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22篇 |
免费 | 282篇 |
国内免费 | 34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4篇 |
大气科学 | 300篇 |
地球物理 | 185篇 |
地质学 | 608篇 |
海洋学 | 181篇 |
天文学 | 16篇 |
综合类 | 101篇 |
自然地理 | 18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67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68篇 |
2019年 | 66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60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74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67篇 |
2010年 | 83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62篇 |
2003年 | 47篇 |
2002年 | 28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南极冰川的流速在南极物质平衡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将SIFT算子的旋转参数引入传统的基于归一化互相关(NCC)的冰川流速提取方法,使其拥有旋转不变的特性。利用此方法,基于Landsat 8 OLI数据对东南极的极记录冰川流速进行了提取,并通过利用模拟影像和NASA发布的MEa SUREs冰川流速结果对该方法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NCC算法能够在冰川流速方向改变区域提取更多的流速信息,极记录冰川流速最大可达870m·a~(-1),提取结果与MEa SUREs结果相比,平均偏差为23.9 m·a~(-1)。 相似文献
942.
943.
重庆市地质灾害数据库设计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害信息管理在减灾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灾害数据库的建设。我国灾害数据库研究较为薄弱。重庆市地质灾害频繁,但灾害信息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因此,在这一地区设计和建立标准统一、功能完善的的地质灾害时空数据库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从数据库的概念性设计、逻辑设计和数据库实体建设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重庆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的设计和建设过程。概念性设计中对重庆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内容、灾害信息的分类编码、数据库的宏观地理定义进行了设计;逻辑设计中侧重对数据库中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结构以及图形属性数据库一体化进行设计;最后,文章从图形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2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重庆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实体建设。 相似文献
944.
945.
位于琼北福山凹陷与海口隆起边界的琼华-莲塘断裂带,是调节北东向北部湾陆内裂谷不均匀伸展的结果,该断裂带穿过海口市长流新区与环岛高铁重大工程,对海南自贸区规划建设具有直接影响。文章采用构造地貌调查、地球物理探测与钻孔联合剖面等方法,揭露琼华–莲塘断裂带由五源河–道心村断裂、永庄水库断裂及海口砖瓦厂断裂共3条北西向平行展布的高角度活动断裂组成,呈隐伏或半隐伏状态,总体表现为正断层性质。断裂带宽约1.8 km,长度约17 km,第四纪以来断裂垂直位移为8.7~41.6 m,均属于较强活动断裂。3条断裂最新活动时代均为晚更新世,垂直位移速率<0.1 mm/a,其中以海口砖瓦厂断裂错动速率最大。结合琼华–莲塘断裂带的形成构造背景、最新活动时代,及其与第四纪火山活动的关系,文章提出了海南自贸区规划建设及工程避让活动断裂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6.
947.
948.
基于北京宽频带闪电网(Beijing Broadband Lightning Network,简称BLNet)获得的全闪三维定位和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详细分析了2015~2017年北京暖季7次强飑线过程的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闪电主要发生于前部线状对流云区内且集中分布在30 dBZ以上的强回波区域,少部分的闪电分布在后部的层状云区域内。从闪电辐射源三维分布结构可以发现,闪电活动大部分处在6~11 km的高度范围。将能够同时反映强回波深度和面积的0~?30°C温度区域内大于30 dBZ雷达回波体积(V30dBZ)作为强回波指标,并与闪电活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整体上在7次飑线过程中,总闪频数和V30dBZ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其中5次过程的闪电频数峰值同时或提前于V30dBZ的峰值出现,二者的时滞相关系数超过0.61,提前时间为0~96 min。另外两次过程中闪电峰值落后于V30dBZ峰值,落后时间分别为30 min和60 min。研究结果不仅对认识闪电与对流活动的关系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可为闪电资料在数值模式中的同化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9.
2000—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特征及成因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特征,同时基于气候动力因子、温度、降水和NDVI资料,研究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成因。结果表明:2000—2020年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年总日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且存在两个高(低)频期。春季是区域性沙尘暴高发季,其中4月总日数最高,达47 d;相较于上旬和中旬,春季各月下旬更易出现区域性沙尘暴。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内蒙古中西部和甘肃河西是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高发区,总日数均在10 d以上,其余大部分地方总日数均小于8 d。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强度指数及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均与区域性沙尘暴日数显著正相关,北半球极涡从扩张期到收缩期转变及其强度的减弱,是西北地区区域性沙尘暴减少的重要气候动力因素。西北地区年(春季)降水量和平均NDVI均与区域性沙尘暴日数显著负相关,近21年西北地区大部分地方气候趋于暖湿化,植被覆盖整体以改善为主要趋势,此种转变有利于沙化面积收缩,减少非输入性沙尘暴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