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晓斌  李飞  马春红 《测绘科学》2016,41(8):161-164
针对基于增量的导航电子地图动态更新研究较少且研究成果不对外公开的现状,该文首先对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进行增量数据包的设计、生成和发布;然后针对嵌入式导航软件应用模式,对导航电子地图动态更新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设计了网络地图服务中的增量包传输和增量包融合技术,并在导航数据融合的同时维护导航数据的拓扑关系。车联网导航数据增量传输与更新技术平台的实现进一步验证了该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2.
交通信息发布质量决定了能否进行有效的交通出行诱导。根据工程实践,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个交通信息发布质量测评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参与质量测评的交通参数、评测要素、测评标准等。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交通信息发布质量体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3.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新课程背景下,时代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标准,比如要求实施自主学习以利于学生完成学校学习后的学习;时代对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表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一、高中地理课堂开设学生讲坛的价值1.以自主合作的形式准备讲坛  相似文献   
104.
1950—2015年中国棉花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1950—2015年中国棉花生产分布数据,综合运用时序变化趋势、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棉花产量、面积及单产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重心迁移轨迹,在此基础上量化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变化的贡献度。结果表明:① 1950—2015年间,中国棉花产量和单产总体呈上升趋势,产量增加521.44万t,单产增加1381.83 kg/hm2,面积经历剧烈波动、平稳发展及3次起落5个时期后,与1950年基本持平;② 棉花产量和面积区域性差距较大,但总体呈增加趋势,单产变化趋势稳定,其中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产年际波动最大;③ 1950—2015年中国棉花种植区域中近87%的地区产量增加,约63%的地区棉花面积减少,70%以上地区棉花单产增加。三大棉区产量和单产增加,但增长速率不断减小,西北内陆棉区缩减幅度最小,亦是中国棉花面积增长的主力棉区;④ 中国棉花生产形成“东南—西北”的格局,主产区由黄河流域棉区转为西北内陆棉区;棉花产量和面积重心均向西北方向移动,总移动距离分别为1947 km、1398 km,2010—2015年移动速度最大,分别达到159 km/a、140 km/a;西北内陆棉区生产重心由和田迁至阿克苏,长江流域棉区由六安迁至黄冈,黄河流域棉区则由邯郸迁至聊城;⑤ 全国棉花产量贡献由单产主导逐渐转变为面积主导,从棉区来看,长江和黄河流域棉区亦由单产主导逐渐转变为面积主导,西北内陆棉区则一直为面积主导。  相似文献   
105.
2019年高考地理试题围绕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创设情境。无论是试题提供的情境还是问题聚焦的主题,都凸显出与时代紧密结合,与国家发展方向紧密联系的特点。通过考试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更能增强其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6.
<正>减隔震技术作为结构抗震主流技术之一,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1],特别是汶川地震后,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颁布了多项相关规定[2]-[3],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以提高我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减隔震技术在桥梁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目前在民用建筑工程也有较多的应用,特别是超高层等对地震敏感的建筑,对减隔震技术有比较迫切的需求。相比较而言,目前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应用案例较少。本文以云南电网省级计量检定中心业务用房项目中实际应用的减隔震技术为例,介绍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分析过程,为后续电力工程中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7.
白涛  刘东  李江  黄强  巨驰  洪良鹏 《水科学进展》2022,33(4):614-626
为挖掘寒旱区内陆河流域的节水潜力,论证山区水库替代平原水库的可行性,以塔里木河三源流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及其干流(简称“三源一干”)为研究对象,在“节水优先”治水方针的指导下,考虑源流区山区水库群、干流区平原水库群以及各行业用水需求,建立并求解了现状水平年和远景水平年的水库群联合调配的模拟与优化模型。结果表明:水库群调度节水的关键在于降低河道内及平原水库库区中无效的蒸发渗漏损失;2035年远景水平年,通过山区水库群联合优化调配的最大节水潜力为2.46亿m3;制定了源流山区水库替代干流平原水库的布局方案,即结然力克、大寨、其满、帕满、喀尔曲尕和塔里木等6座平原水库的兴利库容分别可削减17%、17%、17%、33%、100%、100%,该方案在保障塔里木河干流供水任务情况下可增加0.21亿m3的节水潜力。研究成果为实现流域水资源科学调控、保障区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8.
在获得光致原子解吸附(light-induced atom desorption,LIAD)效应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验方面分析了LIAD对铯原子磁光阱装载的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特别是背景原子对磁光阱的影响.通过实验获得了不同光强和照射时间下关闭解吸附光后磁光阱中铯原子的衰减过程,理论模型定量地描述了背景铯原子造成压强的变化及其对最终平衡态下真空度的影响.该研究对中性原子的长时间俘获,有效控制磁光阱中原子的装载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直流系统在变电站内是很重要的也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电源系统,主要作用是为变电站的控制、信号、自动装置以及开关的分合闸操作等提供可靠的直流电源。接地直流系统干扰的任务是变电站的安稳。本文主要对于变电站直流接地故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部门带来一定的帮助,促进变电站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0.
粘性泥石流入汇主河极大地改变了入汇区的河床堆积地貌,其动力学实质是非牛顿流体与牛顿流体的交互作用,合理描述粘性泥石流入汇区河床堆积动力过程对于划定粘性泥石流风险区范围和认知流域地貌演化具有重大意义。粘性泥石流入汇区河床堆积体时空演化过程有别于粘性泥石流在地表的纯堆积过程,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在泥石流入汇区堆积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在粘性泥石流入汇区内堆积现象复杂,存在"阵性"输移、"元堆积"和龙头"水滑"等特殊现象。但目前的研究对泥石流和水流交互机制都进行了简化,一是将粘性泥石流视为挟沙水流,直接采用异重流方法;二是将粘性泥石流视为"半固态",只考虑水流的输沙特征,研究认为基于这样的简化不足以描述粘性泥石流入汇的物理过程和特殊现象,也低估了粘性泥石流交汇区冲击速度和堆积范围。同时,根据粘性泥石流入汇区河床堆积动力过程的研究现状,结合粘性泥石流入汇的特殊运动过程,提出未来可开展的工作:一是粘性泥石流入汇的物理过程和其交互机制的合理简化;二是普适性高的粘性泥石流-水流堆积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