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5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419篇
测绘学   298篇
大气科学   325篇
地球物理   415篇
地质学   1122篇
海洋学   143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33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831.
利用理论波形与实际波形拟合方法 ,测定了发生于2019年10月12日22时55分26秒和24秒的广西北流-广东化州M_S5.2级地震(主震)及其M_L4.2级前震的矩震级,得到主震矩震级为M_W 4.7、前震矩震级为MW 4.2。  相似文献   
832.
应用CAP和深度震相方法,对2018年3月20日发生在广东阳西的M3.7级地震震源深度进行了测定。首先通过CAP方法反演获得震源机制解,拟合最佳震源深度为12km。然后在震中距100km以内的近台识别出清晰的sPL和PmP、sPmP震相,利用频率-波数(F-K)方法,计算出深度震相在不同深度下的理论地震图,与实际观测波形对比测定震源深度为12km。再利用250~400km震中距范围内台站上识别出的sPn与Pn震相的走时差,测得震源深度12.6km。多种方法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该地震震源深度为12km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833.
目的:探讨术前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在鼻窦癌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鼻窦癌患者及50例鼻窦炎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以病理检测作为金标准,分析鼻窦CT断层扫描、CD24单独及联合诊断鼻窦癌的价值。结果:采用CT断层扫描诊断的阳性共48例,CD24检测阳性共51例,平行联合诊断阳性共59例,系列联合诊断阳性共40例;系列联合诊断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平行联合诊断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平行联合及系列联合诊断鼻窦癌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术前鼻窦CT断层扫描联合CD24检测在对鼻窦癌进行诊断时,可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效能,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34.
摘要通过研究山西塔儿山地区与构造岩浆活动有关的成和作用的时空结构.展示出了该 地区FPa}-n},成矿系列,探讨了该地区构造成岩成矿统一体系及其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35.
对采用普通钻探设备施工高精度垂直孔所面对的操作工艺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成功地将选择的工艺参数用于实际施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36.
利用NASA的MERRA再分析数据、台站降水资料、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雷达资料初步对比探讨了2014年两次路径相似台风("威马逊"和"海鸥")的降水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两者台站过程降水和最大日降水强度差异明显;在华南产生的过程降水和日降水均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最强均在海南岛;在海南岛产生的过程降水、日降水和最大小时降水最强均在海南岛西部和北部.与"海鸥"相比,在强降水时段,"威马逊"产生更大台站日降水的原因之一是其自身更强的强度和偏慢的移动速度,而且还与高层更强的南亚高压主体、中层偏弱偏东的副热带高压和低层强的低空急流密切相关.在强降水阶段,两者所处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均指向西南偏西-西南偏南方向,而强的对流均主要在环境风垂直切变的左侧或前侧.两者强降水主要在海南岛西部和北部的关键原因是五指山山脉和台风路径的相对位置配置类似,强降水区恰好处于向岸风面或五指山的迎风面.  相似文献   
837.
该文对黄村冷水源井的水温固体潮现象进行了观测研究,初步解释了冷水源井的水温固体潮汐的形成机理.通过对黄村观测井进行水温梯度的详细观测及不同深度水温的对比观测研究,得到了黄村井水温潮汐现象的观测结果:① 黄村冷水源井的水温固体潮的相位与水位的相位是相反的;② 黄村井水温梯度曲线呈下凹型,特别是在含水层及受含水层进出水影响较大的附近区域下凹程度大,且随着与含水层底板距离逐渐变大,下凹程度也变小;③ 水温传感器的观测值与含水层观测距离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距离含水层越远,水温潮汐差越小, 直至潮汐变化消失.这说明冷水源井与热水井的水温潮汐现象是不同的,前者是吸热过程, 后者是放热过程,由此造成二者水-热动力学特征的不同.   相似文献   
838.
蓝藻水华暴发时间变化一定程度上表征了藻华物候特征,研究藻华物候变化可为湖泊水环境健康问题治理和缓解水生生态系统环境退化提供科学依据。以往巢湖蓝藻水华遥感监测主要基于2000年以来的MODIS卫星数据,限制了对巢湖蓝藻水华暴发时空变化过程的理解。本文利用Landsat扩展时间序列,联合MODIS数据,基于浮游藻类指数和阈值分割技术提取巢湖蓝藻水华,在评估二者藻华提取结果一致性的基础上,获取并分析了巢湖1987-2020年蓝藻水华暴发物候的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2000年前,巢湖蓝藻水华暴发规模较小,2000年后面积显著上升,大面积蓝藻水华出现频繁,2011年达到最高峰(608.4 km2);(2)1987-2020年间,巢湖蓝藻水华暴发可以分为3个阶段:(1)1987-2004年,巢湖蓝藻水华年暴发开始时间显著提前,暴发持续时间显著增加;(2)2005-2010年,藻华年暴发开始时间显著延迟,但暴发持续时间变化不显著;(3)2011-2020年,巢湖藻华暴发开始、结束和持续时间呈现年际波动,年暴发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持续时间有所提前,但不显著;(3)巢湖...  相似文献   
839.
海洋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区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41%,由于增温显著、降水稀少,导致生态脆弱、生存环境恶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相对敏感.海洋作为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调节器,在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现代气候变化,海洋活动对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变率的影响不可忽视.文章回顾了近百年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总结了海洋活动对其变化影响的研究进展,重点归纳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以及El Ni?o和La Ni?a等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概述了不同海洋振荡因子协同影响干旱半干旱气候变化的机制.研究表明:全球干旱半干旱区在近百年来表现出显著的强化增温现象,呈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干湿变化特征;该变化特征与海洋年代际尺度振荡因子有密切关系,由于海洋振荡因子的不同位相组合显著改变海陆热力差,进而影响西风急流、行星波及阻塞频率,导致干旱半干旱区温度及干湿特征发生改变.随着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的加剧,未来的海洋活动变化对其影响将出现新的特征,这将增加干旱半干旱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加剧干旱半干旱区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0.
地震短临跟踪黑龙江地磁台阵的架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黑龙江省地震局短临跟踪项目中的地磁台阵及运行情况,在该地区选定大庆,富裕,泰来,望奎和肇源5个观测点形成地磁台阵,利用GM4-LDG型流动磁通门磁力仪对地磁场三分量进行测量,并利用GPRS和CDMA无线网络技术,实现数据远程无线传输与仪器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