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91.
对云南地区43个GNSS连续站2012-01~2018-12站点位移时间序列进行深加工处理,以期间发生的7次M≥5.7地震为样本,分别获取震前面应变和最大剪应变分布,并对震前应变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7次M≥5.7地震前,云南地区存在显著的面应变变化趋势,多数情况下存在强挤压和强拉张并存的格局,累积面应变一般超过±4.0×10-8,地震多发生在面应变(特别是面挤压)变化的高梯度带上;2) 7次M≥5.7地震前,云南地区存在显著的最大剪应变变化趋势,累积最大剪应变一般超过5.0×10-8,地震多发生在最大剪应变变化的高梯度带上;3) 面应变(特别是面挤压)和最大剪应变变化的高梯度带可作为研判未来M≥5.7地震发震地点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792.
793.
张掖盆地地下水位上升成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掖盆地80年代中期以来,地下水位处于区域性持续下降过程。2001年9月以来,盆地中北部地下水位停止下降开始出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05年9月以来,张掖盆地地下水位突然大面积上升。分析认为,地下水位上升主要是补给量的增加所致,主要增加途径有两个:一是本世纪以来,受全球气候转暖的影响,祁连山中西部的冰川融水和降水量明显增加,使祁连山区各河流出山径流量亦相应的增加,而出山河流作为盆地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的增加则意味着盆地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大;二是黑河河床过水时间增加,在流经盆地第四系粗颗粒相强导水的洪积扇地带,大量“线状”入渗,使地下水补给量增大,引发沿河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向黑河排泄的黑河以东地下水径流受阻。  相似文献   
794.
张掖市北郊湿地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全磷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其独特的环境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孕育了特殊的土壤类型。以实地调查及分析测试数据为基础,在张掖市北郊湿地区域内,通过同一深度水平方向上和不同取样点垂直方向上的有机质与全氮的线性相关分析,表明二者的相关性十分显著,利用确定的相关方程,可直接用湿地土壤中全氮的数值来推测有机质的含量;而通过对有机质与全磷数据的分析,表明二者在区域内没有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95.
卵砾石地层可压缩性低、抗剪强度大,水泥土搅拌桩工法在应用于卵砾石地层时存在若干技术问题。系统总结了水泥土搅拌桩工法在卵砾石地层的应用情况,重点对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于卵砾石地层的技术难点及主要的改进措施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各改进方法的作用机理、适用性、利弊等。水泥土搅拌桩在穿越卵砾石地层过程中存在施工效率低下、钻具磨损大、施工质量不易控制等技术难题,目前已有水泥土搅拌桩应用于卵砾石地层的成功案例中主要改进工艺可分为钻进、搅拌、排渣共计三大类别,具体可细化为提高动力机头功率、控制钻头钻压及转速、提高钻具材料强度、改进钻头及搅拌叶片结构形式、使用土体改良剂等措施,必要时可引入引孔换填、冲击破碎等工法辅助施工。但总体上应用成功的案例中,卵砾石地层的颗粒粒径及厚度较小,一般粒径不超过150 mm,且未形成系统性的卵砾石地层特征与机械设备技术参数的匹配方法。搅拌桩设备与卵砾石地层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等工作亟待深化。  相似文献   
796.
现代城市的规划、决策和资源利用离不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支持,而工程测量图是地理空间数据建库的重要数据源。本文研究了由欧特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程图构建SuperMap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方法,通过图纸预处理、数据读取与转换、数据检查与修复等过程,建立了一个案例地理空间数据库,并实现了某城区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与应用。  相似文献   
797.
鼓地1井位于安徽巢湖鼓山,该井开口层位即为高家边组地层,在770.5~1 234.5 m处钻遇高家边组(下段)和五峰组黑色笔石页岩,笔者据此开展了该井笔石生物地层研究及其部分笔石带缺失的原因分析.鼓地1井由下而上能鉴定出Dicellograptus complexus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  相似文献   
798.
“错时相”作为一种地质历史时期的特殊沉积类型,在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广泛发育,是良好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之一.通过岩心和野外剖面资料,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分析并总结了下扬子-南黄海地区“错时相”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错时相”出现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类型包括薄层灰岩和条带灰岩、微生物岩、蠕...  相似文献   
799.
基于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震中附近50 km范围内15个地震观测台站记录的2020年11月1日—2021年5月30日的气枪震源信号,采用互相关时延检测技术提取这15个台站各自稳定震相(Sg震相)的走时变化时间序列,并对漾濞M_S6.4地震前后各台站的走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漾濞M_S6.4地震前10天左右,有4个台站走时开始出现异常,其中,Ey211和Ey213台走时呈"V"型变化结构,Ey210和CHT台走时呈上升趋势。(2)漾濞M_S6.4地震后短期内,大部分台站走时出现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以维西—乔后—巍山断裂为界,断裂带两侧台站走时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断裂以东的EYA、HDQ、YSW09台走时呈上升趋势,变化最为显著的为HDQ台,走时差变化量为0.067 s;而断裂带以西的所有台站在漾濞M_S6.4地震当天(或震后1~2天)开始出现明显趋势性下降,走时下降持续时间在4~9天间,走时差变化量在-0.053~-0.201 s间,其中走时差下降量最大为53 285台,最小为CHT台。  相似文献   
800.
增强现实(AR)技术是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的新技术,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如医学、军事、交通、教育、娱乐、工业机械、景观规划、文物保护等,目前也已应用到水下工程中。本研究中AR技术首次成功应用到国内海洋工程水下定位测量作业中,以遥控水下机器人(ROV)为载体,搭载3D水下摄像机并配备相关水下传感器,通过专用AR软件将结构物三维模型、虚拟标识物、虚拟测量工具叠加到从水下传到水面的视频画面中,实现了水面操作人员与水下真实环境的实时交互,从而实时监测水下结构物的位置和姿态。将AR技术应用于水下定位测量,突破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无接触式和实时测量的优势特点,ROV不用紧贴结构物,软件操作便捷、测量数据精度可靠且实时显示,有效降低ROV的作业风险,提高作业时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