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84篇
大气科学   167篇
地球物理   124篇
地质学   269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4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余蓉  杜牧云  顾永刚 《暴雨灾害》2019,29(6):640-648

利用探空和地面加密自动站逐小时观测资料,对2010—2011年汛期发生在锋面上的四次具有不同发展模态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的降水系统环境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产生短时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地面假相当位温(θse)等值线密集区和地面切变线的分布形态及运动是影响其系统模态发展和移动方向的关键因素,且对流单体的新生还与地面辐合区密切相关。纬向型MCS的θse等值线密集区呈纬向分布;经向型MCS的θse等值线密集区呈经向分布;转向型MCS的θse等值线密集区则由经向转为纬向分布。不同发展模态MCS的强降水持续时间与地面θse高值区的持续时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22.
海水面的虚反射(鬼波)引起海上拖缆采集数据陷波,导致地震记录频带变窄,而近年发展的变深度缆采集技术,具有多样的陷波特征,通过专门的去虚反射处理方法可获得宽频数据.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将最小二乘反演迭代压制虚反射算法应用于某海上变深度缆宽频处理.基于频率波数域镜像记录生成方法获得镜像炮集记录,并采用最小二乘解从变深度缆原始和镜像炮集记录中提取上行波.针对镜像炮集记录生成受初始速度模型精度的影响,使得某深度缆接收的上行波和下行波之间的实际延迟时间存在误差,采用最小二乘反演迭代算法最优化计算下行波与上行波之间的平均延迟时间和上行波记录,并采用时空数据窗口滑动克服延迟时间随炮检距和目的层深度变化问题.合成数据及某海上实际变深度缆数据处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压制变深度缆由海水面产生的虚反射,能达到拓宽地震记录频带目的.  相似文献   
823.
一次西南低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清源  周春花  青泉  张驹 《气象》2008,34(4):39-47
针对西南低涡诱发的2007年7月9日川南特大暴雨个例,采用Barnes带通滤波和非平衡动力强迫的中尺度特征分析方法,对特大暴雨过程中西南低涡内的中尺度系统活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得出:特大暴雨过程中西南低涡内存在着一个向西南倾斜的、深厚的中-β尺度低涡,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暴雨典型垂直结构.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对流层中低层中尺度辐合和高层中尺度辐散呈现出一种先逐渐加强然后逐渐减弱的演变规律,并且特大暴雨区逐渐向中尺度低涡中心靠近.在特大暴雨发生的初始阶段,西南低涡内的大气运动已处于较强的非平衡状态,且越临近特大暴雨发生,低层U相似文献   
824.
鉴于INS积累误差及TERCOM匹配算法机理缺陷对地磁匹配导航精度和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TERCOM匹配导航算法。分析了该算法的机理缺陷,将基于Hausdorff距离的匹配准则引入该算法中,提出了通过增加旋转变化、自适应确定最佳旋转角、实现适配序列精匹配的思想和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水下地磁匹配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实验验证了这种改进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25.
利用TRMM卫星探测结果,结合多普勒雷达风廓线资料,研究了2007年7月9日发生于四川盆地南部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在不同阶段的降水粒子风廓线、潜热和降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大暴雨区存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典型垂直环流结构。(2  相似文献   
826.
AUSM格式在二维浅水方程求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空气动力学中发展起来的AUSM格式,在三角形网格上采用有限体积法,对二维浅水控制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引入过程中,对浅水问题中的源项及露滩问题等采用了相应的特殊处理。通过对二维计算常用的溃坝算例及扎龙湿地实际算例的计算结果分析可知:二维浅水问题中引入该计算格式后,计算结果较好且保持了原格式的优良特性,同时也验证了该格式在二维浅水方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827.
通过对2005年7月16~18日发生在四川省凉山州境内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雷达回波特征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得出,在有利于强降水发生的环流背景下,产生暴雨的雷达回波持续时间较长,超过14个小时,雷达回波有合并加强的现象发生,也有上游地区不断有新生雷达回波并入暴雨区的现象发生,强降水云团的回波强度要大于25dbz,顶高超过10km,但是,强度超过40dbz的强降水回波主体位于零度层以下.  相似文献   
828.
广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有33km的线路位于岩溶发育区,在该区域施工时曾出现多次岩溶塌陷。岩溶塌陷的形成是由于塌陷体受到的致塌力超过抗塌力,各种致塌力可以形成多种力学效应,因而构成了不同的致塌模式。本文通过对广清高速公路沿线的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分析,探讨了广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施工期间沿线发生的岩溶塌陷的致灾机制与模式,指出降雨、施工方法和工艺是岩溶塌陷产生的主要外在诱发因素,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岩溶塌陷的主要灾变模式,包括潜蚀致塌模式、振动致塌模式和荷载致塌模式,并提出预防和处理这些塌陷模式的方法,分析结果可为岩溶地区的塌陷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9.

入梅时间早晚直接影响梅雨期雨量的多寡,其准确预测对农业、交通和旅游业等气象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气象局2017年发布的《梅雨监测业务规定》中的入梅日期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1981—2020年江淮梅雨入梅早晚的气候特征,分析亚洲夏季风对入梅日早晚的影响。结果表明:(1)江淮梅雨入梅日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平均入梅日为6月21日,标准差为11 d,最早和最晚入梅日相差39 d。(2)入梅日与南亚夏季风SASM (South AsianSummer Monsoon)呈显著负相关,与东亚夏季风EASM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呈正相关。强SASM年,南亚高压偏东,中高纬度高空急流偏南,江淮地区为水汽辐合区,有利于江淮区入梅偏早;强EASM年,西太副高偏北偏强,南风气流旺盛,水汽在华南和东北地区辐合,在江淮地区辐散,不利于梅雨的发生。(3)由于亚洲夏季风具有协同爆发的特点,强SASM-弱EASM协同年,平均入梅日较常年平均偏早4 d,与之相反的协同年入梅日偏晚11.6 d。强SASM-弱EASM年,江淮地区位于高空急流出口右侧,伊朗高压位置偏东,高空受小槽东移影响,低层南亚夏季风发展旺盛,水汽在江淮地区辐合,有利于入梅偏早。弱SASM-强EASM年,中高纬度高空急流轴偏北,江淮地区受脊前偏北气流控制,低层亚洲夏季风辐合区偏东,江淮地区仅为过路水汽通道,不利于江淮区入梅。故亚洲夏季风的强弱与协同发展对江淮梅雨入梅早晚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830.
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数据,分析了四川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的主要环境问题。研究表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体地质环境条件较好,其总体规划和地质环境相适宜,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关注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发育、浅层地下空间瓦斯赋存和地下水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为小型滑坡,其次为崩塌和不稳定斜坡,多发生于龙泉山复背斜核部及断裂带区域,建设旅游道路和游憩设施时,要加强防范。区内局部浅层地下空间瓦斯赋存,建议在园区内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时,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瓦斯浓度监测与通风,注意火源管控。区内浅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3-Ca·Mg和HCO3-Ca型,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因人类活动而受到污染,其中总硬度、氨氮、氯化物等超标,建议加强公园内重点规划建设区域的地下水用途管控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