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20篇
测绘学   156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304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控制湖泊水体化学组成的地球化学原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控制和影响湖泊水体化学组成的主要作用—大气降水、底部沉积物和水相互作用、生物化学作用、岩石土壤风化及结晶和蒸发作用等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水体中某些化学成分的物源分析方法,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典型水环境地球化学问题。  相似文献   
762.
沉积物-水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沉积物-水界面是天然水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等方面差异性最显著和负责水体和沉积物之间物质输送和交换的重要边界环境。对沉积物-水界面生物地球化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它在水体微量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物质迁移方式、典型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转化反应(C、O、N)、界面扩散通量和表面扩散亚层的意义和估算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63.
盆地地下水流系统形成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区域(盆地)地下水流系统模拟研究中,常用的定水头与通量两种上边界条件刻画方法与实际条件存在差距。通过对比两种方法的差异和各自适用条件,采用解析法讨论地下水位的形成控制机制,提出了改进后的变通量上边界数值模型,并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白垩系地下水流系统为例分析了盆地地下水流系统的形成与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白垩系水流系统地下水位受地形、补给条件和渗透系数三者共同控制,同时特有的气候、地形和岩性组合通过控制地下水位影响地下水流系统的发育演化。采用变通量上边界法探讨上边界条件改变对盆地水流系统的影响,对深刻认识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形成演化机制,揭示地下水系统与上边界气候变化、植被生态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64.
从海底取样的意义和取样器的分类入手,阐述了国外海底取样器的发展现状及其工作原理,包括非可控式的冲击式,压入,射入式,吸入式;可控式的气动,液动冲击式,振动式,回转式等。  相似文献   
765.
陆丹  陈京鹏  闫燕  杨询昌  刘春伟  耿昭克 《地质论评》2024,70(4):2024040011-2024040011
根据2020年采集的53个青海省北川河孔隙水样品,利用ArcGIS10. 7、SPSS20. 0、Origin2022等软件,基于APCS-MLR模型研究了北川河流域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并定量分析来源贡献率,结果表明:(1)研究区孔隙水pH介于7. 0~8. 0,呈中性~弱碱性。沿水流方向,Ca2+和HCO-3质量浓度逐渐降低,Na+、Cl-和SO2-4质量浓度逐渐升高,水化学类型逐渐由HCO-3-Ca2+和HCO-3·SO2-4-Ca2+转化为HCO-3·SO2-4-·Cl--Na+·Ca2+和HCO-3·SO2-4·Cl--Na+型,与上游相比,TDS及Na+、Ca2+、Cl-、SO2-4等主要离子质量浓度均明显增高,下游水质变差。(2)北川河流域孔隙水水化学特征总体受矿物溶滤作用的控制,硅酸盐岩、碳酸盐岩矿物溶解是地下水化学组分的主要来源,同时阳离子交换作用强烈,上游到下游,蒸发浓缩作用显著增加,人类活动增加,对孔隙水水化学特征有一定影响。(3)北川河流域上游孔隙水主要受天然状态下的水文地球化学进程控制,APCS-MLR模型表明,碳酸盐岩矿物溶滤,岩盐钾盐溶解和离子交换,蒸发浓缩的贡献率分别为35. 93%,29. 68%,26. 54%。下游孔隙水中硅酸盐岩溶解、蒸发浓缩作用、工业活动,农业活动,碳酸盐岩矿物溶解的贡献率分别为41. 27%、27. 73%、22. 91%,应加强下游流域水源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66.
胶北隆起区的福山、蓬莱、莱州等地分布的粉子山群,是一套由石英岩、长石石英岩、片岩、变粒岩、透闪岩、大理岩等中等变质程度的岩石所组合的区域变质岩系,覆于胶东群之上而被上元古界蓬莱群所覆盖。自上而下划分为岗嵛组、巨屯组、张格庄组、祝家夼组。三个地区的粉子山群,在地层层序、沉积旋回和建造、沉积环境、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特点、层位与岩性、含矿性诸方面都具有共性,彼此间完全可以对比。但在某些方面,三区又有不同,反映了三个地区成岩时的大地构造环境是相同的,而各自的小环境却有差异。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证明,粉子山群的时代划归为中元古代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67.
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变化特征的气候意义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的年际变化及其相联系的环流场特征,发现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年际变化呈现为大陆尺度的南北跷跷板式的空间分布特征, 即当中高纬度地表气温为正距平时,副热带地区则为负距平,反之亦然。这种空间分布型代表了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表气温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变化与前期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有着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同期的NAO无关。同时,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异常存在着明显的从冬到夏的持续性。与东亚初夏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表明,春季欧亚大陆地表气温的变化通过影响鄂霍次克高压的变化进一步影响初夏梅雨的变化。当春季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表气温为正距平时,鄂霍次克高压偏强,初夏梅雨较活跃,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76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