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2017年4月14日至15日,青海省大部受北方冷空气东移南压的影响出现了一次强降温降水天气过程,门源出现了暴雪天气过程,12h累积降水量为16.6mm,雪深12cm。通过数值预报产品及常规资料对这次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式进行分析,得出对流层上部东亚大槽偏浅、高原及其以东地区形势分布为西低东高型,500hPa高空场上巴尔喀什湖附近有一深槽,南支槽较浅,冷空气主力从北疆入侵;并且门源地区处于短波槽前,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充沛的水气输送、深厚的湿层为此次强降水天气提供了良好的触发条件。物理量场中的散度、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散度为此次降水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2.
探讨紫坪铺水库在汶川地震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远征  马瑾  马文涛 《地学前缘》2014,21(1):150-160
汶川MS8.0级地震位于紫坪铺水库库尾附近。2002年紫坪铺水库开始截流,2005年10月正式开始蓄水后,库区先后发生不少小震群。2006—2008年迅速增多的水磨震群与主震相距不足5km。因此,紫坪铺水库蓄水在汶川地震发生中的作用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出发有过很多讨论。文中以汶川MS8.0级地震前的紫坪铺水库地震台网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龙门山断裂带以及库区小震的时空演化,研究水库附近流体压力扩散过程,得到以下认识:(1)紫坪铺水库所在区域存在一系列北东向展布的断裂,水库位于碳酸盐岩地层上,存在渗漏的地质背景。伴随水位波动升高,回水逐渐向西南淹没,地震分布范围也逐渐由大坝向南西扩展,二者关系密切。根据地震随时间的分布,分析了水压力的扩散过程,拟合得到水压力的宏观扩散系数为0.7m2/s。该扩散系数较好地勾画了紫坪铺水库蓄水和地震活动过程。扩散过程既与河流纵断面形态关系密切,也与地下流体孔隙压力扩散、水位变化有关。(2)紫坪铺水库蓄水前龙门山断裂带汶川段已处于高应力状态,库区正好位于汶川段西南区的闭锁部位。蓄水后龙门山断裂带有过三次地震增强和地震活动范围沿断裂扩展的过程,均发生在水位升高后。已有实验结果表明,在亚失稳应力状态下断层在失稳前的活动存在协同化过程。其作用是降低断层上弱部位的强度和扩大弱部位的总长度以提高断层协同化程度,从而增加断层强部位的应力。研究认为,3次高水位后地震活动的增强正反映了在强区域构造应力背景下库水渗透到部分闭锁断层段并使之弱化引起的连锁反应。汶川地震发生在高区域应力和水体的共同作用下,多次高水位起了弱化断层闭锁段的作用,使断层上协同化程度达到临界水平,在强部位的应力作用下造成了较长断层段的快速失稳错动。此项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紫坪铺水库蓄水在汶川地震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事实和论据。  相似文献   
143.
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的见证,是研究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科学依据.辽宁建昌国家级化石集中产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的化石产地,化石种类和化石数量丰富,是受到中外古生物学者关注的热点研究区域.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建昌中生代生物化石的地理分布、赋存层位和化石属种等进行归纳介绍,并对古生物化石产地进行保护区...  相似文献   
144.
马文涛  李宁  师俊平 《岩土力学》2012,33(12):3795-3800
针对线弹性断裂力学问题,提出扩展径向点插值无网格法(X-RPIM)。该方法基于单位分解思想,在传统径向点插值无网格法的位移模式中加入扩展项来描述裂纹两侧的不连续位移场和裂尖奇异场。由于其形函数具有Kronecker ? 函数性质,易于施加本质边界条件。详细描述了X-RPIM不连续位移模式的建立,支配方程的离散形式以及J积分计算混合模式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实现过程,讨论了不同积分区域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数值算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在求解断裂问题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说明扩展径向点插值无网格法在模拟裂纹扩展问题时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5.
水文科学研究的又一本经典文体--<水文学研究进展>,最近由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专著的出版,标志着中国水文科学的研究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专著不仅全面的回顾了水文学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详细记述了中国水文科学的研究成果,而且对中国水文科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也作了评价和预测,对今后中国水文科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6.
基于PSO和LSSVM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文涛 《岩土力学》2009,30(3):845-848
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PSO)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模型既利用了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求解速度快、易于描述非线性关系的优良特性,同时也利用了粒子群算法快速全局优化的特点。粒子群算法用于搜索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最优参数,然后将模型用于预测边坡的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7.
有关水库诱发地震问题的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而水库诱发地震震例是深入研究水库诱发地震的宝贵基础资料。科学合理地对这些资料进行高效管理,无疑会加快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步伐。文中介绍的水库诱发地震震例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以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C++作为开发语言。由于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使用组件技术进行开发,使得该管理系统不仅界面友好、操作方便,而且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可扩充性和升级换代能力。该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有助于深入进行水库诱发地震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48.
进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边坡稳定性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文涛  孔亮 《岩土力学》2009,30(12):3876-3880
针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选择问题,用遗传算法来搜索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相关参数,避免了人工搜索参数的盲目性,提高了模型的推广性能。根据大量的实际边坡工程数据,建立了基于进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边坡稳定性模型,并将其应用于估计丁家河磷矿自然边坡稳定状况。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一致,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9.
基于Matlab的三峡水库地震数据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Matlab为平台,编制了相应的程序代码,实现了SAC二进制数据读取、地震观测报告数据检验、频谱分析、地震数据的互相关计算和各种地震数据成图等项功能,并将它们运用于长江三峡水库地震加密台网数据的处理.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地震都属于水库诱发地震,在仙女山断裂过江段、九湾溪断裂附近的地震属于断层因蓄水诱发的错动事件;巴东库区神龙溪两岸地震明显呈现出3条线性分布,这是由于水库蓄水后库水从神龙溪两岸等地下暗河渗入而诱发的地震;在长江三峡库区泄滩乡以西的两岸则存在着一些与蓄水相关的塌陷地震.  相似文献   
150.
铀矿区地下水及其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核电的发展和铀矿冶业的复兴,铀矿区地下水及其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简要分析了铀矿采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国际上饮用水中铀的限值标准,简要评述了地下水放射性污染及其生态影响、铀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铀污染地下水的数值模拟、地下水铀污染修复技术,以及中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与铀矿冶相关的环保政策和辐射防护法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中国铀矿区地下水及其生态安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