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篇 |
大气科学 | 31篇 |
地球物理 | 6篇 |
地质学 | 79篇 |
海洋学 | 8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2篇 |
自然地理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4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广域差分GPS系统完备性监测技术是广域差分的关键和核心。本文全面介绍了完备性监测技术的定义,完备性监测系统的构成,以及各个部分的监测方法,包括监测站和用户站的监测技术,最后给出了完备性监测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22.
23.
三江源草地退化直接影响当地及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中上游地区的生态安全、水资源合理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该地区草地群落毒杂草组分增大,退化严重。高光谱遥感具有精细识别草地种群的潜在能力,如何利用其进行草地群落组成信息探测并进行退化识别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利用卫星高光谱Hyperion影像和地面实测高光谱遥感数据,通过多端元混合像元分解技术,提取可食牧草、毒杂草以及裸土组分信息;以此为指标对研究区草地退化程度进行分类识别,依次为: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度退化。利用野外样方实测数据验证监测结果,精度达到84.2%,表明高光谱遥感对草地退化探测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4.
Two-Dimension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Tidal Current and Sediment for Oujiang Estnary and Wenzhou Ba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2-D mathematical model of tidal current and sediment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Oujiang Estuary and the WenzhouBay. This model accomodates complicated features including multiple islands, existence of turbidity,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ize distribution of bed material.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non-uniform suspended load and bed load transport arepresented in a boundary-fitted orthogonal curvilinear coordinate system. The numerical solution procedures along with theirinitial conditions,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movable boundary technique are presented. Strategies for computation of thecritical condition of deposition or erosion, sediment transport capacity, non-uniform bed load discharge, etc. are suggested.The model verification computation shows that, the tidal levels computed from the model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fielddata at the 18 tidal gauge stations. The computed velocities and flow directions also agree well with the values measuredalong the totally 52 synchronously observed verticals distributed over 8 cross sections. The computed tidal water throughputsthrough the Huangda‘ao cross section are close to the measured data. And the computed values of bed deformation fromYangfushan to the estuary outfall and in the outer-sea area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ata observed from 1986 to 1992.The changes of tidal volumes through the estuary, velocities in different channels and the bed form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reclamation project on the Wenzhou shoal are predicted by means of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25.
本文描述了含铀细脉和贯穿它的较晚期螢石细脉中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文中列出了含氟溶液对沥青铀矿、辉钼矿及其他矿物作用的资料,指出了这些矿场在含氟溶液作用下的再沉积。 相似文献
26.
道伦达坝中型铜钨锡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矿体呈脉状赋存于二叠系板岩及华力西期黑云母花岗岩的断裂破碎带中。道伦达坝矿床发育铜矿体、锡矿体、钨矿体、铜钨矿体、铜锡矿体、钨锡矿体和铜钨锡矿体。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石英-萤石-白云母-电气石-锡石-黑钨矿阶段(Ⅰ阶段)、石英-萤石-黑钨矿-黄铜矿-毒砂-磁黄铁矿阶段(Ⅱ阶段)、石英-萤石-绢云母-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银矿物阶段(Ⅲ阶段)和方解石-石英-萤石-黄铁矿阶段(Ⅳ阶段)。道伦达坝矿床外围的张家营子岩体中的细粒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36.1±0.4Ma。Ⅱ阶段Cu-W共生矿体中2件独居石的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36.0±2.3Ma和135.1±2.2Ma。Ⅲ阶段Cu矿体中1件独居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34.7±2.8Ma。Ⅲ阶段铜矿体中1件绢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38.8±0.47Ma,等时线年龄为140.0±1.1Ma。系统的定年结果表明,道伦达坝矿床的铜钨矿体和铜矿体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它们属于同一个成矿系统;成矿与早白垩世高分异花岗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7.
汉诺坝碱性玄武岩是深源包体和巨晶的主要寄主岩,同时,也有不含包体的碱性玄武岩和含包体的拉斑玄武岩。本文基于理论计算,探讨了包体和巨晶分布的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28.
29.
以前对藏东吉塘地区的早古生代岩浆事件鲜有报道,在吉塘地区的浪拉山新发现了中—晚奥陶世花岗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该花岗岩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55±2.0 Ma(WSWD=1.15,n=26),属于中—晚奥陶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具有高SiO2(78.72%~79.48%)、富钾(K2O/Na2O=5.55~10.20),低MgO(0.10%~0.25%)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8~1.26,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S型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强烈负Eu异常,δEu值为0.35~0.39;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明显富集Rb、Th、Nd、Pb等元素,亏损Ba、Nb、Sr、P、Ti等元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该岩体是由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引起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是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岩浆事件响应;说明在中—晚奥陶世吉塘地区存在原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与当时苏联地学界来往交流紧密,他对地质学的贡献得到了苏联地质学家的高度评价。1958年,苏联科学院全体大会选举李四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并授予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该奖章是1947年由当时的苏联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共同发起的、对地质科学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最高单人奖励,李四光是第六位获奖人,也是至2017年止唯一获此殊荣的外籍地质学家,他的获奖理由是:在地质、古生物、地层和矿产研究工作的综合贡献。李四光有两部著作在苏联被译成俄文出版,分别是1952年的《中国地质学》和1958年的《中国西北部的旋卷构造》,这两部译作对当时的苏联地质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李四光学术思想的广泛认知;\"地质无国界\",中国地调百年的发展历程也有着俄罗斯地学理论、规范、方法实践的烙印,在新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和李四光学术精神传承下,中俄、中国与中亚在地学领域的交流合作将不断深化,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