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22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399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净初级生产力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控制大气CO2的上升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流动研究的基础。采用气象数据、MODIS NDVI数据,运用改进的CASA模型对金沙江流域(云南部分)的净初级生产力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域初级生产力最大值达到1 382.39 g/m2,平均为719.54 g/m2;在空间分布上,中游[751.21g/(m2·a)]上游[714.42 g/(m2·a)]下游[693.00 g/(m2·a)];流域的净初级生产力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干湿季分明,雨季[612.26 g/(m2·a)]的生产力明显高于干季[107.08 g/(m2·a)],秋季又较春季为高;净初级生产力受植被类型、温度、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明显。用遥感的方法对区域的NPP产量测算已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研究结果为NPP动态研究和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22.
"大三通"背景下闽台港口体系结构演变及其空间对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闽台港口体系结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闽台港口体系空间对接战略构想,结果表明:①近30 a来,福建港口体系空间结构变化趋势呈现倒"U"形阶段性特征,台湾省港口体系空间结构演化呈现"N"字形阶段性特征;②福建省港口体系等级结构逐步完善、优化,且较台湾省港口体系等级结构更为合理,台湾省港口体系结构演变正处于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523.
北部湾区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路线上水鸟的重要停歇地和越冬地。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在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及其附近的克溪村、交东村、贵明村和榕树头村的虾养殖塘区,开展水鸟调查;随机在虾养殖塘中采集水样,测量虾养殖塘的水深、水温和盐度,计算虾养殖塘的水域面积,测定水样的pH和溶解氧含量,分析水体指标与水鸟种群数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在虾养殖塘区,共记录4目7科23种水鸟,其中,有3目3科5种水鸟为留鸟,有2目5科18种水鸟为冬候鸟;虾养殖塘水体的水深、水温、盐度和pH以及水域面积、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都对水鸟选择其作为栖息地有一定影响;冬季虾养殖塘水体的水深和春季的水域面积对水鸟种群数量的影响分别能解释总影响的28.51%和55.73%;冬季和春季,白鹭(Egretta garzetta)对虾养殖塘水环境的变化反应最敏感,水深对迁徙水鸟特别是鹬科水鸟种群数量的影响较大;水深和水域面积是迁徙水鸟是否选择虾养殖塘作为栖息地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24.

武陵山褶皱−冲断构造带位于扬子块体东缘,是华南地区最典型的由陆内挤压作用形成的重要线性构造带,了解其地壳结构与变形机制对于进一步深化认识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至关重要。本文在综合多种地球物理成像、构造地质分析和数值、物理模拟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区的地壳深部结构、变形过程及浅表构造响应。结果表明:武陵山地区强重力梯度带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地壳与岩石圈尺度的结构和物性差异;新元古代扬子和华夏块体的拼合过程造成了目前的地壳结构,形成莫霍界面的起伏、错断、叠置等变形特征;低速滑脱层和先存的区域断裂一起造成了上、下地壳的变形解耦,并在该区的构造演化中发挥了关键控制作用;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产生的远场应力可能是造成该区褶皱−冲断变形的主要动力。本研究可为华南地区陆内变形机制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并有助于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25.
地震台站背景噪声是影响地震观测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分析背景噪声随频率的分布对于地震观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宁夏陶乐、灵武井下地震观测站地表背景噪声记录,对比分析二者原始地动波形差异及其频谱特征,计算观测站背景噪声功率谱密度PSD值及三分向1—20 Hz各倍频程带宽平均噪声RMS值,分析井下与地表背景噪声PSD值、RMS值差异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同一观测站,井下地震计平均噪声RMS值比地表小10倍左右;对比分析陶乐、灵武井下地震观测站地表平均噪声RMS值,二者相差不大,但对比井下平均噪声RMS值发现,灵武井下地震观测站平均噪声RMS值较大。  相似文献   
526.
利用华南19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NOAA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ERSST V5)及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采用相关、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022年华南“龙舟水”异常与大气环流及海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2022年“龙舟水”期间,东亚大槽、东北冷涡偏强,南下冷空气偏强,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支槽均偏强,在华南存在明显的水汽辐合。2022年发生的拉尼娜事件,大气环流对其有明显响应,Walker环流增强,华南对流明显加强,菲律宾以东存在异常反气旋环流,副高加强导致其西北侧的西南风加强,向华南水汽输送显著增强,同时华南存在显著的上升运动。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异常导致2022年华南极端“龙舟水”。  相似文献   
527.

采样窗方法是获取岩体结构面信息的重要手段,在野外勘测中获取岩体数据多为人工测量,为了更好地提取地质信息,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展开研究。本文提出的基于Canny算法的岩体信息检测方法,能更精准快速地获取岩体裂隙信息。直接拍摄的岩体裂隙图像受噪声影响,先使用自适应高斯滤波进行降噪,再基于Canny算法提取边界,根据提取结果,将处理后的图像赋以距离、角度和长度等阈值进行优化,得到精度较高的裂隙图。将所获的裂隙图根据角度进行分组,利用形态学获取裂隙数目。本文方法应用于岩体图像,以浙江嵊州某矿山为研究对象,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基于采样窗进一步获取岩体平均迹长和法向密度、面积密度和体积密度,测试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最后以浙江嵊州某矿山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对于存在明显裂隙的岩体,该算法能够实现较准确的提取,所提出的方法裂隙提取精准度高于93%,有效提高了岩体图像处理的精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528.
位于扬子地台北部被动边缘的南秦岭南郑—阳平关一带古生代沉积盆地,发育一套早古生代—中生代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沉积,沉积构造及岩相清晰。通过对区内沉积盆地地层特征及侧向变化分析,初步划分出了6个层序,识别出若干个沉积体系域和层序界面。盆地沉积演化与构造体制、区域性构造运动密切相关,构造活动控制了海平面变化。近几年来,在南郑马元一带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发现了近百千米的马元型铅锌矿带,因此,通过区域地层格架分析和层序地层学研究,进一步研究区域构造活动历史,恢复海平面变化细节,建立岩石地层格架,从微观上准确了解区域海平面敏感变化,从而更好地预测沉积矿产。  相似文献   
529.
大骨山滑坡病害成因分析及工程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骨山滑坡病害位于福建泉三高速公路YK128+630m~YK129+050m路段,病害区为凹形坡地,地层上部为第四系冲洪积层,下部为残积层及基岩风化带。依据现有地形地貌特征及钻孔揭露岩芯可判断该处为一古滑坡。斜坡上部隧道洞门施工致使坡顶开裂、洞口顶部坍塌。由于斜坡中下部下伏基岩的弱透水性,在降雨及病害区地表水的作用下,在岩土层地质界面处易形成软弱带,致使古滑坡有复活的迹象,古滑坡的复活将造成斜坡上部牵引破坏,并最终危及斜坡上部隧道洞口的稳定,为确保隧道洞口及斜坡中下部在建的林畔坑大桥的稳定与安全,采用Morgenstern-Price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斜坡分级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依据计算结果对滑坡病害进行针对性治理,在古滑坡中下部布置了锚索抗滑桩,为防止桥身墩位发生变形,在桥墩山侧布置锚索护桩。同时为消除地表水及降雨入渗对滑坡病害的影响,有针对性的在坡周及坡脚进行了截水与引水工程防治。  相似文献   
530.
三峡库区万州段高切坡破坏模式和防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切坡是三峡库区新的地质灾害形式。通过对重庆库区万州区47个高切坡的调查和试验分析表明,万州高切坡主要表现为崩塌破坏、表层风化破坏、差异风化破坏、和土体滑塌破坏4种形式。影响破坏模式的因素主要是构成高切坡的组成物质及其性质、水文气象条件、高切坡的形态和治理时间等。针对不同的破坏类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指导设计与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