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64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3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91.
新版中文世界地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的中文世界地图 ,一般都以东经 15 0°为中央经线、以西经 30°为左边经线和右边经线。这种世界地图有两点不足。一是读者阅图时的方向感不强 ,不符合“左西右东”的地图阅读常识 ,容易造成方向概念上的混乱。例如 ,中国位于世界东方 ,但在现行图上 ,中国却位于图中央偏左方 ,容易使非专业读者对中国的地理位置感到困惑。又如 ,日本位于中国的东方、美国位于中国的西方 ,但在现行图上 ,日本和美国都位于中国的右方 ,这就很容易使读者产生矛盾的感觉。二是读者阅图时的时间感不强 ,世界的西时区和东时区不是分别排列于中央经线的左右两侧…  相似文献   
592.
为探索走滑断控裂缝体系发育的规模,主要借助数值模拟的手段,通过构建不同断裂带核部宽度、不同性质及不同组合的断裂模型,开展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范围的定量预测,以明确不同断裂要素对裂缝发育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走滑断裂带核部宽度逐步增大,派生裂缝发育范围的最大值、均值以及最小值均无明显变化;在同等条件下,压扭断层派生裂缝带宽度明显高于纯走滑断层与逆冲断层;当平行断层组合间距小于某一距离之后,两条断裂派生裂缝发育相互叠加,受两条断裂共同控制,断裂之间派生裂缝发育强度明显变大。共轭断层交叉部位,派生裂缝发育范围明显变大。  相似文献   
593.
针对传统影像质量检查工作中积云提取存在人工作业量大、操作烦琐等问题,本文通过引入迁移学习机制,将已有数据集训练过程中得到的神经网络参数迁移到解译模型构建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积云的自动提取方法。本文以湖南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基础数据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浓积云提取总体精度可以达到90%以上,淡积云提取的总体精度可以达到87.3%,表明本文研究可用于高分影像积云自动提取。  相似文献   
594.
随着潮流能开发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对其测试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潮流能装置性能测试中,波流相互作用的影响往往被忽略,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为了研究波流相互作用对测试的影响方式与程度,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垂直轴潮流能发电装置模型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分析波流作用下装置的扭矩、转速及发电功率,发现波流与发电装置耦合作用明显,相比不存在波浪影响的情况下,叶轮的转动、主轴的扭矩都变得不规则,启动流速变小,同时,扭矩、转速及发电功率的瞬时值显著增大。测试结果表明,波流相互作用对装置性能测试影响显著,平均影响程度约10%,研究结果为今后潮流能发电装置性能测试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95.
效度是地理试卷质量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评估方法的不同,效度可分为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三种类型。其中,结构效度是效度概念的核心,其计算多使用因子分析法,目的是验证测试的单维性。这是因为测试只有在单维性的前提下,才能使用测量理论(包括经典测量理论、概化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对考试进行质量分析。本文以嘉兴市某次高三模拟考为例,探讨结构效度的计算和分析,并进行测试单维性的检验,确保之后教育测量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596.
正作为控制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重要因素,断裂带介质力学性质与断层面上的滑动速率及应力状态、区域地壳运动速度场以及强震危险性判定等密切相关。从物理上,断层力学性质可以理解为断层面两盘之间的摩擦系数或断裂带的剪切模量,但这一参数很难从野外观测的角度定量给出。研究中通常通过以下两种确定方式,一种是根据地质上关于断层活动的认识做定性判  相似文献   
597.
富营养化湖泊夏季表层水体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为研究富营养化湖泊水体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影响因素,以太湖西岸和竺山湾为例,共调查研究了27个点位,采用顶空平衡法对其表层水体中溶解的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_2O)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太湖近岸带蓝藻水华堆积区表层水体中CH_4和N_2O两种温室气体浓度远远高于开阔湖区点位,CH_4和N_2O最高浓度分别为3.79±0.095和0.078±0.003μmol/L.蓝藻水华堆积区和开阔湖区CH_4平均浓度分别为2.33±1.46和0.14±0.059μmol/L,N_2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54±0.024和0.023±0.012μmol/L.两种气体在水中均呈现过饱和状态,其中蓝藻水华堆积区表层水体中CH_4和N_2O饱和度远远高于开阔湖区点位.此外,入湖河流河口区域表层水体溶解性N_2O浓度较高.将水中CH_4和N_2O浓度与水体环境因子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水体总氮、总磷、铵态氮和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与CH_4和N_2O浓度呈显著正相关,CH_4浓度与硝态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太湖蓝藻水华堆积区是CH_4和N_2O两种温室气体重要的潜在排放源,蓝藻水华暴发对湖泊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影响,但该过程的驱动机制及影响因素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98.
在对老柞山矿床地质特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与成矿有关的岩石开展了进一步的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具富Sr、低Ti的高钾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的特征,闪长玢岩具偏铝质钙碱性岩系列特征。岩石样品均呈现出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ES)的特征,显示了与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相似的属性。流体包裹体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矿床具中低温(125.6℃~324.5℃)、中浅成(1.0~7.1 km)成矿的特点。与成矿有关岩浆岩显示幔源岩浆特征,可能是地幔交代作用部分熔融所形成的。结合区域上同时期的火成岩时空展布认为,老柞山金矿床成矿可能分别与晚古生代古亚洲洋板块北向俯冲作用和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99.
网络RTK技术不受布网条件、通视条件等限制,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降低工作强度,缩短测量周期。介绍CORS系统和网络RTK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网络RTK技术的可能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基于CORS系统的网络RTK技术在城市地震小区划项目的应用进行探讨,并对测量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CORS系统的网络RTK技术在低精度测量中具有明显优势,同时也表明该技术在相关测绘生产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00.
2008年8.0级汶川大地震发生前约40 h起,中国地震局测震台网中的宽带地震仪、重力仪和倾斜仪都记录到了明显的低频扰动现象.然而,在此期间西太平洋上空产生了一次强台风Rammasun(威马逊);与此类似,2001年8.1级昆仑山大地震发生前约60 h起,国家地震局测震台网中的宽带地震仪也记录到了明显的低频扰动现象,在此期间中国南海上空产生了一次强台风LingLing(玲玲).本文针对这两大地震的“震前扰动”现象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其“震前扰动”现象是否与台风引起的巨浪产生的地脉动效应有关.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内陆观测到的异常扰动与台风路径以及台风的强度密切相关.近海台风可在中国大陆内地引起明显的异常扰动;而远离大陆海岸位于深水海域上空的台风,很难在中国大陆内地引起明显的异常地脉动变化.台风LingLing的路径距离中国海岸最近处仅有约700 km,而台风Rammasun距离中国大陆海岸最近处却达1300 km.本文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路径和强度类似于LingLing的台风在中国内陆可引起明显的异常扰动.因此,中国内陆和沿海许多地震台记录到的昆仑山大地震的“震前扰动”源于LingLing地脉动效应的可能性较大;但位于新疆的地震台记录到的扰动信号频率却明显偏低,这一现象值得注意.路径和强度类似于Rammasun的台风很难在中国内陆引起明显的异常扰动,因此汶川大地震的“震前扰动”完全源于台风Rammasun地脉动效应的可能性较小.汶川大地震的“震前扰动”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值得我们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