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1.
韩飞  苏艳华  王泽 《测绘科学》2021,46(4):1-5,19
针对三峡地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及多年来该地区中小微震活动频发,呈现高频次、低震级的特征等问题,该文通过处理2013-2019年7期流动重力数据,得到2013年4月-2019年4月6幅流动重力场差分变化图,并结合2013年12月巴东Ms5.1级地震、2014年3月秭归Ms4.5和Ms4.9级地震、2017年6月巴东Ms4.3和MS4.1级地震及2018年10月秭归Ms4.5和Ms4.1级地震4次地震发震构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峡地区近7年来重力场差分变化呈现明显的正负变化区域,且分界线较明显;②结合4次地震震源分布,均位于重力正负变化分界区域,分析认为重力正负变化表明地下区域物质在挤压和扩张,交界区域容易引起局部地震;③区域流动重力测量对三峡地区中小震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22.
韩飞  鹿瑶 《陕西气象》2009,(6):29-31
介绍气象远程教学的特点及其课件应用,指出三分屏流媒体课件的优缺点,针对中国气象远程教学网中存在的制约网络传输影响学习效果的问题,从课件形式方面提出将FLASH课件应用于远程教学平台,并做了相关教学应用将部分课件FLASH化,在实际应用中改善了网络传输效率问题,保障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3.
闫英伟  王者江  韩飞 《世界地质》2017,36(3):941-946
针对不同方法提取面波基模式频散曲线精度问题,笔者分别采用τ-p变换、频率分解法、F-K变换、高分辨率线性拉东变换(High-Resolution Linear Radon Transform,简称HRLRT)对六层递增型地质模型合成瑞雷波记录进行频散能量成像,并按频散能量最大值拾取基模式频散曲线。为定量评价理论模型基模式频散曲线提取解与解析解的接近程度,引入了均方差与相关系数两种评价参数。评价结果表明,高分辨率线性拉东变换提取基模式频散曲线精度最高,均方差为11.167 8,相关系数为0.994 9;F-K变换提取基模式频散曲线精度最低,均方差为195.274,相关系数为0.515 2。  相似文献   
24.
在研究了GNSS定位质量分析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GPS、北斗以及组合导航的定位质量分析系统,实现了从坐标解算、质量分析、成果输出的一体化流程,从而将GPS定位的各个独立平台统一起来,对以后的实际生产和科研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5.
提出了两种针对Hyperion 数据的土地退化指数计算方法:沙化土壤指教(SSI)和土壤退化指教(SDI),并以典型地区的数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指数均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地面土地退化信息,计算方便且切实可行,充分显示出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土地退化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6.
经过初步工作,在西藏中冈底斯成矿带发现极具潜力的铍矿找矿线索。新发现的铍矿化体赋存在侵位于古生代地层的粗粒状和伟晶状二云母花岗岩中,岩体和岩脉即为矿化体,并与围岩具有截然的界线。围岩发育热液蚀变和热变质,包括角岩化、硅化、电气石化、石榴子石化、红柱石化、堇青石化等,但分带不甚明显,矿化体和围岩间还发育有"云母线"。矿化体罕见黑钨矿和锂辉石,萤石较少,主要为铌钽矿物和含铍矿物。这一新发现丰富了中冈底斯成矿带新矿种和新的矿床类型,对更加深入地认识冈底斯成矿带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丰富和完善青藏高原南部碰撞造山与成矿理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7.
在地理国情普查样本点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地理国情普查内容分类一级类标准,通过Landsat8 TM和GF-1两种影像数据,借助软件ENVI和ArcGIS,实现对鄱阳湖区生态环境地理信息的提取,建立统一的知识库模型,将各地物类以对象来组织描述,使地物内部的复杂属性与地物间的相互关系清晰化。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西藏G562普当至南木林段沿线地质灾害发育情况,提高道路安全通行能力,通过地质资料收集,结合野外详细调查,分析了该路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提出防治建议。研究认为,G562普当至南木林段沿线泥石流30条,崩塌10处,滑坡4处,河岸坍塌3段。根据该路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有效的防治建议。研究成果对该公路建设和运营维护过程中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9.
选取南冈底斯中段南木林地区的二长花岗岩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二长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50.24±0.68Ma,为始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是冈底斯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里特曼指数为1.66~1.94,具有钙碱性特征,A/CNK=1.11~1.15,显示出过铝质的特征,同时具有高硅、高钾(可达钾玄岩系列)特征。微量元素强烈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及La、Ce等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Zr等高场强元素(HFSE),表现出弧型或壳源岩浆岩的地球化学属性。Sm/Nd值为0.45~0.57,平均值为0.53,显示出岩浆的深源特征。稀土元素(La/Yb)N值较高,平均值为9.25,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且具有较显著的负Eu异常特征。综合研究表明,南木林花岗岩体形成过程为俯冲至断离的特提斯洋壳发生脱水作用,导致上覆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玄武质岩浆形成,岩浆随后上涌底侵至莫霍面附近,巨大的热烘烤作用迫使下地壳(富黏土或泥质岩)发生部分熔融,之后玄武质与长英质岩浆发生了广泛的混合作用,最后侵位成岩形成南木林地区广泛的含基性包体的花岗岩体。这为特提斯洋闭合、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时限提供了同位素年龄证据,也丰富了冈底斯岩体成岩模式和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