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本文根据我国主要风景名山的岩石组成,作者指出抗风化力强是组成风景名山主体岩石的首要特点,并从岩石性质、构造形迹、岩层产状、古冰川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它们的风景名山及其景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而阐明了风景名山景观的地质成因。认为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岩石对景观特色起决定作用,构造活动则决定着风景名山的面貌总格局,而适度的风化剥蚀和古冰川活动等外力作用主要起修饰、美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2.
镉对褐菖You金属结合蛋白的诱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荣忠  杨丰 《台湾海峡》1997,16(3):280-284
金属结合蛋白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不含芳香族氨基本以和组氨酸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在紫外254nm处具强的吸收。用不同剂量的氯化诱导褐菖You,通过凝胶过滤从褐菖You肝脏提取金属结合蛋白,并测定其结合的镉以及硫醇含量与紫外254nm处的吸收值。结果表明,镉能诱导褐菖You金属结合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93.
194.
结合南京地铁某盾构施工区间,对纵向地表沉降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盾构掘进对纵向地表的影响范围,总结了盾构推进不同阶段引起地表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百分比。针对引起地表沉降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将纵向地表沉降视为随机过程,基于延迟差分方程建立模型进行动态预报,并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5.
核电站中的结构、设备的安全可靠性是公众所关注的焦点,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对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各种不同的荷载组合,针对某一类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是必要的。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中采用核级冷冻机组在地震动、结构内压及自重等多种荷载组合作用下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6.
赤道印度洋的自然地理学特征是由3个向北延伸的线状高地(Ninetyeast海岭、Chagos_Laccadive海岭和Carlsberg海岭)分隔的一系列盆地组成。在赤道印度洋西部3038m水深处钻探了ODP709A站位,该站位位于Madingley中脊顶峰附近的一个小盆地中,而Madingley中脊则是Carlsberg海岭和Mascarene高原北部之间的一个区域高地。不规则的基底地貌被厚度从小于50m至大于400m不等的沉积物所覆盖。由于印度洋的北部陆地封堵、复杂的自然地理和强的季风,印度洋…  相似文献   
197.
经化探、物探和槽探工程,对出露于江西瑞昌横岗砖厂取土开挖场地内的地裂缝的成因、特征及意义进行了分析。该区地裂缝总体走向均为北东向,呈“簇”状密集分布,总体延伸长度超过300 m,且地裂缝内均有灰白色、浅灰色矿物充填。解析认为该区分布一条北东走向陡倾正断裂,断裂倾向南东,倾角60°-75°。局部探槽开挖揭露该断裂其中一断裂面错动第四纪坡洪积物,断裂产状为155°∠71°,走向65°,上盘下降,错距达到3 m(未揭露到底)。断层壁平直,断裂面擦痕清晰,可见5条长1~2 m的铲刮沟槽,槽深5~20 mm,显示该断层呈左旋倾滑性质。取上断点地层沉积物ESR测年,测年范围为距今0.27~0.42 Ma,研究表明该断裂在中更新世中期显著活动过,为一条中更新世活动断裂。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地裂缝发育受横岗砖厂断裂控制,地裂缝的形成是横岗砖厂断裂活动在第四系地表的响应。   相似文献   
198.
氧化条件对样品有机碳同位素测定的影响因素讨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有机碳同位素在全球变化、古气候和古环境恢复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人。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下过量的氧气中将样品有机物氧化为CO2,通过分离纯化得到纯净的CO2气体送人质谱测定其护δ13C值。 在已发表文章中,对于有机碳同位素的研究,人们所采用的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都有很大差异,但很少系统地研究有机碳同位素分析氧化条件对样品有机碳同位素测定结果的影响。为了解不同的氧化条件是否会造成样品的有机碳同位素分馏,以及不同氧化条件对样品有机碳同位素测定结果的影响程度,笔者采用封管法,选取了不同类型的样品(有机碳标准、植物、表土、黄土以及红粘土等),采用不同的氧化温度:500℃,550℃,650℃,750℃,850℃,900℃以及950℃等,恒温2.5 h,然后炉冷至室温。 实验结果表明:氧化温度为850℃,恒温时间为2.5 h,对于有机碳标准、植物、表土和较年轻的黄土样品,足以确保样品有机质氧化充分,δ13C值达到稳定,不会产生同位素分馏。 但对于深层黄土和红粘土样品,氧化温度为850℃,恒温时间为2.5 h,其δ13C值不能达到一个稳定值,仍有偏正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深层样品成岩化作用强,样品中含有一些含碳的矿物包裹体,随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才逐渐分解,释放出气体。对于深层黄土和红粘土样品,采用850℃甚至更高的氧化温度其δ13C值仍未达到稳定,合适的氧化温度需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相似文献   
19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CCSD-1井第一阶段0~2 000 m钻进完成后,前后2次测井的深度值差异较大,必须对事故后测井的深度值进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首先对该测井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预处理,然后使用多种方法对比分析进行深度校正.在大多数井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达到了事先要求的精度.校正结果表明,相关分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曲线形态差异较大的井段处理还有待研究.全部过程采用计算机自动完成,提高了数据处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0.
本文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中尺度雨团等方面对2003年7月30日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7.30”暴雨是蒙古冷低(涡)、河套切变线、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充沛的水汽和大气层结不稳定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地形差异对降水也是有贡献的。分别讨论了天气形势因子和物理量场在暴雨预报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