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0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41篇 |
大气科学 | 78篇 |
地球物理 | 47篇 |
地质学 | 189篇 |
海洋学 | 34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37篇 |
自然地理 | 3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24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3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GYD-300型全液压动力头工程钻机为全液压驱动,动力头反循环式机型。液压系统采用插装阀集成结构,电液复合操作。使用PC控制监测系统,适时检测孔底各相关压力,对不同地层进行范围设置,实现钻进过程中孔底的自动、手动恒压钻进。重点介绍了该钻机的结构特点、实验情况、主要技术参数等。 相似文献
3.
利用磁异常模量进行磁性体边界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磁性体具有较强的剩磁或退磁会给磁异常的解释带来困难。由于磁异常模量对磁化方向不敏感,将磁异常转换为磁异常模量并用来分析和处理,可很大程度上提高磁异常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介绍了五种磁异常模量,并且利用改进的Tilt梯度方法对各磁异常模量数据做边界检测,确定地下磁性体的水平位置。理论模型试验表明,在存在强剩磁的情况下,不同模量数据对磁性体的反应程度也不一样,运用改进的Tilt梯度方法对磁异常模量进行处理可不同程度地加强对异常体的识别,其中模量E最为准确,可较清晰地识别磁性体边界。笔者还将该方法运用到坦桑尼亚基戈马地区的航磁异常处理,并推测了该地区的构造带及磁性体边界,为深入了解基戈马成矿区带的地质和成矿背景及可能矿床分布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于2007 ~ 2015年间在宁芜北部南门头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物探测量和地质工作,为长江中下游深部找矿提供了找矿经验和方法指导.南门头地区物探资料的解释存在一定多解性,在分析物性数据的基础上,对南门头地区的重磁异常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和解释,总结了引起重力异常的主要因素,并对本区岩体、火山岩、隐爆角砾岩筒、古火山通道的分布及断裂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在验证钻孔的控制下,结合重磁剖面、CR法与CSAMT法剖面特征、钻孔测井曲线特征,对本区深部地质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通过对电法、重磁异常的二次解释及对以往取得的资料进行的综合分析,丰富了物探异常解释的经验,对于长江中下游深部找矿方法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了全地幔对流模式和双层地幔对流模式下日本海沟俯冲带热结构、浮力及P波速度异常分布,基于亚稳态橄榄石相变模型推测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范围,同时分析了热传导系数、热膨胀系数和热源对俯冲带热结构的影响,以及俯冲带所受浮力与俯冲带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层地幔对流模式下模拟的P波速度异常分布与层析成像结果更为相符,也与深源地震的分布有较好的相关性.板块内部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范围随热传导系数和热膨胀系数的减小而增大,同时忽略相变潜热和剪切生热的影响也会造成模型所预测的亚稳态橄榄石范围偏大.俯冲带所受负浮力在400 km深度附近达到最大值,亚稳态橄榄石的存在使负浮力逐渐减小,甚至在板块内部产生正浮力,不利于俯冲带穿透660 km相变界面. 相似文献
7.
利用东北地区近几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分析前郭5.8级震群周边重力点值的时序变化特征,并基于重力段差变化对东北地区整体和局部重力变化引入能够反映异常显著性程度的指标量G和C值,最后对前郭5.8级震群前的重力场动态变化作三维密度反演。结果表明:1)前郭5.8级震群发震构造两侧的局部重力变化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其变化趋势可作为识别构造活化或解耦运动的标志;2)显著性指标量G和C值能够为地震重力前兆的定量描述提供新思路;3)震前重力变化的反演结果显示地震发生在质量运移的过渡区域,垂向反演结果对本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有一定的揭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缓倾角硬性结构面数据的分析、判别,现场实测结构面几何特征的各基本要素,如结构面坐标、结构面产状、结构面间距、结构面的连续性、结构面迹长等,运用三维空间投影图解,最终求解结构面连通率,取代以往现场用线连通率经验判断的传统模式。本方法已应用于水电工程施工过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随着川滇地区强震记录的不断增加,为了建立更符合该区域地震动特征的预测模型,文中基于该区域现有的地震动数据,通过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建立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地震动预测模型;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为了分析文中预测模型对漾濞地震的适用性,首先根据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选取合适的漾濞地震数据,计算真实记录的反应谱值与文中模型预测值的残差,通过分析残差研究漾濞地震的反应谱特征与川滇地区其他同震级地震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文中预测模型在短周期与王玉石等的川滇地区衰减关系存在一定差异,而在中长周期略高于王玉石等的模型,且文中模型能较好的预测漾濞地震,但漾濞地震存在远场PGA衰减较快和中长周期地震动强度相对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结合西部地区某深埋长大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对深埋长隧地应力演化及围岩应力位移进行了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隧道轴线现代地应力状况与隧道埋深、地层岩性及构造发育程度有关,最大地应力为40.0MPa左右;隧道周边围岩应力在曲边墙底部最大,约38.0MPa,隧道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影响范围约25.0m;隧道水平收敛和拱顶下沉位移与隧道埋深近于成直线关系.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埋长隧信息化设计和施工以及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