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272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34年   1篇
  192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21世纪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新世纪.我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海岸线18 000 km余,海岛7 000余个,管辖海域300万km2余,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党的十六大已将"实施海洋开发"列入了国家未来发展战略,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指出要"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72.
近年来,大数以其蕴含的丰富价值,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对大数据进行管理利用并构建大数据服务,是挖掘大数据价值的关键途径.本文从地震信息化工作即将进入大数据时代的角度出发,以大数据(Big Data)、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等前沿技术在地震监测及预警领域信息化工作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各种技术对推动地震信息化产生的影响及应用方案,提出了包括地震物联网、地震云计算平台、一体化显示等内容,探讨了相关的技术路线、框架体系、应用模式等.针对当前地震数字化观测存在的监测数据传输和震后应急调度支撑不足的问题.研究将新型传感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地震监测区域,结合云计算技术提高地震大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应急调度能力,设计了一套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架构为核心的地震大数据应急调度平台的解决方案.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功能架构及技术实现.系统搭建于宁夏电子政务公共云平台上,该体系架构节约了传统海量大数据处理所需的昂贵基础设施投入和维护成本;另一方面,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存储、管理与分析等技术,为快速构建大数据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实验结果表明,平台在数据传输及应急调度方面效率很高,平台体系架构得到初步应用,以期为地震应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73.
The seismogenic fault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Ning’er, Yunnan Province MS6.4 earthquake of June 3, 2007 a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he surface fissures, sand blow and water eruption, landslide and collapse associated with the earthquake, incorporating with the data of geologic structure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for the earthquake area.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urface fissures reveals that the Banhai segment of the NW-trending Ning’er fault is dominated by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hile the NNE-trending fault is dominated by left-lateral strike-slip. The seismo-geologic hazards are concentrated mainly within a 330°-extending zone of 13.5 km in length and 4 km in width. The major axis of the isoseismal is also oriented in 330° direction, and the major axis of the seismic intensity VIII area is 13.5 km long.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indicate that the NW-trending nodal plane of the Ning’er MS6.4 earthquake is dominated by right-lateral slip, while the NE-trending nodal plane is dominated by left-lateral slip. The preferred distribution orientation of the aftershocks of MS≥2 is 330°, and the focal depths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3~12 km, predominantly within 3~10 km.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aftershock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zone of the seismo-geologic hazards. All the above-mentioned data indicate that the Banhai segment of the Ning’er fault is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is earthquake. Moreover,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Ning’er earthquake i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active block theory.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northward pushing of the Indian plate has caused the eastward slipping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hich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southeastern-southernward squeezing of the southwest Yunnan region. As a result, the NW-trending faults in the vicinity of the Ning’er area are dominated by right-lateral strike-slip, while the NE-trending faults are dominated by left-lateral strike-slip. This tectonic framework might be the main cause of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MS6.0~6.9 earthquakes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474.
条山—朱庄地区位于秦岭褶皱带的北带,其目前的研究程度还很低。本文对这一地区的野外地质特征和岩石化学的研究表明,该地区中部的红石山和黑石山之间早古生代的斜长角闪岩原岩可能主要为玄武岩;而两侧的变粒岩原岩可能主要为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可能主要为泥灰岩。进而通过火山岩系列分析、岩石化学图解、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花岗岩判别图解、矿物组分和岩性分布格局的研究,认识到中部的早古生代玄武岩属于钙碱系列,并与区内早古生代侵入岩体组成的深成杂岩体共同构成火山—深成杂岩带;中部地段在早古生代发育时的古构造环境可能是岛弧环境,古岛弧所处的位置相当于现在桃园岩体的南东地段,古岛弧在后期遭受强烈的侵蚀作用,使得深部杂岩体得以露出地表,同时也成为两侧沉积盆地的蚀源区。因此,该地区两侧地段早古生代的古构造环境可能是发育于岛弧两侧的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475.
为了解西藏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于2021年7月、10月和2022年5月在拉鲁湿地主要水系进行定性和定量样品采集,共采集浮游植物水样126个,从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等方面入手,探讨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子,为研究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和稳定发展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1)拉鲁湿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32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8门13纲36目74科130属,物种组成表现为硅藻-绿藻-蓝藻型。2)拉鲁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参数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生境之间存在差异。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秋季和春季,Simpson优势度指数显著高于秋季。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夏季和春季。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沼泽生境的浮游植物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高于湿草甸生境。3)季节是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差异的关键因素,生境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较弱,夏季的距离衰减模式比秋季和春季更强。4)拉鲁湿地不同的浮游植物群落参数与不同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5)空间因素在解释浮游植物群落变异方面具有显著贡献,而快速变化的水质变量在决定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季节和缓慢变化水质因子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弱,但仍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异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76.
开展了不同围压下的裂隙岩体渗流试验,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裂隙隙宽测量方法,并研究了渗流过程裂隙的变形特征;基于Forchheimer非线性渗流方程,计算了非线性系数及渗透率,分析了围压与非线性系数及渗透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增大,岩样的渗透率减小,非线性渗流系数增大;裂隙粗糙度越大,越容易引起非线性渗流;裂隙水力开度与力学开度随围压变化趋势一致,水力开度约为力学开度的5%。  相似文献   
477.
数字武汉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数字武汉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它集成了武汉市多源、多尺度、多时态的空间数据,实现了跨部门、跨平台的空间信息的共享共用,分析了共享平台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78.
膨胀土路堑边坡的滑坡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膨胀土作为一种特殊土,其路堑边坡开挖之后若不及时防护易出现小规模的浅层滑坡;这类滑坡呈圈椅状体,后缘多出现在坡腰及其附近。为了研究膨胀土路堑边坡的滑坡机理,本文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这类边坡浅表风化层、裂隙性及时间效应对滑坡机理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强度分层、裂隙的存在和蠕变效应共同决定了膨胀土路堑边坡的失稳具有浅层、小规模、渐进性和滑坡后缘通常出现在坡体中部的特点。工程实例和监测结果表明:锚杆框架梁可以有效抑止膨胀土边坡裂隙的扩展和发展,阻止坡体的变形,是这类边坡一种有效的加固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79.
欧利坨子火山岩油藏原油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火山活动可能对烃源岩的演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欧利坨子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发现原油性质的差异同储集层与火山口的相对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火山口附近的粗面岩储集层中,原油的饱和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值偏轻,类异戊二烯烃的碳同位素负异常基本消失,原油的CPI和OEP值较低(平均为1.21和1.06).虽然火山岩储集层中油气显示良好,有多口井获得工业油流,但油藏的开发效果差别较大.研究表明,火山活动对火山口附近烃源岩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埋藏深度相对较浅的粗面岩储层中,主要富集了未熟或低熟烃源岩因火山作用而快速  相似文献   
480.
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国内外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相关研究动态,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了系统地总结.根据最新研究成果,从预警预报理论方法等方面对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并结合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的经验,就地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