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浅层地下水是江汉平原东部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但面临着污染及天然水质异常等问题.基于水化学与氢氧同位素结果,并运用数理统计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查明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特征、控制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浅层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其中潜水中Ca2+和Mg2+含量与承压水接近,Fe、As和NH4+含量低于承压水,而Cl-、SO42-、Mn和NO3-含量高于承压水.浅层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其中潜水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蒸发以及与地表水的混合.在影响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因素中,地质成因在总体上可能起主导作用;人类活动的输入显著地改变着潜水的化学特征,而浅层承压水则主要受径流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2.
<正>2023年,随着全球绿色低碳革命和电气化的需求不断增加,其所需的锂、钴、镍等电池金属的勘查投入持续保持上升趋势,达到16.4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比2022年的11.5亿美元又增长了42%。全球锂、钴、镍电池金属勘查投入连续第三年强劲增长,它们在全球勘查总投入中的份额已达13%。电池金属勘查投入增长主要是因为锂矿勘查投入大幅增长77%,达8.3亿美元。现将2023年锂、钴、镍矿的勘探形势分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3.
地球关键带是地球科学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我国地球关键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形成符合我国实情的地球关键带调查与研究范式,仍需进一步探索。江汉平原地处长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特点在于受不同级次水利工程的强烈影响。基于多年调查研究,在江汉平原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地球关键带监测网络,涉及水、土、气、生物等各地球关键带要素。监测网络设置上,既考虑了不同级次水利工程的影响,也考虑了区域营养元素/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监测技术上,部分指标实现了原位监测,大部分指标实现了野外现场测试,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在线监测并实现数据远程传输。目前,江汉平原地球关键带监测网已成功纳入全球地球关键带研究网络,这是我国地球关键带调查与研究的初步探索,不仅可为长江流域的地球关键带调查研究提供示范,也可为长江大保护战略提供有力的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64.
对钻杆接头材料30CrMnSiA钢的样品进行氮离子注入表面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载荷的情况下,选用氮的注入量为50×1017 N+/cm2是比较合适的,氮离子注入后样品的表面努氏硬度提高1倍多。  相似文献   
65.
山西岩溶为中国北方岩溶之典型代表, 岩溶水是当地最重要的供水水源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来, 该区各岩溶泉的流量大都以衰减为主要变化特征. 本文以娘子关泉、辛安泉、郭庄泉、神头泉、晋祠泉、兰村泉、洪山泉等7个岩溶大泉为例, 将岩溶泉的流量变化过程划分为天然波动阶段与人类活动影响叠加阶段, 其流量衰减主要受气候因素与人类活动因素控制, 其中前者的贡献约为60%, 后者的贡献约为40%; 而根据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的差异, 又可将泉流量衰减模式初步划分为天然衰减为主型、开采衰减为主型、混合衰减型三类. 7个岩溶泉总还原流量的变化与同期全球气温变化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对近几十年来的全球变暖与干旱化过程具有指示意义, 表明岩溶泉的流量演化过程分析可以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66.
马腾  王国卿 《地球科学》1997,22(1):90-93
对于岩溶地区地表径流渗漏量的预测还没有一种令人满意的建模方法。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柳林泉泉域内的6个渗漏段的河水渗漏量建立了GM(1,1)等维递补动态预测模型,并取得了满意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67.
马艳  马腾  杨丽君 《地下水》2007,29(1):1-2,7
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从水资源的过量开采、水资源的承载力、水资源的生态效益等方面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进行了分析与思考,运用水循环的理论和哲学的思维方法说明了人、水环境、和生态环境之间以及各个环境内部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相似文献   
68.
兴隆水利枢纽对汉江河岸带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岸带作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连接枢纽,主要通过反硝化等作用控制着二者之间的氮循环。水利工程会显著改变河流区域水文环境,进而影响河岸带氮素的分布和循环,探明水利工程对河岸带氮循环的影响机制对了解区域氮素的控制及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兴隆水利枢纽为对象,在枢纽上、下游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总氮、“三氮”(铵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及相关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1)水利枢纽上游河岸带沉积物氮素含量显著高于下游,上游A剖面总氮、“三氮”平均含量是下游B、C剖面的1.12~3.27倍;(2)水平方向上,3个剖面的河岸带的总氮、“三氮”含量变化具有相似性,即同一剖面上总氮含量在堤内较高,且“三氮”含量均会在堤内靠近堤防的采样点发生突变(剧增或锐减);(3)垂向上总氮、“三氮”分布规律相似,即0~60 cm氮素含量迅速减少,60 cm以下呈不规则变化,总体上氮素含量呈自上而下减少的趋势。兴隆大坝主要影响其上游,通过蓄水抬升了上游河岸带地下水位,沉积物长期处于被淹没状态导致其脱氮能力下降。此外,同一剖面由于堤防导致的微地貌差异,堤内的地下水埋深较堤外的浅,堤内沉积物脱氮能力弱于堤外。  相似文献   
69.
多源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提高土地利用分类精度,研究多源遥感数据的分类方法,提出了利用多源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对居民地、耕地、林地、水体、未利用土地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光谱特征及微波散射特征进行了分析,将高分一号多光谱数据与RADARSAT-2数据相结合,利用决策树分类器实现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其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6.6%。与高分一号数据最大似然分类及RADARSAT-2数据的Freeman-Durden三分量最大似然分类进行了精度比较,结果表明,多源遥感技术可实现数据的特征互补,其分类精度优于仅采用多光谱数据或微波数据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70.
地缘环境解析:理论与方法笔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陆大道等人的号召下,中国地理学界发起了地缘政治研究复兴的第二次尝试。这次复兴有明确的主题:地缘环境研究。通过召开数次地缘环境研究会议和建立地缘环境研究中心,自2010年以来我国地缘环境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地缘环境解析理论与方法研究,特组织此次笔谈。基本结论如下:(1)地缘环境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是其构成中至少包含地理环境、地缘关系和地缘结构等;(2)地缘环境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但是由于时间较短,各学科理论如何与地缘环境相结合仍缺乏系统的探索;(3)地缘关系研究将成为当前地缘环境研究的重中之重,各种流空间将具有时空耦合规律;(4)国家并不是地缘环境研究中的唯一地缘体(行为体);(5)加强地缘环境顶层框架设计和数据技术的支撑将促进地缘环境研究;(6)不同的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在地缘环境分析与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地缘环境系统模拟、地缘环境空间分异、海洋地缘环境演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