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381.
本文探讨了开放构造系中锶矿床成矿流体的低温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成分、盐度、温度、压力、氢氧同位素及流体性质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提出开放构造系中低温矿床形成于浅成环境,成矿流体为下渗大气降水和盆地建造水的混合流体。这两种流体的混合不仅导致了低温条件下成矿流体中矿质的沉淀,同时也造成了成矿流体物化性质在垂向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382.
利用1990~1998年本站天气资料,对影响焦作市的高温天气系统进行分析,以期把握高温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从而提高其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383.
靳正平 《矿物岩石》2002,22(3):86-89
新场气田是四川盆地西部凹陷-典型多类型,多层系的低渗透-致密陆相碎屑岩气藏叠置而成的大气田,新场气田勘探开发各阶段中,充分应用DST测试,完井测试,压裂测试,生产试井等手段,通过对气藏(层)压力,气藏(层)温度及相应气层流体性质和流量等资料的分析来揭示气藏(层)特征及压裂开发效果是气田滚动开发较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84.
秦岭及祁连山构造发展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中国地质,在南方与北方有显著的区别,这是人所周知的事实。但是这个划分以何处为界,和以什么地质条件作为划分的主导因素,则至今尚无使人满意的解答。作者等分析了我国解放以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所取得的丰富地质资料,并于1973-1975年组成研究组分别对秦岭东西段及祁连山北部进行了考察研究,肯定了兰片岩和混杂堆积在秦岭和祁连山的存在,结合蛇纹岩带等,试图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构造发  相似文献   
385.
坡面土壤侵蚀临界坡度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81,自引:2,他引:79  
胡世雄  靳长兴 《地理学报》1999,54(4):347-356
本文首先在分析坡度对坡面流及坡面侵蚀的基础上,运用能量法及泥沙运动力学两种方法从不同理论角度探讨了坡面土壤侵蚀临界坡度问题;其次,通过室内外实验观测资料,结合与其他学者观点的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坡面侵蚀以溅蚀为主时,临界坡度应小于22°;以面蚀为主时,临界坡度为22°~26°左右;以沟蚀为主时,临界坡度会超过30°;若以重力侵蚀为主,临界坡度可能会更大。  相似文献   
386.
板块构造学说问世以来,不少人对传统的沉积理论提出了各种评论。迪茨和霍尔登(1966)提出用冒地斜(miogeocline)概念取代经典的冒地槽,R.H.Dott,Jr(1974)则认为前人对地槽的认识好象印度寓言“瞎子摸象”一样只看到局部而没有看到整体,A.H.Mit-chell 和 H.C.Reading(1966),C.K.Seyfert 和 L.A.Sirkin(1973)认为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作用基本上和现代一样,主要是大陆边缘沉积。许多沉积环境和沉积类型用板  相似文献   
387.
本文对影响酉安城区洪涝的暴雨标准、气候规律、天气形势、物理量场、降水因子研究分析,建立此类天气的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388.
论坡面侵蚀的临界坡度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1  
靳长兴 《地理学报》1995,50(3):234-239
尽管对坡面水力侵蚀中的临界坡度已作了大量研究,但对临界坡度的大小目前仍无一致结论。本文从坡面流的能量理论出发,对临界坡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流量一定时临界坡度在24°-29°之间,其大小视坡面水深与大于等于84%的坡面颗粒的粒径而定。这一结果与众多室内外试验结果一致,从而从理论上解决了临界坡度的大小问题。  相似文献   
389.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试井曲线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致密砂岩气藏属于典型的致密低渗复式气藏,气藏类型及其压力恢复曲线形态复杂,其解释模型也各不相同,这给试井解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结合静动态资料、压裂作业、测试工艺,应用4种储层模型、3种井模型及边界模型组合的试井解释模型,对川西致密砂岩气藏200多井层压力恢复资料进行了,并根据试井曲线特征对曲线类型进行了分类,为今后的试井解释工作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解释方法和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390.
北祁连山及其邻区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初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北祁连山出露有中寒武世中晚期和早中奥陶世两期蛇绿岩。同位素年龄分别为335.5 Ma和440-460 Ma的两期高压变质带赋存于中寒武统和下中奥陶统中。大量地质记录揭示北祁连山是介于阿拉善地块和中祁连地块间的一个早古生代缝合带。北祁连山及其邻区古生代以来大地构造演化是复杂的。中寒武世早期统一的中国古陆经陆内裂谷作用发生裂解,于中寒武世中晚期形成北祁连洋。到晚寒武世洋盆转化成残留海盆。早奥陶世北祁连地区再次拉张,遭受第二次大洋化,到中奥陶世形成具沟弧盆体系的成熟大洋。晚奥陶世洋盆转化成残留海盆。于晚奥陶世末碰撞成山,志留纪在新生褶皱山系前形成前陆盆地,盆地底部的下志留统下部层位的磨拉斯可视为碰撞造山的标志。到泥盆纪进入碰撞期后造山阶段,泥盆纪磨拉斯则作为碰撞期后造山作用的标志。北祁连山及其邻区经历了石炭-三叠纪上叠盆地发展阶段,到侏罗纪进入陆内造山阶段。陆内造山作用的主要特征是山脉抬升、盆地沉降,形成盆-岭构造。这个作用一直持续到现在。笔者还对碰撞作用和造山作用的类型进行了讨论。认为软碰撞(soft collision)引起洋盆闭合,但不造山,硬碰撞(rigid collision)使残留海盆闭合并形成新生褶皱山系。在北祁连可以辨认出碰撞造山、碰撞期后造山及陆内造山这3种类型各具特征的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