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位于龙陵-瑞丽大断裂南东侧的北东向上芒岗次级断裂北东端。该断裂长约20km,形成宽100—300m的破碎带,破碎带内发育硅化、粘土化、重晶石化及原生的卡林型金矿化。断裂上盘为中侏罗统勐嘎组泥岩、砂岩、钙质粉砂岩夹灰岩,下盘为下二叠统沙子坡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灰岩。红色粘土位于断裂附近的沙子坡组岩溶浸蚀面之上,属风化坡积-残积成因,厚度20—30m, 相似文献
22.
云南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型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潞西上芒岗红色粘土金矿赋丰卫士上二叠统岩溶面之上的第三、第四系统红色粘土层中,矿体形态受地形控制明显,呈似层状,品全较高,规模中等,适合于露天开采,矿体的红土化作用不彻底,去硅富铁铝能力低、常见高岭石与伊利石共生,矿石中石英、褐铁矿、粘土矿物为主要载金矿物。成矿物质来自燕山中晚期形成的中侏罗勐嘎组中段与二叠系的水皮组的断层接触破碎带内的卡林型金矿。在温热条件下,金发生活化、迁移、富集、在潜附近成矿。 相似文献
23.
铊矿物及铊的植物找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迄今为止,世界发现铊的独立矿物49种,我国已发现铊矿物9种,其中铊明矾为贵州省发现的第一个铊的新矿物。铊矿物中铊与砷密切共生,而硫是联系二的重要桥梁。铊的植物找矿包括植物指示和植物矿石。一些植物中铊含量非常高,可以作为寻找铊矿的有效指示植物。植物找矿作为一种新兴找矿技术,还有许多研究工作有需要去做。 相似文献
24.
贵州丹寨卡林型金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到强硅化灰岩,SiO2、Au、As和Sb含量逐渐增高,CaO、CO2和MgO含量逐步降低;在强碳酸岩化灰岩中,CaO和CO2含量增高,SiO2含量降低;各类蚀变与矿化岩石的稀土含量和配分模式与未蚀变层纹状灰岩总体基本一致.流体包裹体资料指示,成矿溶液为富Cl型,爆裂温度为200~338℃.同位素研究揭示,δ34S硫化物=(16.078~20.48)×10-3,δ18O=(19.4~20.3)×10-3,δD=(-110~-47)×10-3,206Pb/204Pb=18.288~19.202,207Pb/204Pb=15.685~15.793,208Pb/204Pb=38.366~40.401.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成矿物质以壳源为主,仅有少量幔源组分的参与. 相似文献
25.
还原性无机硫(RIS)包括硫酸盐还原产物和活性铁(FeHR)形成的酸可挥发性硫(AVS)、硫的中间产物元素硫(S0)及沉积物中硫铁元素的最终积累物质黄铁矿硫(Spy),RIS不仅可以影响沉积物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还控制铁还原及内源磷的释放等生源要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为了研究三峡库区沉积物中RIS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于2017年7—8月和12月采集三峡库区云阳至秭归段17个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并测定其RIS含量。结果表明:与其他湖泊、河流相比,三峡库区表层沉积物RIS含量较低,其中,AVS的含量为0.06~0.65μmol/g,S0为0.50~1.66μmol/g,Spy为0.96~17.54μmol/g.AVS和S0含量夏季高于冬季,云阳至秭归段RIS变化趋势大致为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有较明显的季节和地域差异。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生物可利用磷(BAP)、FeHR及上覆水体SO4 相似文献
26.
红色粘土型金矿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初,在我国南部特别是西南部发现了一种新类型金矿,它有别于国外的红土型金矿如博丁顿金矿、巴依尔金矿等,被涂光炽定义为“红色粘土型金矿”。所谓红色粘土型金矿是指原生金矿(或矿源岩)经过(原地或迁移堆积)不彻底的氧化作用和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27.
古尔班通古特、腾格里和鄂尔多斯三个沙漠不同粒级组分的风成沙具有不同的εNd(0)和87Sr/86Sr 比值: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分别为-3~-5.3 和0.712452~0.716895;腾格里沙漠中分别为-9.9~-12.3 和0.716753~0.723033;鄂尔多斯沙漠中分别在-13.1~-18 和0.714028~0.71678。三个沙漠不同的Sr-Nd 同位素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有各自的物质源区。Nd 同位素主要受各沙漠所处的地质、地貌单元所控制,Sr 同位素还要受气候变化诱导的矿物差异风化与粒度分选作用的影响。同位素组成在古尔班通古特、腾格里沙漠风成沙不同粒度组分中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但在鄂尔多斯沙漠中明显不同。鄂尔多斯沙漠风成沙粗、细颗粒组分有不同的物质来源,细颗粒组分,特别是<2μm 组分可能有沙漠区外远源的贡献,而其他沙漠各自的风成沙不同颗粒组分则来自相同的物源区,沙漠区外远源输入的可能性较小。这一研究对深入认识北方沙漠物质的成因机制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