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9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1 毫秒
71.
尚义-赤城断裂带中糜棱岩40Ar/39Ar年龄记录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胡玲 《中国科学D辑》2002,32(11):908-913
黑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表明, 尚义-赤城断裂带中的中温糜棱岩形成于泥盆纪早期(399 Ma±), 低温退变质作用发生在石炭纪晚期(263 Ma±). 同位素年龄记录提示, 对华北陆块在古生代的构造活动有重新再认识的必要性; 同时说明了古断裂的复活在板内变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2.
蚀变的研究采用数学地质方法——有序样品最优分割,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研究指出W、Mo矿化的富集是多期次、多阶段蚀变矿化迭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3.
从实际资料出发,针对地学断面研究区域复杂的地学问题,运用人机交互解释系统,综合研究建立了表达断面结构构造的地球物理解释模型,追溯了岩石圈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74.
本文描述了用自动系统编制地震最大震级Mmax预报图的方法。原始资料包括:地震震中图、潜在地震活动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图和一些地点(选择点)的Mmax专家评价。用以预报Mmax的地质地球特征函数是通过对选择点上的Mmax专家评价最优逼近得到的。Mmax图的编制需经过若干次迭代。电子计算机用来筛选含有最大信息量的特征,计算预报函数,自动分析评价处理结果并提出便于专业人员利用的图解、表格和地图等形式的结果。专门人员负责控制计算过程,备好原始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说明,判断是否有必要修正预报图以及将变更部分存入原始资料以期预报图下轮迭代后更趋准确。简略描述了计算程序软件包。列举了克里米亚—高加索—西土库曼地区Mmax预报图的编制实例。  相似文献   
75.
马妮  李维功 《测绘通报》2007,(10):50-53
针对ArcSDE for Oracle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性能问题进行描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规划和国土行业已经建立的典型ArcSDE空间数据库进行优化,验证其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6.
根据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估算青藏高原古海拔高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青藏高原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海拔高度与年均气温存在函数关系。对青藏高原南部14个不同海拔高度的第四纪湖相沉积露头,在剖面不同部位采集了35个湖相沉积样品,结合海拔高度与年均气温的相关分析,建立了湖相沉积碳氧同位素古海拔高度计。再对青藏高原南部、青藏高原北部、东昆仑南部和柴达木盆地不同地点出露的渐新世、中新世早中期、上新世—早更新世湖相沉积地层,分别取样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计算不同时期的古年均气温和古海拔高度。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中新世早中期整体隆升至海拔约4000m高度,五道梁—东昆仑南部中新世早中期整体隆升至海拔约3500m高度,柴达木盆地中新世早中期隆升至海拔约2500m高度。这些资料对认识青藏高原隆升时代和气候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7.
小清河分洪区洪水演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永定河中游的小清河分洪区内分洪时的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该分洪区的洪水风险图,并研究了减少分洪区内生命财产损失的若干对策。实践证明,这种成果可作为防洪决策的基础,目前已被某些地区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