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文中介绍的数学模型考虑了混合云中液、固相共存时以及冰面过饱和环境下稳定同位素的动力分馏效应.利用该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冷却条件下稳定同位素的温度效应.在相同的湿度条件下,湿绝热冷却过程中δ18O随温度的变化率小于等压冷却过程.冰面过饱和比S;的增大意味着动力分馏效应的增大.与平衡态过程相比,它的作用使得稳定同位素的综合分馏系数减小,从而使得降水中δ18O随温度的变化趋缓.模拟结果显示,湿绝热冷却过程中大气水线(MWLδD=bδ18O+d)的梯度项b和常数项d均大于等压冷却过程.不同的冰面过饱和比对大气水线的影响是不同的.与冰面过饱和比相比,b和d的大小对云中含水量的变化敏感性较低.模拟结果还显示,乌鲁木齐的降水不是来自海洋水汽的初始凝结.在经历了长途输送之后,乌鲁木齐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成分在很大程度上被衰减.模拟的稳定同位素比率/温度、δD/δ18O曲线分别与乌鲁木齐实测的稳定同位素比率/温度回归线以及大气水线有非常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2.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降水中稳定 同位素成分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位于唐古拉山以南的青藏高原南部和南亚,温度效应均不存在.在所统计的站点中,只有大约一半的取样站具有降水量效应.位于唐古拉山以北的青藏高原中、北部和毗邻的中亚地区,各取样站均具有显著的温度效应.由于来自源区水汽的直接凝结,南亚地区降水中平均稳定同位素成分相对较重.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季节差异较小;从青藏高原南坡的坚景到唐古拉山,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急剧减小;从唐古拉山到青藏高原北部,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成分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23.
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成分的经向变化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分析了从南亚经青藏高原到毗邻的我国西北地区一个经向剖面上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成分的时空分布以及与温度、降水量、水汽来源的关系.在青藏高原南部和南亚,温度效应均不存在.在所统计的站点中,大约一半的取样站具有降水量效应,但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季节变化并不与降水量强度的变化相一致.在季节变化中,δ18O的最大值往往出现在雨季到来之前的春季,最小值则出现在雨季后期或雨季结束的秋季.在青藏高原中、北部和毗邻的我国西北地区,各取样站均具有显著的温度效应,且降水中δ18O的季节变化与温度的季节变化几乎一致.说明在这些地区,温度是制约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由于来自源区水汽的直接凝结,南亚地区降水中平均稳定同位素成分相对较重.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季节差异较小;从青藏高原南坡的坚景到唐古拉山,由于翻越喜马拉雅山时水汽受强烈的洗涤作用,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急剧减小,达经向分布中δ18O的最低值段;从31°N到青藏高原北部,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随纬度而增大,并最终过渡到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变化型相类似.  相似文献   
24.
25.
卢清地  张正义 《福建地质》1997,16(4):159-164
福建尤溪砚坑滑脱构造是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发现的,它位于七场背斜西翼,其主要构造特征是二叠纪栖霞组,童子岩组,翠屏山组地层滑移到中-晚元古代东岩组成及龙北溪组变质岩之上。  相似文献   
26.
Coma闭是离我们最近的典型富星系闭之一。对此,人们积累了丰富的观测资料,并且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本文中着重介绍了有关Coma闭的成员判定、结构、光度函数、动力学和次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并简单介绍了目前的最新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27.
地质科学研究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地质找矿和为社会服务,是贯彻党的“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和关于体制改革的决定,使吉林省地矿局的科技工作有了较大进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回顾三十年的历程,总汇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