找矿工作的进展,提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深部资源潜力巨大,浅中深部(地下500m-1000m)铜的资源潜力可望达到1000万t以上、铁10亿t,其中大型-超大型矿床(区)7处-10处。深部(地下1000m~2000m)具有10处-15处大型-超大型矿床资源潜力区的可能。可通过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在已知大型矿床深部和外围、中新生代盖层覆盖区及新层位、新类型地区等地,实现深部“第二空间”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29.
“神功运动”的标准地点在浙江富阳神功村,指以河上镇群骆家门组与双溪坞群章村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为代表的一次构造运动,主要地质证据为:骆家门组底部砾岩为底砾岩;双溪坞群与骆家门组之间为高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30.
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的历口群,通常被认为是Rodinia超大陆形成后的早期裂谷沉积,记录了扬子板块东南缘东段晋宁造山作用后皖南地区新元古代盆地演化。但迄今为止皖南新元古代地层同位素年代学数据仍比较欠缺,且对历口群缺乏典型剖面的沉积学研究,沉积物物源仍不清楚,制约了对扬子地块东南缘东段新元古代盆地演化的全面认识。因此,本文选取出露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镇头组和邓家组典型剖面,运用沉积学、地层学和锆石U-Pb年代学方法,系统分析历口群沉积相及其物源特征,认为历口群形成时代在820~760 Ma之间,镇头组形成于近岸水下扇环境,主要物源为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和与双桥山群岛弧岩浆活动有关的地区,邓家组形成于滨岸环境,主要物源来自于扬子板块内部,部分与南华系裂谷火山岩和双桥山群岛弧岩浆活动有关。本研究对新元古代江南次级盆地演化时限提供制约,为扬子地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的建立和盆地的重建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