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篇 |
大气科学 | 10篇 |
地球物理 | 1篇 |
地质学 | 51篇 |
海洋学 | 12篇 |
天文学 | 1篇 |
综合类 | 4篇 |
自然地理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老挝VIIRS活跃火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灾信息资源管理系统(FIRMS)VIIRS V1活跃火、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ASTER GDEM)、MODIS NDVI/LSWI与土地覆被数据产品(FROM-GLC),基于GIS定量分析老挝2012—2017年从分省到国家不同空间尺度活跃火频次的动态变化,并重点分析2015厄尔尼诺年活跃火频次及其与海拔、坡度、植被-水分(NDVI *、LSWI)指数、土地覆被等主要自然地理要素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① 老挝活跃火频次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峰值在2015厄尔尼诺年,主要集中在上、中寮,其中琅勃拉邦、沙耶武里与沙湾拿吉三省居前三位,而万象市、塞公和赛宋本则居后三位。② 老挝2012—2017年活跃火发生频次与地形因素(海拔、坡度)的关系基本相同,活跃火集中在海拔1000 m以下、坡度小于30°的低山-丘陵区。其中,上寮活跃火集中分布在500~1000 m、10~30°的斜陡坡山地,中、下寮集中在500 m以下、2~20°的缓斜坡丘陵。③ 活跃火高度集中在旱季,以3月、4月最多,并集中分布在NDVI为0.4~0.8和LSWI为0.2~0.6的中高覆盖度植被区。④ 老挝活跃火主要发生在森林这一土地覆被类型中,且以上寮最为集中,而中寮多以农田、草地和灌丛活跃火为主。综上,基于自然地理要素的活跃火特征分析可以有效识别其发生类型,即老挝活跃火主要由刀耕火种农业所引起。 相似文献
63.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最重要的痕量气体之一,在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中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流层臭氧作为光化学烟雾的重要成分之一,其浓度变化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基于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对流层臭氧浓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定量解释对流层臭氧在不同季节、不同时刻以及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探讨臭氧在对流层中的成因机制。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全面发展,臭氧遥感产品(例如臭氧总量、廓线等)无论在产品精度或是时空分辨率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由于受较弱卫星信号与复杂下垫面的影响,对流层臭氧遥感产品精度仍无法满足目前对流层大气成分的精细化科学应用研究。主要围绕对流层臭氧卫星遥感,回顾和分析了臭氧卫星遥感载荷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结果表明国内外已基于不同谱段(紫外—可见光、热红外和太赫兹)实现了全球及区域臭氧的时空分布探测;讨论了基于不同技术遥感反演算法(直接与间接反演、多波段联合反演、天底—临边协同反演、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创新算法等)的特点及适用性,分析表明算法精度的提升包括从复杂大气背景下的辐射传输模拟、基于地面观测的先验信息优化以及仪器定标与信噪比等多方面的工作;展望了卫星遥感在全球和区域尺度提供可靠对流层臭... 相似文献
64.
针对波浪循环荷载作用和盾构穿越海堤过程中的施工扰动对下卧软黏土地基的弱化效应问题,研究了盾构施工与波浪荷载耦合作用后海洋软土的强度和刚度变化规律。通过逐步降围压的方式模拟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地层损失所引起的应力释放,循环加载3 000次模拟波浪荷载长期作用,开展了波浪和盾构施工耦合作用后的软土空心圆柱扭剪不排水剪切单元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 在盾构施工与波浪荷载耦合作用下,软黏土的强度和刚度均随围压变大而增强,在同一围压下,二者均随波浪循环次数和土体损失率(δ)的增大而减小。(2) 在相同的波浪循环剪切次数下,软黏土初始切线模量随δ的增加而呈线性递减趋势,而软黏土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δ的增加而呈现非线性减小。波浪和盾构施工耦合作用后软黏土的强度和刚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衰减,二者耦合扰动作用对软黏土的弱化效应在实际工程中应充分重视。此研究对探讨复杂扰动条件下海洋结构性软土力学特性规律,丰富和发展扰动状态下结构性软土的计算理论,以及对海岛基础设施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5.
东非裂谷东支的South Lokichar盆地于2012年获得勘探突破,成为研究和勘探的热点地区.但近年来周边盆地勘探效果不佳,有待深入分析.Kerio盆地紧邻South Lokichar盆地,勘探程度低,国内在此地的研究处于空白区.基于最新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成果,阐述其石油地质特征和勘探潜力.结果表明:Kerio盆地为主动裂谷,呈西陡东缓的半地堑结构;发育渐新世以来的5套沉积地层,最大沉积厚度可达6500 m;存在一套被证实的烃源岩,生烃指标好,但厚度仅20 m;发育河流和三角洲相砂岩,孔渗物性好.盆地可划分为4个凹陷和5个构造圈闭带.中部缓坡带和东部反转构造带为盆地的有利勘探区带,可能存在2种成藏模式.盆地具有一定勘探潜力,烃源岩是最主要的地质风险. 相似文献
66.
水电工程地区山高林密,GPS有不受通视限制的优点,而三角高程有不受地形起伏限制的优点。本文通过对龙岩富溪调水工程控制网布设以及三角高程测量,最后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7.
68.
When studying the harbor water tranquility, cases are often confronted as that the verification point is not located on the generation line or that the angle between the generation line and the isobath is so large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the wave climates along the generation line can not be ignored. For these cases, the incident boundary conditions are difficult to evaluate.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combined wave model is developed in the present paper based on the Boussinesq equation and the wave action balance equation. Instead of the one-line wave generation method, a multi-line generation method is proposed for the combined model.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is given to a case that the harbor is designed with two entrances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generation line and the isobath is large and the results are shown reasonable. We suggest that the wave generation method on multi-lines might also be introduced to the wave physical model as the replacement for the one-line gener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69.
<正>通过学习韦寿增同志先进事迹,我作为一个基层国土资源所的所长,有以下几点体会。1、要学习韦寿增同志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韦寿增同志作为国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