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74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3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本文从口镇—关山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出发,结合断裂带沿线现今地裂缝和小震群的活动,对该断裂带的现今活动性质、地震危险性判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指出,口镇—关山断裂带现今以蠕滑运动为主,全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明显有西强东弱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2.
FGOALSg快速耦合模式模拟的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最新发展的FGOALSg快速耦合模式300 a积分模拟结果,通过与多种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讨论了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的时空结构、主要年代际模态的演变特征以及与ENSO的联系等研究内容. 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成功模拟出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模拟的年代际模态具有多时间尺度性,其中最显著的是周期约为10~20 a左右的准20年振荡模态,该模态上层海洋热容量异常的演变过程主要表现为大致沿副热带海洋涡旋做海盆尺度顺时针旋转的特征,相应的大气异常不仅与阿留申低压的变异有关,而且与太平洋-北美PNA)遥相关型以及上游的欧亚大气环流异常有密切关系;模拟的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对年际ENSO循环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有明显的调制作用. 但模拟的KOE区和阿拉斯加湾SST异常振幅比观测偏强,这与模式海冰偏多、高纬度SST偏冷的误差有关.  相似文献   
173.
FGOALSg快速耦合模式模拟的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最新发展的FGOALSg快速耦合模式300 a积分模拟结果,通过与多种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讨论了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的时空结构、主要年代际模态的演变特征以及与ENSO的联系等研究内容. 结果表明:该模式能成功模拟出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模拟的年代际模态具有多时间尺度性,其中最显著的是周期约为10~20 a左右的准20年振荡模态,该模态上层海洋热容量异常的演变过程主要表现为大致沿副热带海洋涡旋做海盆尺度顺时针旋转的特征,相应的大气异常不仅与阿留申低压的变异有关,而且与太平洋-北美PNA)遥相关型以及上游的欧亚大气环流异常有密切关系;模拟的北太平洋年代际变率对年际ENSO循环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有明显的调制作用. 但模拟的KOE区和阿拉斯加湾SST异常振幅比观测偏强,这与模式海冰偏多、高纬度SST偏冷的误差有关.  相似文献   
174.
利用1950-2015年NCEP/NCAR大气再分析资料和NOAA海表面温度资料,通过回归分析和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冬季北太平洋不同尺度水汽输送和大气河(Atmospheric River,AR)的变化特征及其与PDO、ENSO的联系.结果表明,在PDO正位相时期,时间平均的水汽输送将大量水汽从太平洋北部和中部地区输送...  相似文献   
175.
针对现有城市可视域分析方法大多基于建筑物简化模型实现,忽视城市细节要素导致分析结果偏差的问题,为此综合考虑复杂场景全要素提出基于三维草图-对象匹配模型.首先研究运用层次匹配三维对象提取方法,计算视域包含待分析对象,贴合应用场景;然后基于视线实现三维对象顶点映射,通过对象匹配实现可视域分析.以监控摄像头选址为应用实例,试...  相似文献   
176.
The trends of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and SST fron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SCS) are analyzed during2003–2017 using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data. The linear trend of the basin averaged SST is 0.31°C per decade,with the strongest warming identified in southeastern Vietnam. Although the rate of warming is comparable in summer and winter for the entire basin, the corresponding spatial patterns of the linear trend are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m. The SST trend to the west of the Luzon Strait is characterized by rapid warming in summer, exceeding approximately 0.6°C per decade, but the trend is insignificant in winter. The strongest warming trend occurs in the southeast of Vietnam in winter, with much less pronounced warming in summer. A positive trend of SST fronts is identified for the coast of China and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ing wind stress.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SST fronts is also found in the east of Vietnam. Large-scale circulation, such as El Ni?o, can influence the trends of the SST and SST front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SST anomaly and Ni?o3.4 index, and the ENSO signal leads by eight months. The basin averaged SST linear trends increase after the El Ni?o event(2009–2010), which is, at least, due to the rapid warming rate causing by the enhanced northeasterly wind. Peaks of positive anomalous SST and negatively anomalous SST fronts are found to co-occur with the strong El Ni?o events.  相似文献   
177.
赣东北樟树墩地区早侏罗世盆地处于江南造山带东南缘,揭示盆地沉积物质来源对于认识和探讨周缘早中生代造山事件和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对樟树墩早侏罗世盆地开展了岩相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 盆地为类磨拉石建造与内陆湖沼含煤建造,碎屑锆石年龄跨度大(2 431~263 Ma),未出现同沉积或准同沉积的碎屑锆石; 碎屑锆石年龄呈现极强的早古生代峰值(420~380 Ma,εHf(t)为-10.7~-3.0, TDMC为2.08~1.58 Ga)、弱的新元古代峰值(858~663 Ma,εHf(t)为-18.8~-6.7, TDMC为2.79~2.09 Ga)和晚古生代峰值(370~355 Ma),另有少量早中生代((263±5) Ma)、中—古元古代(2 431~1 224 Ma)碎屑锆石记录。碎屑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与华夏地块西北武夷山地区所出露地质体组成相似,而与扬子东南缘地质体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其碎屑物质主要来自陆内西北武夷山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和古生代地质体,少量碎屑物质可能来源于浙西北地区,具有被动型大陆边缘盆地沉积特征。综合区域上早中生代盆地研究成果,认为江南造山带东段景德镇—黄山东南在早—中侏罗世并未整体隆升剥蚀,华南内陆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活动是其周缘多板块俯冲汇聚的构造响应,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的俯冲造成华南东南部隆升,使其开始为内陆盆地提供物源,至早—中侏罗世之交构造体制转换为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消减。  相似文献   
178.
文章利用机载云粒子探测设备对2020年9月13日在内蒙古地区探测获得的一次云飞行个例资料,通过分析云内微物理结构特征发现飞机在爬升阶段和下降阶段云滴数浓度(Nc)和液水含量(LWC)存在明显的起伏,说明云系在垂直方向不均匀,同时发现云内的Nc与LWC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云滴有效半径(ED)最大值出现在4000~5000 m高度附近,显示在该高度区间为云滴尺度增长的主要部位;分析云滴谱发现,小粒子段谱线高于大粒子段,是由于云内主要为凝结增长过程,小云滴的增长速度远快于大云滴;同时由于云内上升气流作用,在3500 m以上存在LWC和ED随高度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存在峰值,因此云滴谱显示高层尺度较大的云滴多于低层;并且通过对云滴谱离散度(ε)的计算,讨论ε与Nc的关系发现,在Nc较高时ε出现整体收敛,并且随着LWC的增大,ε与Nc的负相关关系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179.
全站仪悬高测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站仪悬高测量基本原理的介绍,结合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置两次仪器对同一目标进行观测,并对所测结果进行改正,提高测量成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80.
研究卡托普利生物黏附型缓释胶囊(Captopril/bioadhesive sustained-release capsules,CBSRC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卡托普利(Captopril,Cap)的血药浓度,研究了大鼠灌胃CBSRCs和卡托普利普通片(Captopril ordinary tablet,COT)各5 mg/kg后16 h内的药动学,DAS 2.0软件计算出相应的药动学参数,t检验比较两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Cap浓度在12.5~8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 7),最低检测限为12.5μg/L,平均回收率为99.40%,平均日内RSD为3.97%,平均日间RSD为4.84%;单剂量口服CBSRCs和COT,Tmax分别为(3.12±0.67),(1.53±0.27)h;Cmax为(722.97±133.68),(1 114.47±208.36)μg/L;T1/2α为(1.88±0.38),(1.15±0.21)h;T1/2β为(3.76±0.75),(2.87±0.59)h;CL为(2.87±0.51),(3.43±0.67)L/h,Vd为(10.98±1.90),(13.21±2.57)L;AUC0-t为(4 856.03±835.46),(4 616.29±915.49)μg.h/L;AUC0-∞为(5 218.39±1 037.58),(4 705.83±894.56)μg.h/L。CBSRCs和COT相比,T1/2α,T1/2β,AUC0-t,AUC0-∞,CL,Vd,Tmax,Cmax差异显著(P0.05或0.01)。说明CBSRCs与市售COT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差异具有显著性,说明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Cap含量的方法稳定,结果准确可靠。CBSRCs与市售COT相比,CBSRCs显著改善了卡托普利原药的药动学性质,具有缓释和长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