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篇 |
大气科学 | 34篇 |
地球物理 | 40篇 |
地质学 | 89篇 |
海洋学 | 65篇 |
综合类 | 19篇 |
自然地理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1年 | 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2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102.
On the basis of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ocean current produced under the combined forces of wind stress over the sea surface and horizontal pressure gradient force caused by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seawater density and the elevation of sea surface , we obtained the unsteady analytic solution of the variation with time of ocean surface current veloc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time variation of the above two forces , and the unsteady analytic solution for variation of seawater density with time by considering only the vertical turbulence . To meet different needs, the above solutions may be written in two forms for short and long time predictions . After some simplification the analytic solution was used to predict surface ocean current velocity for meteorological -navigation in the North Pacific . The monthly average current field was first obtained to get the necessary parameters for selecting the initial shipping route in the North Pacific and Bohai and Yellow Seas . The wind current field was then cal 相似文献
103.
104.
南海南部海洋上层的热振荡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1961-1973年南海南部(14°N以南,106°-120°E)海区0-400m的温度-深度资料、以2个月为时间步长、在2(经度)×2(纬度)的网格上进行统计,并计算了表层至100m垂直平均温度(TAV)。结果表明,TAV的年平均和季节分布是东南高、西北低,等温线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TAV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结果表明,本海区的TAV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存在着约2-4年的振荡周期,且与ENSO事件密切相关。在埃尔尼诺年,本海区的TAV增加,且有沿海盆向赤道增大的趋势。这种异常状况也存在于100m以深水层。在ENSO事件期间等温线普遍下沉,下沉的深度随深度而减少,随纬度由西向东减少,下沉的幅度随ENSO事件、季节及海域而异。究其原因主要与埃尔尼诺年季风减弱和海洋中的涡旋活动变化有关。此外,强副高的影响也使海洋上层得热增多。 相似文献
105.
106.
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的应用: 南海上混合层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一个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来揭示南海上混合层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南海北部上混合层的厚度(即混合层的下界深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与在南海南部上混合层的变化明显不同,前者的混合强度的变化幅度远比后者的要大得多.(2)在中南半岛中部东岸外海的西边界区域内,由于经常受冷涡控制,下层冷水涌升,上层水体层化显着,使得该海区垂直混合减弱.(3)在一些气旋(反气旋)涡的边缘,混合层厚度等值线分布密集,且水平梯度较大.(4)南海上混合层的厚度分布特征与上层环流的分布格局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地转调整关系. 相似文献
107.
中国主要地块显生宙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与地块运动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9
基于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地块最新古地磁结果,并重新审视已有的古地磁数据,绘制了三大地块显生宙以来的古地磁视极移曲线.以此为基础,推算了各地块古纬度和取向的变化特征.进而分析了三大地块及其周边地块的运动学特征及相互间的对接和缝合过程.早古生代,华北、扬子、塔里木地块都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华北地块在动力学上是独立的,其运动特征以平移为主,旋转运动为辅;扬子和塔里木地块与冈瓦纳大陆关系密切,塔里木地块很可能在晚奥陶世远离冈瓦纳大陆,在二叠纪与西伯利亚板块对接;我国华北和蒙古联合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对接则是在晚保罗世完成的 扬子与华北地块的对接过程是先东后西,东部的对接发生在晚二叠世,对接时结合带位于北纬6°~8°.晚三叠世两地块在西部门合时,结合带位于北纬25°左右.两地块在西部对接的同时,在东部产生了应力释放,使最初俯冲到上地慢的部分陆壳物质被推挤上升,与苏鲁-大别地区的超高压变质岩形成的时代相同.从晚二叠世到早中侏罗世华北与扬子地块以东部为支点经历了大规模的相对旋转.晚侏罗世三大地块在动力学意义上已成为整体.在中国拉萨地块和印度次大陆与中国大陆对接缝合产生的力矩作用下.晚保罗世以来三大地块统一显示了约为20°的顺时针旋转运动. 相似文献
108.
109.
基于3S技术的河北省泥石流灾害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是泥石流灾害发育活跃的地区之一,具有发生面广、点多及突发性和毁灭性较强等特点,危害较严重。利用3S技术分析太行山区、燕山山区泥石流发育特征,评估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泥石流灾害预测模型,为提高泥石流灾害预测以及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