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168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431篇
海洋学   102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本文尝试对胜利油区渤南洼陷深部储层沙四段碎屑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C、O、Sr同位素进行测定,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约束、相互印证),客观、科学地分析三者所反映的构造、沉积、成岩、成烃信息,揭示深部储层成岩及孔隙演化规律,探讨C、O、Sr同位素分析技术在深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12.
探地雷达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有探地雷达反射法剖面数据处理技术基础上,提出一个数据处理方法模式,包括数据编辑、常规滤波、时间增益、数字处理、图形处理、显示和解释等。主要以实例阐述了模式各阶段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强调数据处理方法的组合方式应简洁至上,遵循地质解释的处理准则。  相似文献   
913.
汶川地震(Ms 8.0)地表破裂过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汶川地震(Ms8.0)形成了具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的映秀-北川破裂带、纯逆冲性质的灌县-安县破裂带以及它们之间具左旋走滑-逆冲性质的小鱼洞破裂带,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空间上分布最为复杂、长度最大的逆冲型地震地表破裂带.其地表破裂过程对理解发震机理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文章根据地表破裂带的不同运动特性以及分段性,并结合不同地段同震断层擦痕行迹,探讨汶川地震地表破裂过程.通过详细分析,认为沿地表破裂带出现南北两个大的滑移量峰值,以及南北两段破裂带的几何分布和运动特性均不同,表明汶川地震是由南北两个次级破裂事件组成,这个结论与地震波数据反演结果一致,并根据八角庙和北川地区同震断层擦痕的运动学对比研究,推测汶川地震初期破裂以逆冲运动为主,沿映秀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同时形成约100-80kin长近纯逆冲性质的映秀-清平段地表破裂带和灌县-安县地表破裂带,并且在这两条破裂带向NE方向扩展过程中形成了小鱼洞地表破裂带.由于南部初期破裂事件触发了北川断裂的活动,造成后期破裂事件的发生.后期破裂事件以右旋走滑(或右旋斜冲)运动为主,沿映秀-北川断裂形成龙池-深溪沟-八角庙-清平-擂鼓-北川-南坝-石坎等一线破裂带,该破裂带在映秀断裂带上叠加了第一次破裂事件形成的部分破裂带,整体地表破裂带南段(映秀-清平段)叠加了两次不同性质的破裂过程,北段(擂鼓-北川-南坝-石坎段)只反映了第一二次破裂事件的过程.所以,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中约270km长的映秀-北川破裂带具有逆冲兼右旋走滑性质,而约80km长的灌县-安县破裂带为纯逆冲性质.地震破裂过程是一动态复杂的物理过程,上述地表破裂模型可以解释两条不同性质破裂带的形成.但是否符合实际的地震破裂过程,还需要通过近台网地震波数据精细反演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验证.  相似文献   
914.
山东灵山岛滑塌体内部沉积及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市灵山岛修船厂剖面下白垩统地层中发育良好的滑塌变形体。野外观察可见滑塌体岩性单元主要由厚层砂岩及砂页岩互层组成,其中厚层砂岩根据其沉积构造及成因机制可分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两类;砂页岩互层段砂岩层可见底模构造及粒序层理,为静水环境下远端浊流沉积。滑塌体内部构造主要可分为软褶皱变形、同生断层、透镜状砂质团块三种类型。其中,软褶皱变形根据岩性可分为砂岩软褶皱、砂页岩互层软褶皱及页岩软褶皱,随着变形强度增加,软褶皱枢纽逐渐平行于滑移方向,形成曲脊软褶皱或软鞘褶皱(soft sheath folds);同生断层出现在砂岩层中,根据力学性质分为正断层及逆断层,正断层为剪切拉伸所致,逆断层为软褶皱逆冲所致;透镜状砂质团块包括同沉积布丁构造和同沉积断块。根据滑塌体内部滑移面识别出三期滑塌,完整的滑塌体由底部拆离滑移面、下部厚层砂体、中部砂页岩互层及上部砂页岩互层未变形体组成,其组成特征及各部分接触关系反映了滑塌体中下部沿底部拆离滑移面发生滑塌变形,且于活动末期在相对静水条件下被上部砂页岩互层覆盖这一形成过程。根据滑塌体内部组成特征的有序性、相似性及滑塌体内部沉积构造特征,推测其触发机制可能为沉积物快速沉积所引发的重力滑塌成因。  相似文献   
915.
泥盆纪角质残植煤是陆生植物早期演化阶段形成的特殊煤种.此前,中国只在南方扬子地区有过发现,其中以云南禄劝泥盆纪角质残植煤最为有名.近年来,我们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布龙果尔地区的泥盆纪地层中发现和证实了此特殊煤种的存在,且其地质时代与云南禄劝角质残植煤一致,为中泥盆世吉维特期.北疆泥盆纪角质残植煤层状结构特征明显,似纸片或...  相似文献   
916.
黄旗口组为贺兰山古老结晶基底之上的第一个沉积盖层,其时代归属问题存在争议。利用LA-ICP-MS方法,对银川拜寺口剖面黄旗口组深灰色含海绿石石英细砂岩进行碎屑锆石U-Pb测年分析。结果表明:黄旗口组锆石颗粒以椭球状居多,短柱状次之,外形多呈次圆状和次棱角状,粒径多介于40~130μm;锆石Th/U介于0.12~1.81,其中Th/U大于0.40的占85.3%,以具震荡环带结构的岩浆成因锆石居多,部分锆石后期可能受变质事件改造影响;锆石207Pb/206Pb年龄数据分布范围为1 680~2 606 Ma,存在明显的1 890 Ma主峰值年龄和2 345、2 514、2 576 Ma次级峰值年龄,最小碎屑锆石年龄为(1 680±40)Ma。2 700~2 450、2 040~1 950、1 950~1 800、1 800~1 680 Ma锆石年龄分布对应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克拉通化事件、研究区新生陆弧花岗质岩体主要形成时期、阴山陆块与鄂尔多斯陆块发生碰撞而形成华北西部陆块时期、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基底隆升与陆内裂谷事件。黄旗口组为中元古代长城系晚期沉...  相似文献   
917.
南海北部是南海向陆地过渡的前锋关键地带和全球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该地区海平面标志物广泛发育,是开展过去海平面变化研究的理想区域。目前关于南海北部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历史的认识依然存在一定分歧。基于此,通过新增6个珊瑚礁数据,并对南海北部已发表的海平面数据进行年代和高程校正,然后进行相互验证和可靠性分析。同时对监测记录较为连续的12个验潮站的现代海平面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和进一步验证重建结果的可靠性。最后,根据汇编的679个校正和可靠性评估后的海平面数据,重建了南海北部全新世以来,尤其是最近2 000 a的海平面变化历史和变化特征。校正和评估后的数据显示:南海北部海平面从早全新世(8 211±128)cal a BP的-16.16 m快速上升到6 000~7 000 cal a BP的1.5~2.5 m,之后波动下降到现今海平面高度。其中在中全新世海平面保持高位震荡约2 600 a,而晚全新世南海北部过去2 000 a海平面整体呈现出阶段变化过程。首先,在公元0-350年呈下降趋势,然后在公元350-850年海平面快速上升,并在公元880年,海平面处于过去2 000 a的最高...  相似文献   
918.
DDW钻探微机多功能监测系统由传感器、接口电路、工业微机、输出与报警设备组成。可随钻监测和记录钻进过程,对孔内异常工况报警,跟踪钻孔轨迹,从而改变凭经验打钻的现状,提高钻探效率,降低事故率,保证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19.
应急疏散引导在城市开放性公共场所安全建设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应急疏散初期引导人的空间布局问题,论文考虑障碍物对通视性的影响、引导人的空间覆盖范围及距离衰减效应、可引导人员数量阈值等条件,基于粒子群算法和渐进覆盖模型,构建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方法;并以上海市徐汇区滨江绿地空间为例,进行疏散引导人的布局优化,并基于疏散智能体模型,开展应急疏散引导模拟,比较优化前后的疏散效率,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考虑到不同时间段人群分布的差异性,开展该区域内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动态规划。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时刻研究区的疏散引导人需求量不同,与疏散人员数量成正比;疏散引导人布局优化后的疏散时间成本要远低于人为布设情景下的疏散时间成本;疏散引导人责任区的划分有助于在引导人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明确每个引导人负责的区域以及采取的日常安全防范方式。研究可为开放性公共场所疏散引导人空间布设提供决策依据,降低公共场所的潜在安全风险,促进城市公共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920.
钻孔咬合桩在设计计算中,有两种主要计算方式,一为忽略素桩,仅计算荤桩的支护稳定性能,二为将荤桩与素桩等效为地下连续墙进行支护结构稳定性计算。为研究钻孔咬合桩的设计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使用弹性地基梁法与有限元法分别计算荤桩、等效为地连墙的位移,用correl函数将所得数据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相关系数计算,同时,将计算所得数据与实际监测值的位移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适合钻孔咬合桩的设计计算方法。即应先使用弹性地基梁法仅计算荤桩;再使用有限元法,将咬合桩等效为地下连续墙进行建模分析,对设计图的变形进行二次评估验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