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97篇
地质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本文选用四川地区近20年来多次强震、中强震总结出来的6种地震学预报方法,分别计算每一种震兆异常出现时发生地震的条件概率,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几次已发生的地震前不同预报时间和范围内地震发生的综合概率及概率增益,以及1970—1986年鲜水河地震带北1/2部分每半年时段发生M=5,6,7地震的综合概率曲线,在震兆的相互独立性不完全清楚时,这种曲线对发震可能作相对估计是有用的。在上述震兆条件下,似乎可将半年内6、7级地震综合概率曲线超过0.5作为预测地震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2.
前兆研究的进展,困难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渭宾 《地震》1990,(6):1-6
本文试图从仪器研制,监测、预报和通讯系统建设,排除干扰、识别异常和分析预报方法的研究,以及前兆机理和震源物理等方面,简要地总结近十年我国地震前兆研究的进展。又从机理研究、统计检验以及提高仪器灵敏度和抑制干扰之间的矛盾等方面讨论了前兆研究在科学技术上面临的困难,同时分析了当前发展前兆研究面临的经费需求矛盾。最后,对今后如何进一步开展前兆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3.
本文在逐项清理空区、条带、b值、频度、h值等震兆的预报效能的基础上,讨论了四川地区6级以上强震前地震活动图象变化特征及其可能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84.
分析总结了印尼苏门答腊西8.7级地震的几个特点:(1)板缘特大地震;(2)引发海啸,受灾范围特别大,成灾的瞬间突发性却不如内陆地震明显;(3)在远处出现“湖面波动”等同震现象突出;(4)震前全球地震活动出现异常图像;(5)安达曼弧一带与川滇地区强震活动存在相关性。并由此提出了:尽快加紧地震海啸预警机制研究及其技术系统的建立;加强地震预测预警机制研究;要重点研究川滇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强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建议。  相似文献   
85.
本子专题在以往几次攻关研究的基础上,以1年时间尺庶目标,对于地震学、地形变、地下流体和地电、地磁等地球物理学科,应用四川地区20多年或尽可能长时间的观测资料,在监测区作全时空扫描,地有震、无震背景开展系统研究,对前兆指标和判定方法的预报效能进行科学评价,研究各种指标的相互关系,力求形成有区域特色的有效的中短期地震前兆指标体系和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86.
韩渭宾 《华南地震》1999,19(3):20-25
分析了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研究中的“场兆”和“源兆”问题,指出:未来的震源仅仅是区域应力场中若干应力集中区之一;多数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预报指标反映的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现在已有可能从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的综合研究,找出一个或几个应力集中区,但还没有什么指标和方法能判断哪一个应力集中区一定和何时会发生强震。由此建议,在确定若干应力集中区之后,将哪一个应力集中区将会发震的判别标志作为进一  相似文献   
87.
在本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日本石本、饭田和美国古登堡、里克特分别提出,不同大小地震的频度与震级遵循统计关系:lgN=a-bM。这一统计关系已为愈来愈多的统计资料所证实,成为目前地震学中得到最广泛承认的地震活动性研究的基本统计规律之一。近十几年来,有不少人根据某地区“地震频度的对数与震级呈线性关系”这一统计规  相似文献   
88.
四川地区强震前弱震空区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使用四川台网地震目录全部资料,适当参考邻省地震目录,对于四川省从1970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15组5级以上地震(另有5组缺乏完整资料无法讨论),作 R-t 图、D-t 图寻找时间空区,并作相应的平面空区图.通过对比分析,发现6组6级以上和4组5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出现空区现象.根据形成空区的变化过程可分为先扩(大)后缩(小)型和逐渐扩大的开放型两种类型.平面空区的位置和形状往往与构造展布有关.有5组5级震例,或因震前震中区小震不断,或因震中及其附近地区小震太少,看不出明显的空区.本文利用出现空区的10个震例,总结出空区参数与未来地震的震级的经验关系:M=5.50 lg Rmax-2.331.32 M=2.98 lgT+2.941.06 M=2.52lg(RmaxT)-0.510.96文中将上述结果与大竹政和的结果作了对比.空区不同变化形态可用金森博雄概括的突起点模式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89.
概述了世界上一些地震预报研究人员为尽可能客观地圈定地震空区而进行的各种尝试,作者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作了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0.
震情变化是对 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提出预报意见的主要依据之一,震后曾对此作过多次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料的积累,特别是经过与其它震例的对比,我们认为,有必要更系统地整理震前较长时间和不同范围的资料,全面地分析震前地震活动图象随时间的变化,进而讨论松潘-平武7.2级地震的孕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