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87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980年3—4月陪同丁国瑜在美国进行“中国地震构造及地震预报”的讲学访问期间,得与美国一些同行接触、讨论,并阅读了P.B.King等人编制的有关美国大陆的区域构造图件,使我们对美国大陆的构造概貌、基本特征以及与地震构造有关的问题有了些认识,同时与中国大陆地震的情况相比较,也产生了一些联想和疑问,这里简要地罗列出来,作为向国内的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2.
地震的多样表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不仅岛孤地壳俯冲带上的地震与大陆区地震的表现有所不同,大陆内部地震的表现彼此也有许多差异。中国大陆区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接连发生十余次7级以上强震,它们各自的表现就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表1、2列出了它们一部分明显的表现。从中可以看出,有的表现了某些显而易见的临震前  相似文献   
113.
本文提出确定一个地震带需要具有地震活动连延成带,带内地震活动相关和统一的地质构造背景或地体环境等条件,并结合燕山带地震活动的一系列特点,包括震源体的连续成带展布、地震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特征、历史地震的周期性特点,以及深部地球物理的构造基础等方面资料分析了燕山带作为一个独立地震带的合理性。并探讨了燕山地震带和周围北东向地震带之间在地震活动上的关系以及破坏性地震前地震活动的震兆特征。  相似文献   
114.
1878年霍尔尼斯(R.Hoernes)根据对地震的宏观观察和地质研究提出了地震成因的三种类型:构造、火山、塌陷。本世纪来,随着对地震本身及相关因素认识的逐步深入,地震成因研究的领域和深度有了很大发展,下表可给出其发展的梗概。  相似文献   
115.
地质科学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和时空分布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耦合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自然灾害系统。自然灾害系统是地球整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中坚是地质科学,因此地质科学在自然灾害综合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的研究表明:自然灾害系统的形成机制与分布,受到了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格局的控制,同时地球下垫面的状况又可以制约自然灾害的孕育、活动和能量释放过程。因此,对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的各种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研究,是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基础,也是进行自然灾害综合预报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6.
从现代构造运动的实际出发,放弃了过去那种只认为因补偿过剩和补偿不足的均衡调整的观点,探讨了引起不均衡的构造应力,并视均衡异常为地球内部的一种负荷,由此可以计算得到地球内部的应力.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及其东缘海地区由均衡重力异常推求的垂向应力的变化比水平应力更为显著,在琉球海沟一带存在5 MPa垂向应力的增强,它明显地反映了板块俯冲的作用.在海沟西北侧的岛弧一带的应力状态则与之相反,约存在5 MPa的垂向应力减弱.东西两部分的水平应力在方向上有明显的不同,洋壳上的东西向应力x为负(压力为正),而陆壳上则相反.这正表明了板块间相互挤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7.
On the basis of the reality of recent tectonic movement and discarding such a viewpoint that the isostatic adjust-ment only results from excessive or insufficient compensation,we have discussed the tectonic stress causing ine-auality and regarded the isostatic anomaly as a load on the earth‘s interior,thus the earth‘s inner stress can be cal-culated.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its eastern marginal seas the change of the verti-cal stress derived from the isostatic gravity anomaly is more marked than that of the horizontal stress.Along the Ryukyu trench there is an enhancement of vertical stress by 5MPa,which evidently reflects the effect of plate subduction.On contrary,along the island are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trench the vertical stress weakens by about5MPa.The horizontal stresses in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the east westward stress on the oceanic crust σx is negative(while the pressure is positive)but on the continental crust in positive.These facts indicate the effect of compression between plates.  相似文献   
118.
从 2 0 0 1年IERS公布的ITRF参考框架系下的 4 32个空间测地站中以面积平均随机选用了111个站 ;这些点的站速度矢量图描述了北半球欧亚 (EA)、北美 (NA)和北太平洋 (NP)三大板块的运动态势 :以北大西洋洋脊为轴 ,欧亚板块向NE—E—SE运动 ;北美板块向NW—W—SW运动 ,呈绵羊角式张裂运动 ,两者在大西洋两侧的N向运动越过极区后 ,汇集指向阿留申 ;北太平洋板块以超过北美板块和欧亚板块 6倍左右的速度向NWW运动 ,与欧亚板块呈正面碰撞型关系 ,表现为大洋壳的深俯冲与大陆壳仰冲 ;北太平洋板块与北美板块以圣安德烈斯断层为界呈剪切拉张型关系。文中描述了南半球南美 (SA)、非洲 (AF)、阿拉伯 (AR)、印—澳 (IN—AU)和东南太平洋 (SP)的运动态势 :以东南太平洋洋脊为轴 ,其东侧的纳兹卡 (NZ)板块高速向东运动 ,而其前方的南美、非洲、阿拉伯和印—澳等板块则向NE—NNE运动 ,速度依次增高 ,可能与其间的大西洋洋脊、印度洋洋脊和红海裂谷张裂的正、反向叠加作用有关。西南太平洋与澳大利亚板块的东北缘和东缘均呈强碰撞强剪切型运动关系 ,而纳兹卡板块与北美板块呈追尾型运动关系。南极板块 (Ant)从环南极洋脊的东南太平洋段为起点向南运动 ,过南极后继续向北、向非洲、印度洋方向运动 ,并略显右旋。上述板?  相似文献   
119.
指出在经济建设中必须增产与减灾防灾并重。经济建设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如不加以防范也有影响环境,导致灾害的负面作用。因此,需要将减灾贯穿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把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努力推动减灾产业化,使减灾成为发展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0.
前言     
20世纪 60年代产生的“板块构造”理论 ,开创了对地球进行全球性研究的新阶段 ,被称之为“全球构造”。但实际上 ,划分板块的 3类边界 (汇聚、增生、转换断层 )和板块在洋脊处增生、在海沟处消减的传动带运动学模式等基本概念 ,多年来大部分是用于二个或几个板块之间的运动和变形研究 ,而较少涉及全球板块整体的构造学问题 ,同时也较少研究板块内部的次级构造。近一二十年 ,新的陆内和海底探测研究正在补充上述研究之不足 ,进入了以研究板缘构造为主之后的新时期。为加强板块构造全球整体性和板内次级构造的研究意识 ,特别是强化中、新生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