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7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首次研究了云南省勐腊县曼洒菱铁矿床碳酸盐岩层中菱铁矿的Fe同位素组成特征,并利用菱铁矿Fe同位素对矿床成因及成矿环境进行了制约。曼洒矿区菱铁矿δ~(56)Fe值变化范围为-0.337‰~-0.201‰,平均值为-0.261‰;δ~(57)Fe范围为-0.518‰~-0.289‰,平均值为-0.380‰。菱铁矿样品Fe同位素组成非常均一,富集铁的轻同位素。通过大量对比分析,提出曼洒铁矿床的成矿作用与海底热液活动有关,为含矿热水溶液喷溢出海底后快速堆积成矿,矿床形成于局限深水洼地的还原性环境。  相似文献   
73.
关于长江冲淡水路径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1980年6月中美关于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海区的沉积动力学联合考察开始以来,关于长江径流人海后路径的时空变化问题,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兴趣。 在这次中美联合考察之前,作者曾根据1980年以前的实测水文资料和余流资料,分析了洪水期本区的盐度分布和海流结构。本文目的是根据中美联合考察所得到的资料和历史资料,对长江冲淡水实测路径的性状作进一步的分析,并拟对影响长江冲淡水复杂多变路径的若干动力学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4.
南大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世界大洋水团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世界大洋中,约有55%-60%的海水特性应当归结于南大洋的物理过程。目前,南大洋的研究已得到各国海洋学者的日益关注,进展较大。但是,对于地处印度洋扇形区的普里兹湾海区的观测和研究则相对较少,其结果的差别甚大。例如底层水形成问题,有些研究者认为这一海区的底层水主要来源于威德尔海和罗斯海,本区内对底层水的贡献即使有,也是非常小的(Smith et al.,1984; Mantyla et al.,1995)。而有些研究者则从观测资料中找到了底层水有可能形成的迹象。就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有些年份,如1982年(Middleton et al.,1989),1987年(Woehler et al.,1988),1991年(乐肯堂等,1996)均发现了异常高盐的陆架水,它有可能与深层水混合而形成底层水。对于该海区的环流特别是深层环流迄今为止也是知之甚少。大多数研究是基于动力高度的计算结果( Grigor yev,1967;Smith et al.,1984,1993;Middleton et al.,1989),但他们给出的环流型式相互之间差异很大。这些差异的存在,虽然确有年际变化等因素,但也不能排除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该海区地形复杂(图1),海冰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Allison et al.,1993,1994),使得该海区的物理海洋状况非常复杂。南极地区由于环境恶劣,海洋观测集中在夏季,并且资料的连续性较差,因而使传统的研究方法受到很大限制。为了充分发挥有限的实测资料的作用,采用合理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式并利用数值方法求解模式方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研究途径。迄今为止,这一海区的数值研究还很少,考虑热力学作用的模式则尚未见诸报道。本文将利用最新的资料和模式,并在模式中同时考虑动力学和热力学的作用,用以研究普里兹湾海区的环流与海冰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以往的研究发现、等密面分析是研究普里兹湾海区混合与环流的有效方法(乐肯堂等,1997),我们将采用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等密面的数值计算模式,研究普里兹湾海区环流和海冰的季节变化。这一工作将有助于进一步解决该海区南极底层水的形成问题,因而对于深入认识该海区在南大洋环流系统以至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我国风暴潮灾害及防灾减灾战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乐肯堂 《海洋预报》2002,19(1):9-15
本文在分析了1949-1997的风暴潮及其重大灾害事件后指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风暴潮灾害的经济损失已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减轻重大台风风暴潮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成为我国风暴潮减灾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提出了减轻重大风暴潮灾害的战略要点:(1)充分利用一切媒体使人民具有预防重大风暴潮灾害的意识;(2)加强对重大风暴潮及其灾害的科研工作;(3)修订全国沿海岸段的防潮工程规划;(4)制订海洋减灾法规和有关规范;(5)建立风暴减灾保险的机制。  相似文献   
76.
乐肯堂 《海洋与湖沼》1989,20(2):139-148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局地风场对夏季长江冲淡水路径变化的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对于长江冲淡水路径变化来说,夏季本区平均风场的效应与底形效应相比可以忽略。(2)当平均风涡度场的效应与底形效应相当时,所得的近似解表明,底形效应将使长江冲淡水的路径向左转向,而局地风场效应只对该路径作微小的订正。  相似文献   
77.
南极绕极流(ACC)是南大洋中最显著的流动,流量超过130×106m3/s (Nowlin et al.,1986)。传统认为,由于以东向运动为主的ACC的存在极大地阻碍了南大洋中上层的南北向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绕极流区的经向输运是非常小的。但是近些年的研究发现,穿过ACC的通量并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它对维持南极和亚南极区的动力和热力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系统中也有着深刻的影响(Doos et al.,1994)。  相似文献   
78.
乐肯堂 《海洋科学》1985,9(3):55-56
我们在中美联合长江口考察(1981)和中美联合南黄海考察(1983)的三个航次中,与美方科学家共同使用美国海洋技术公司(Sea Tech.Inc)生产的25厘米光束的透光度仪(25cm beam transmissometer)来测量海水的浊度。这种仪器是目前国际上的一种新产  相似文献   
79.
80.
长江口海域温、盐度分布的基本特征和上升流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位于黄海和东海的分界处。1985年8月至1986年10月对长江口海区进行了水文调查,调查范围为124°E以西,30°45''N以北,32°N以南的黄海和东海区域(图1)。 本海区属中纬度季风区,水深一般不超过50m,气象因素对水文要素的影响很大。冬季盛行偏北风,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频频南下,因海面冷却和蒸发造成的垂直对流可直达海底。夏季盛行偏南风,并常有台风侵扰。 长江径流量十分充沛,每年约有9240亿立方米的淡水人海,约占进入黄海、东海的径流量的80%。长江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显著,5-10月径流量约占全年总径流量的71%。充足的淡水入海和海面的增温影响,使调查海区水体在夏季明显分层,并形成强大的淡水舌。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此淡水舌不是沿长江入海口门的方向指向东南,而是经常转向东北方向,并且转角的大小随着径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长江口区的潮流比较大,潮混合对这里的水文要素的垂直和水平分布有重要影响。长江口是部分混合型即B型为主的河口(沈焕庭等,1986) ,发达的潮混合和充沛的径流输入,两者相互作用,使得河口区的盐度垂直分布有时呈垂直均匀状态,有时呈层化状态。 长江口海区南部有台湾暖流北上,其延续体可越过长江口到达32°N以北海区。长江口北面有苏北沿岸流和黄海沿岸流南下。北上的台湾暖流和南下的黄海沿岸流和苏北沿岸流同长江冲淡水相互交汇、混合,对长江口区的水文要素分布、变化有重要影响。 以下我们根据1985年8月至1986年8月调查所得资料和部分历史资料,对长江口海区水文要素的基本特征作一扼要的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