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90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长江三峡工程区微震的观测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文涛  杨清源 《地震地质》1996,18(2):161-168
通过长江三峡库首区沿江段、盐关和仙女山断裂带3个小孔径台网近3年的地震强化观测,发现该地区同时存在着天然地震和矿山地震。其中黄陵背斜轴部结晶花岗岩体内没有观测到极微震活动;西缘秭归香溪至龙马溪一带存在着百余次微震,最高震级为ML2.5级盐关地震,与这一带的矿山开采有关;东缘宜昌石门附近也分布有数次微震;在黄陵背斜外围区域分布着若干3~4级(ML)弱震。这些地震的发生基本上反映了该地区的弱活动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02.
斑石鲷早期发育的异速生长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早期发育阶段的生长规律及重要器官的异速生长模式,作者运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斑石鲷仔稚幼鱼(0~70日龄)全长和体质量随日龄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全长、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均符合Cubic函数,随日龄的生长曲线表现为S型。斑石鲷全长和体质量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生长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斑石鲷的头长、眼径、吻长、口裂、体高、尾鳍长等重要外部形态学指标均存在异速生长规律,其生长拐点依次为35日龄(全长20.32 mm)、22日龄(全长13.17 mm)、29日龄(全长16.63 mm)、30日龄(全长15.50 mm)、32日龄(全长19.79 mm)、32日龄(全长19.79 mm)。相对于全长,头长、吻长、口裂在拐点前后由正异速生长变为等速生长;眼径、尾鳍由正异速生长转为负异速生长;而体高在0~70日龄为正异速生长,但拐点之后已明显变缓。研究表明斑石鲷通过异速生长,确保与其基本生存能力相关的功能器官优先发育,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并相应地提高了仔稚鱼的存活率,对鱼苗培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3.
104.
自1981年地质队按专业化组建队后,我队成为单一的探矿工程专业队——河南省地矿局第五探矿工程队。现有职工670人,各类专业技术干部80多人,开动钻机8台。1982年以来我队生产形势喜人,这一年提前40天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9125米任务。1983年提前72天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10,000米任务。1984年提前95天超额完成地矿局下达的13,000米任务。工程质量逐年提高,优质孔率1981年为12%,1982年为78%,1983年和1984年均达到94%以上,钻探成本逐年下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好的生产形势呢?  相似文献   
105.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active block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with surface ruptures as well as major and subordinate active faults.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first-order blocks. They are the Markam block (I),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II), Baoshan-Pu'er block (III), and Mizhina-Ximeng block (IV). Cut by sub-ordinate NE-trending active faults,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II)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sub-blocks: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sub-block (II1) and the middle Yunnan sub-block (II2), while the Baoshan- Pu'er block (III)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sub-blocks: Baoshan sub-block (III1), Jinggu sub-block (III2), and Mengla sub-block (III3). A quantitative study of offset landform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basic types of active faults and their long-term slip rates along the major boundaries of active blocks of different orders in the Sichuan-Yunnan region are determined, through slip vector analysis, the motion states of the active blocks are clarified and the deformation coordination on the block margins is discusse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ctonic motion of the blocks in this region is a complex or superimposition of three basic types of motions: southeastward sliding, rotating on vertical axis, and uplifting. The Markam block (I), the northwestern Sichuan sub-block (II1), and middle Yunnan sub-block (II2) have a southeastward horizontal sliding rate of 1-5 mm/a, clockwise rotating angular rate of 1.4-4(/Ma, and uplifting rate of about 1 mm/a. The Baoshan-Pu'er (III) and Mizhina-Ximeng (IV) blocks have also been extensively clockwise rotated. This pattern of motion is a strain response to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and Eurasian plates and the localized deformation and differential slip on the block margins associated with the northward motion of the Indian Plate. Because a set of transverse thrusts between the blocks absorbs and transforms some components of eastward or southeastward sliding motion, the eastward escape or extrus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limited as "imbricated thrusting transformation-limited extrusion model".  相似文献   
106.
马文运 《湖南地质》1990,9(4):70-72
微粒金刚石是指粒度<0.5mm的金刚石,用作找矿指示矿物可帮助发现不含或少含其他找矿指示矿物的金刚石原生矿。找矿中遇到可疑的风化岩体,筛取<4mm的泥砂,细砾样品40kg,运回室内加工处理,淘洗时水中应加入肥皂水,使泥水表面起一层皂泡,以防微粒金刚石悬浮进入废弃的尾泥中。磁选后对<0.5mm无磁性精矿采用磁液電力分离仪选取微粒金刚石。  相似文献   
107.
大别山北麓石炭系杨山组沉积体系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别山北麓石炭系杨山组是本区唯一的含煤地层,通过分析杨山组野外剖面及钻孔的沉积特点,详述了该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特点及其演化规律;探讨了沼泽发育的有利地区,沼泽的形成与沉积体系演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杨山组的可采煤层一般都形成在退积型扇三角洲的平原相。  相似文献   
108.
109.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科学依据。辽宁建昌国家级化石集中产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化石产地,化石种类和化石数量丰富,是受到中外古生物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区域。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建昌中生代生物化石的地理分布、赋存层位和化石属种等进行归纳介绍,并对古生物化石产地进行保护区划,将建昌化石产地划分出3个保护区,并进一步划分出5个核心区、6个缓冲区和3个试验区,为建昌地区开展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和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10.
辽宁拥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它们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具有非常高的科研、科普和社会经济价值。根据近年来辽宁古生物化石资源的调查成果资料,对辽宁古生物化石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等进行总结研究,并分析了辽宁古生物地质遗迹的保护利用现状,对其保护和利用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化石保护与利用多元化发展模式,并挖掘化石的最大优势,对化石资源研学旅行开发进行探讨和设计,以化石文化为依托打造化石衍生文创产品。对古生物化石特征的总结以及对保护利用模式的探讨,能够为辽宁古生物化石的深入研究工作提供基础材料,为辽宁的古生物化石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