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52.
兴蒙造山带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产出有一系列的钨多金属矿床。沙麦钨矿位于内蒙古二连浩特—东乌旗成矿带东侧,是兴蒙造山带发育的典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之一。通过对沙麦矿区出露的花岗岩开展独居石U-Pb测年,总结区域钨矿化的成矿年龄与矿化特征,探讨区域钨矿成矿时序及构造动力学背景。测年结果显示,沙麦矿区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LA-ICP-MS独居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141.6±1.1) Ma 和(141.4±0.3) Ma,进一步确认沙麦钨矿形成于早白垩世。而二连浩特—东乌旗成矿带及其邻区钨矿化存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白垩世两期,成矿时代分别发生于约300 Ma和140~130 Ma。300 Ma成矿期钨成矿作用受古亚洲洋的影响;140~130 Ma成矿期为区域钨矿成矿作用高峰期,成矿作用受到古太平洋和蒙古—鄂霍次克洋构造体系叠加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针对四川测震台网运行月报中关于测震分析章节编写过程中的程序化工作流程,依托于数据专家(Datist)自动化流程实现了数据源读取、数据清洗、目录统计、绘制震中分布图、计算速报结果自评和报告自动产出等功能,辅助完成月报生成。实践证明该成果可有效减轻地震监测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4.
针对2020年2月3日四川青白江5.1级地震发生前的地震活动和地球物理观测异常、构造背景、震源物理参数,以及地震序列特征等进行系统总结。结果表明,青白江5.1级地震发生前存在小震调制比高值、地磁低点位移、重力固体潮高噪声等中短期异常;地震序列活动特征显示,此次地震为一次孤立型地震序列,序列参数计算结果与当前余震活动水平基本相符。另外,青白江地震发生在龙泉山断裂带上,震源机制计算结果显示为一次逆冲型破裂事件,与龙泉山断裂构造性质一致。同时,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盆地的少震弱震区,对于川滇及川滇藏交界地区后续7级以上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55.
由于地震孕育过程的复杂性和观测技术的局限性,不同地震观测资料表现出异常变化与后续较大地震的对应关系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对预测意见进行概率表达是一种科学恰当的做法。本文基于泊松分布的危险区背景地震概率预测和单项预测方法(包括测震、流体、形变、电磁等学科)的历史预测效能,采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得到单项预测方法的短期或年度地震危险概率预测结果,进而采用综合概率方法,给出基于多种单项预测方法的短期或年度地震危险概率预测结果。短期概率预测初步结果表明,2018年2~9月,中国大陆72%的5级以上地震都位于相对高概率预测区域。  相似文献   
56.
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是提高农民积极性、发展合作社的有效途径。在土地流转中切实做到坚持保证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流转后的土地农业用途;坚持做到不限定流转时间、不限定流转模式、不强迫农民意愿、不侵害农民利益。在规范管理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执行统一的土地流转操作程序,确保土地流转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明确土地流转形式、面积、年限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提升了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把土地自觉地推向农村市场,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增值效益。  相似文献   
57.
海底管道对海上油气田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东方1-1海管进行了连续6年的无人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emote operatedvehicle,ROV)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海管悬跨的分布特征以及变化情况,按海管悬跨严重程度进行了风险等级分区。结果表明在受水动力影响最大的深水平坦区海管悬跨分布密集,并有逐年加剧趋势,安全风险较大。并对悬跨形成机理和极限悬跨长度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介绍了沙袋支撑和局部抛石填埋悬跨治理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对比分析了治理效果情况,认为局部抛石治理方法效果优于沙袋治理。  相似文献   
58.
文章从清代的地方志、档案等文献史料中提取台风灾害信息并整理分类,根据台风及其次数的判断依据识别出清前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7次重大台风灾害,对这7次台风事件从台风过程、灾害分布与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重建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前期长三角地区的7次重大台风都发生于农历的六月、七月和八月,正值潮汛期,危害极大;台风过程持续时间短,一般在2~3 d左右。7次重大台风集中分布在浙江的杭州湾附近和长江下游流域两岸,主要在上海市的崇明、奉贤,浙江的余姚、嘉善等沿海地区登陆,然后沿岸向西北方向路径移动,与现代台风路径相比,接近于西北路径型或向北路径。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台风对区域社会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9.
广西桂中1井井下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桂中坳陷以其良好的地质条件为中外地质学家所瞩目,通过对桂中1井纵向上不同层段岩屑样品的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以典型油气层、生油层、储油层以及盖层化探异常组合、异常形态及其特征为依据,并用烃类比值、甲烷碳同位素、三维荧光等方法进行属性判断,针对桂中1井不同异常区段(不同地层)从化探角度进行评价。并且对桂中凹陷勘探潜力的判断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广西栗木花岗岩是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含锡、钨、钽、铌矿的稀有金属花岗岩,发育一些紧密共生但结构有明显差异的岩石。在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热动力学原理对这些特殊地质现象进行成因分析以了解相应的岩浆演化过程,得出的结论构成了岩浆演化的动态证据链并相互印证,且与热动力学方程检验结论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气—液分异是稀有金属花岗岩最重要的成岩与成矿作用机制。当富水岩浆上升侵位时,岩浆发生大规模的气—液分异作用,形成新的熔体相和大量夹带气相的气泡。新的熔体相因饱和水压尸(H_2O)的突然降低而过冷却结晶形成斑状结构岩石,气泡则上升迁移至不同部位,随后破裂再次发生气—液分异形成残余气流体和残余熔体相。残余气流体进一步交代先结晶的斑状结构岩石形成蚀变带花岗岩,或者结晶形成伟晶岩。残余气流体还是金属成矿元素迁移的主要载体,岩体内带的蚀变花岗岩型锡铌钽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残余气流体对花岗岩的自交代作用有关,而岩体顶上带的岩脉型钨锡矿的成矿作用主要与残余气流体在围岩裂隙中的结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