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45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93篇
海洋学   7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21.
西北干旱区地表辐射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利用2000年5-6月敦煌(戈壁)陆面过程野外观测实验加强期的地表辐射观测资料以及HEIFE中绿洲(张掖)和沙漠两站1991年同期的地表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三种不同下垫面晴天地表辐射各分量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绿洲地区和沙漠区总辐射略高于敦煌戈壁区;地表反射率沙漠区和敦煌区明显高于绿洲区,地面有效辐射戈壁区最大,张掖绿洲区最小,地表净辐射张掖绿洲区明显大于沙漠和戈壁区。  相似文献   
422.
一、河池地区气候资源潜力 河池地区位于北纬23°41′—25°37′、东经106°34′—109°09′,属亚热带气候区域,≥0℃年积温6000—7800℃一日,≥10℃年积温5000—7000℃一日,年干均气温16—21℃,一月平均气温6.6—12.6℃;全年太阳总辐射量89—109千卡/厘米~2,年日照时数1150—1700小时;年降水量1100—1900毫米,是气候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但由于我地区过去没有冬种习惯,种植制度多为双季稻冬闲两熟制,在晚稻收获后至次年早稻  相似文献   
423.
西天山温泉县城以南地区出露了以温泉群为基底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其中,被当作温泉群变质岩系一部分的灰色中-粗粒斜长角闪岩,在岩石外观特征上与前寒武纪的深灰色细粒斜长角闪岩截然不同。进一步的地质研究,并应用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定年,得到东部粗粒斜长角闪岩的年龄为455.1±2.7 (2σ) Ma,西部中粒斜长角闪岩的年龄为451.4±5.4 (2σ)Ma。因而,确定了它们应该是早古生代晚奥陶世的火成岩,而不是前寒武纪地质体。在西部地段的斜长角闪岩中有一粒捕获锆石的核部得到大约900Ma的老年龄,正好与该区基底温泉群花岗质片麻岩的年龄大体一致。其微量元素和Nd-Sr同位素组成特征说明它们形成于岛弧环境。这一研究结果,为研究早古生代时期西天山与俯冲有关的地质事件,以及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424.
南海ODP 1148站井深859 m、时间跨度32.8 Ma,是南海大洋钻探中取芯最长、年代最老的站位,详细记录了渐新世以来南海北部的演变历史。该站位深海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自早渐新世以来南海经历了复杂的沉积、构造演变过程。在32 Ma、30 Ma、28.5 Ma、25 Ma、23.5 Ma 和16 Ma以及10 Ma、8 Ma和3 Ma沉积物成分存在明显的突变或不连续面。特别是在晚渐新世沉积物成分发生剧烈改变,并伴有沉积间断和滑塌作用,代表着南海以及我国东部地区一次重大构造运动,该构造运动对我国近代地理格局的形成以及我国东部地区众多陆相盆地由断陷型转为坳陷型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5.
大丫口地区位于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矿集区内,大地构造位处扬子地台西南缘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西缘两大构造单元的过渡地带,北西向与泥堡大型金矿床相连,南东向与戈塘金矿床相邻。目前已发现区内金矿(化)主要有两种产出类型:一是赋存于茅口组上与覆龙潭组底部一套由区域性构造作用形成的、并经热液蚀变的构造蚀变岩体(SBT)中的层控型,二是产于断层破碎带或两盘牵引膝褶带内的断控型。本文初步总结了该区的找矿标志,开展了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426.
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试验(NWC-ALIEX)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36  
简要阐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的研究”支持的“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试验(NWC ALIEX)”的科学意义、试验方案和科学目标,总结了该试验在最近几年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概括叙述了该项目在地表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总体输送系数、陆面过程参数、湍流通量参数化和地表水分循环以及陆面过程模式的改进和陆面过程的模拟等许多方面的重要发现和一些新的认识。最后,提出并讨论了在干旱区陆面过程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一些重要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27.
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层序构成样式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黄骅坳陷中区具有层位发育全、沉积厚度大、烃源岩层系多、生烃能力强的特点,是大港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地区。结合高分辨率地震、钻井和测井等基础地质资料研究,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东营组可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11个三级层序。研究区古近系发育3种典型的不同构造背景:缓坡、断控陡坡和多级断阶带。不同构造背景形成了相应的层序样式:缓坡坡折型层序样式、断控陡坡带型层序样式、断阶带型层序样式。层序构成样式的差异主要受控于宏观构造的幕式演化和局部同沉积断裂不同组合样式所形成的特定古地貌。此外,物源体系也是控制层序构成样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28.
从岩石宏观裂纹变化出发,研究孕镶金刚石钻头在钻进过程中由于岩体裂纹的影响而造成的断裂问题。运用岩石断裂力学理论,结合钻头实际工作条件,简化应力、水力及裂纹条件,建立了简化的岩石断裂等效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一种新型栅格胎体孕镶金刚石钻头的破岩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的钻头相比,新型钻头的特殊栅格结构能有效提高钻压,比压由原来的68.03 kgf/cm2增加到了113.33 kgf/cm2,提高了将近67 %,使钻头能更有效地压入岩体,产生破碎穴及裂纹;特殊的栅格结构有利于冲洗液的储存,改善了金刚石颗粒的冷却效果,从而以更加有利的拉裂破坏方式破碎岩石。  相似文献   
429.
现代酸性矿山废水(AMD)环境被认为是地球早期环境的理想对应物。AMD的水环境具有金属含量高、pH低的特点,这与太古代-早元古代时期海洋的某些环境条件十分类似。然而,尽管AMD的环境条件恶劣,但仍然栖息着非常丰富的原核和真核微生物,在这其中那些嗜酸的、营光合作用的真核微生物类群(特别是Euglena mutabilis)更是引起众多科学家极大的研究兴趣。本文全面概述了在AMD环境中发现的真核微生物Euglenids种群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于理解生命演化和早期地球环境条件等方面的指示性作用。Euglenids的细胞具备区域化功能,因而具备需氧和厌氧的蜡酯和甾醇的双生物合成途径,同时它们还可以形成生物膜,所有这些均使得Euglenids能够在早期地球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并持续演化。在AMD酸性环境中发育的富铁叠层石、嗜酸微生物的脂类化合物及其碳同位素比值以及它们独特的生理和生化特征可用于阐述真核生物的演化、地球早期大气中氧气的产生、条带状富铁建造的形成以及地球早期的环境演化等。  相似文献   
430.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北部深海沉积物中陆源植被碎屑来源及其指示的植被类型变化等一直存在争议。正构烷烃比值、正构烷烃碳同位素(δ13Calk)及总有机碳同位素(δ13CTOC)等有机碳指标的应用可能为之提供新的证据。南海北部MD05-2905岩芯中正构烷烃比值C31/C27,C31/(C31+C27+C29)和ACL(长链烷烃平均链长)等呈现末次冰期高,全新世低的变化,指示末次冰期草本植物相对增多,全新世木本植物较多。δ13CTOC及δ13Calk均呈现末次冰期相对偏正,全新世偏负的变化,指示C4植物在冰期增多,间接印证草本植物的增多。末次冰期,由于相对冷干的气候、大气CO2浓度的降低,以及低海平面导致陆架的广阔出露,均有利于更多草本植物的生长。末次冰消期及全新世随着温度的升高及降水的增多,森林植被发育,C3植物相对较多。该岩芯碳同位素结果与南海北部孢粉结果的对比表明,南海北部深海沉积中正构烷烃指标指示南海北部周边较大区域范围的植被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