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对西秦岭印支期5个花岗岩类岩体进行了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 据此限定西秦岭的地壳基底性质及其构造属性. 结果表明, 西秦岭花岗岩类总体化学成分偏基性, 岩石主要属于准铝质的高钾-钾玄质系列, A/CNK=0.90~1.05 (绝大多数样品<1.0), K2O/Na2O=1.04~1.86. 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组成模式, (La/Yb)N= 7.49~ 28.79, Eu*/Eu=0.39~0.76. 在Sr-Nd同位素组成上, 西秦岭花岗岩显示一定程度的不均一性, ISr= 0.70682~0.70845, εNd(t)=-4.85~-9.17, TDM=1.26~1.66 Ga. 西秦岭花岗岩类以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 其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 206Pb/204Pb=17.996~18.468, 207Pb/204Pb=15.565~15.677, 208Pb/204Pb=38.082~38.587. 根据西秦岭花岗岩类的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 揭示了它们的岩浆源区均来自于地壳中高K(Rb)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 源区物质形成时代可能在900~1400 Ma之间, 由此反映在西秦岭沉积盖层之下含有大量的中、新元古代的高K (Rb)玄武质岩层. 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与东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对比, 指示西秦岭和东秦岭地壳具有不同的基底组成, 两者的分界线大至位于近南北向的宝成铁路线. 西秦岭花岗岩类Pb-Nd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西秦岭地壳基底具有扬子块体的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652.
近岸水平场地液化侧向大变形机理及软化模量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依据震害现象和实验探讨近岸水平场地地面液化侧向大变形机理,改进现有软化模量分析技术,给出一套地面液化侧向大变形的分析方法。近岸水平场地侧向大变形机理因地基中孔隙水压力升高、土体模量衰减、土骨架变软使偏应变得到充分发展所致,其水平永久侧移可用从底部到顶部呈增加形式的整体变形描述。利用本文方法,对1995年阪神地震中近岸沉箱岸壁和土体液化侧向大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震后实测结果和试验结果在主要特征上一致,说明改进的软化模量法可以用于地面液化侧向大变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53.
高速公路压煤区安全煤柱留设及其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采地下矿产(煤炭)资源和保护地面或地下结构物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在结构物下方留设保护煤柱是保护结构物免受地下开采影响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但其缺点是要放弃部分矿产资源的开采。本文结合某高速公路压煤情况,围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压煤区地质条件和相关规程,分析确定了走向移动角的大小、煤层留设宽度和禁采深度。通过不同走向移动角对路基稳定性影响的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进一步分析了走向移动角对路基变形和稳定性以及路基压煤量的影响程度。在走向移动角δ=55°、60°和65°时,按数值模拟方案[1]~[6]步依次开采完成后,路基表面结点下沉最大位移为12 72~29 45mm,第[1]步和第[6]步路基不均匀沉降最大位移为7 33~8 19mm;在δ=70°时,路基表面结点下沉最大位移为44 00mm,第[1]步和第[6]步路基不均匀沉降最大位移达27 08mm。在55°≤δ≤70°范围内,煤层开采临空单元岩体最大剪应力皆小于煤层顶、底板泥岩夹页岩的抗压强度,其屈服接近度也大多小于1 0。据此提出了该区安全极限走向移动角取值(δ=65°),从δ=60°到δ=65°,可减少压煤量27 47万t,相对减少15 16%。为解决高速公路压煤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4.
笔者依据岩心、测井资料,通过岩性、电性对比,对胡状集油田沙三中亚段4~8油层组的扇三角洲相储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确立了不同级次旋回界面和旋回类型的识别特征,将研究层段分为1个长期旋回和6个中期旋回。依据中期旋回对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垂直、平行物源方向短期旋回与古地貌的变化关系,确定了短期旋回的对比原则和对比方法,建立了短期旋回对比格架。短期旋回地层在中期基准面旋回的不同时期的砂体分布特征差异明显,是造成储层层间和平面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在细分油气开发层系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655.
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发展,由于工厂排放出烟雾层的温室效应,以及建筑物和硬化地面等热容量小的缘故,在城镇中心形成所谓“热岛”,引起小气候环境的日益恶化。而城镇绿化不仅可以通过改造其下垫面状况来改善城镇小气候环境,同时还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噪音,为城镇居民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迄今,国内外已进行了不少城市夏季绿化小气候效应的研究,但对于小城镇夏末秋初绿  相似文献   
656.
利用2001—2011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10个特征站地面常规资料和MICAPS系统特征参数资料,分别运用改进的二元Logistic回归法和综合多指标叠加法,通过短时强降水天气学概念模型识别入型、水汽条件消空、敏感物理参数诊断等方法逐级判别,建立了两种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并运用模型试预报2012年该区域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结果表明:两种新建预报模型相比平均气候概率模型试预报效果都有明显提高,而且前者高于后者;其中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试预报TS得分高达46.6%,综合多指标叠加模型试预报TS得分19.6%,而平均气候概率模型试预报TS得分仅9. 7%;除西南气流型两者预报效果相当外,不同概念模型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试预报效果均优于综合多指标叠加模型。  相似文献   
657.
季节性河流是干旱区不同生态系间物种扩散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维持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子,但我国有关季节性河流水文生态学的研究一直相对滞后,且有关季节性河流水文长期动态的研究报道较少。以库姆塔格沙漠东南缘季节性河流-多坝沟为研究对象,利用自动水位计与人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洪沟内部的长期水文动态特征。研究显示:多坝沟洪水集中在6~9月份,降水是洪水的唯一驱动力。洪水频率、流量与降水季节、降水量、降水强度等因子密切相关。任何时间,单次降水量低于5 mm时,降水无法形成明显的洪水过程;春季单次降水低于16 mm或夏季单次降水低于10 mm时,最大洪水流量均不超过0.3 m3·s-1。在没有洪水发生时,春秋季节泉水径流量表现为陡涨缓落,而夏季呈现陡落缓涨。该研究不仅为干旱区季节性河流水文监测提供了可行有效的方法,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库姆塔格沙漠周边的生态水文过程、水资源管理利用及植物生存演化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58.
武汉地区GPS气象网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武汉地区GPS气象网进行了3方面的应用研究。首先为利用武汉地区的无线电探空资料推算了适合武汉地区的大气加权平均温度计算模型,该模型与Bevis模型存在一定的区别;其次为武汉地区GPS气象网的可降水量的可靠性研究,将GPS可降水量与无线电探空数据比较,得到两者差值的均方根为3.9 mm,相关系数为0.933。最后为武汉地区GPS气象网的可降水量序列对武汉地区2005年入秋季节的转换进行了监测,得到武汉地区的入秋转换为2005年262日14时开始,263日11时完成。  相似文献   
659.
额尔古纳地区拥有丰富的萤石矿资源,萤石矿的产出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型,成矿时代为燕山中晚期及华力西中期.区内萤石矿多分布于石炭系及侏罗系酸性-中酸性岩浆岩及其接触带上,区域断裂系统派生的北东、北西和北北西向次级断裂是萤石矿的有利赋矿部位.区内的F元素在下白垩统白音高老组、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中...  相似文献   
660.
利用昌都地区7站1980~2010年逐日、逐月降水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对昌都地区汛期(5~9月)降水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昌都地区汛期降水在厄尔尼诺-南方涛动(NESO)事件的不同阶段存在显著差异,在ENSO发展阶段昌都地区汛期降水除八宿县外,各地均偏少。影响逐月降水的原因在于降水日数的变化,降水偏多月份中雨与大雨的降水日数增多,大雨日数增加明显;降水偏少月份,中雨与小雨降水日数偏少。对ENSO发展阶段和常年的大气环流对比得出,南亚高压偏东是影响汛期降水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