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湘中锡矿山锑矿床的角砾岩广泛发育,可以分为同生角砾岩、古岩溶角砾岩、断层角砾岩、液压致裂角砾岩等类型。本文主要对与成矿有关的角砾岩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详细的野外调研与定性研究基础上,应用分形几何的定量描述方法,确定了其角砾颗粒大小分布维数D_s和形态分布维数D_r以及D_l等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区角砾岩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与矿有关的角砾岩主要可分为两类:方解石胶结的角砾岩和硅质胶结的角砾岩;含矿方解石胶结弱硅化灰岩角砾主要为液压致裂的物理成因,而含矿硅质胶结的强硅化灰岩角砾既有物理致裂作用,又伴有热液参与的化学溶蚀作用;液压致裂是锡矿山矿区角砾岩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12.
姚永慧  张百平  谭靖  韩芳 《地理研究》2009,28(6):1633-1643
长江上游包括青藏高原东南部、秦巴山地、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部分地区,在地理、地貌、气候、生物多样性方面都表现得极为复杂和丰富多彩,在世界山地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特别是复杂多样的山地垂直带谱更是欧亚大陆乃至世界山地垂直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地学信息图谱和数字山地垂直带体系的基础上,本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了长江上游共50个山地垂直带谱所体现的空间规律,河源区、横断山区、秦巴山区及贵州高原的垂直带谱类型多样并各具特色,且在经度和纬度方向又具有统一的分布规律,如雪线、林线、针叶林及阔叶林等的分布界线变化规律比较符合二次曲线规律,验证了大陆尺度上山地垂直带二次曲线模式假说。另外,山地垂直带分布规律又具有尺度效应,中小尺度上地形的影响作用表现得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213.
海平面上升与天津沿海风暴潮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海平面变动情势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它微量气体含量不断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性气温增高。根据专家们测算,在最近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0.4℃~0.5℃。 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导致世界性的海平面升高。专家们测算结  相似文献   
214.
南秦岭西乡群放射虫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南秦岭西乡群多年被认为是前寒式纪地层 .在该群孙家河组上、中、下各段火山岩所夹泥、硅质岩层中 ,发现了放射虫化石 ,从而确定该组下段为上泥盆统 -下石炭统 ,中、上段为下石炭统 .进而推断西乡地区的变质岩系为构造混杂岩并与勉略带相连 .  相似文献   
215.
湘中杏枫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静芸  彭建堂  胡阿香  木兰 《地质论评》2020,66(5):1376-1391
杏枫山金矿是湘中盆地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位于白马山复式岩体的外接触带,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板岩—千枚岩中。为了查明杏枫山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并揭示其矿床成因,本文在对该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关系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镜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该金矿的不同期次石英中的包裹体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期石英脉呈席状产出,其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相为主,含少数富气相包裹体和CO2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220~420℃范围内,盐度为0. 35%~11. 94% NaCleqv;成矿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明显小于成矿期。该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中高温、贫CO2的还原性H2O—NaCl(±KCl)—CO2—CH4—N2体系,减压沸腾作用造成成矿流体的氧逸度、pH值改变,是导致该区金矿石沉淀的主要原因。湘中杏枫山金矿的成矿温度高,成矿压力较小,成矿流体及地质特征均明显有别于国内外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结合其围岩蚀变类型和矿物共生组合等特征,可推断杏枫山金矿床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体系(IRGS)。  相似文献   
216.
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锶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由于卡林型金矿的复杂性,对其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难度很大。目前,认为金主要来源于赋矿地层,矿源岩(层)经过后期地质作用,使金及其相关元素被活化、转移,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本从成矿流体锶同位素与矿源岩(层)的耦合关系,研究了滇黔桂地区几个卡林型金矿流体包裹体、脉石矿物及赋矿围岩的锶同位素组成,以此讨论这一地区卡林型金矿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217.
218.
太平洋铁锰结壳铂族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铁锰结壳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潜在海底多金属矿产资源。由于铁锰结壳中钴的含量较高,因此又称为富钴结壳、富钴锰结壳。铁锰结壳主要分布于各大洋及边缘海的玄武岩海山上(以太平洋为主),水深大约为800~3000m,由于其埋藏水深较锰结核浅,相对易于开采,因此,结壳较锰结核更有经济价值。按其成因,铁锰结壳可分为水成结壳和热液结壳,以前为主。水成结壳的形成主要受古海洋和古沉积环境的制约,其形成速率很低,仅为0.5~5mm/Ma。  相似文献   
219.
扬子地块南缘锑矿床中矿石铅的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锑是我国的特色矿产,扬子地同缘锑带是世界上最大的锑成矿带。铅同位素研究表明,该 锑矿床中矿石铅的组成变化较大,在铅同位素组成图解中,线性分布明显,但它不具有等时意义,而是于低放射性成因铅和高放射成因铅两个端元混合所致,矿石铅属壳、幔混合铅。成矿作用应发生于开放体系之中,深部幔源物质可能参与了锑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20.
用化学方法和ICP-MS方法分别对中、西太平洋海山富钴铁锰结壳产出区玄武岩的主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REE)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玄武岩经受了强烈的洋底低温蚀变作用,主元素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失去了原岩的特征.样品与新鲜大洋岛屿玄武岩(OIB)极为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含量特征表明,所研究的岩石属典型的大洋板内玄武岩.受洋底低温蚀变作用的影响,样品的Al2O3,Fe2O3,MnO、K2O,P2O5含量增加,MgO,FeO的含量降低.蚀变作用使大洋岛屿玄武岩中的镁、铁等活动组分大量流失,从而表现出相对富SiO2的特征(标准矿物计算结果中出现石英).由于蚀变作用,活动组分的流失使样品的REE相对富集,而富REE铁锰氧化物在玄武岩气孔和裂隙中的沉淀不仅使样品的REE含量增大,而且引起轻稀土元素(LREE)与重稀土元素(HREE)分馏,表现为∑c(Ce)/∑c(Yb)值增大.以REE富集机制为基础,对样品中铁锰氧化物的沉淀量和单位质量新鲜玄武岩中活动组分的流失量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因低温蚀变作用所引起的新鲜玄武岩的单位质量亏损为0.150~0.657,而单位质量新鲜玄武岩中铁锰氧化物的沉淀量为0.006~0.042.主元素中以铁、镁的流失亏损最为明显,新鲜玄武岩中铁、镁的流失比例分别为18.28%~70.95%和44.50%~93.94%,超过了岩石总量的流失亏损比例(15.0%~65.7%),因而样品相对贫铁、镁.其他元素的流失量和流失比例都很好地印证了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样品中铝、钾、磷负的流失量是由于沸石在岩石气孔中的充填和岩石的磷酸盐化.理论计算结果和地球化学研究都表明,大洋岛屿玄武岩的低温蚀变向海水提供了大量金属,这是大洋海水中金属循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