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2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越江隧道施工过程的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隧道开挖和由开挖引起的地下水渗流引起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把隧道开挖过程与渗流场边界的变化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渗流场边界建立了合理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规划完成的某越江隧道开挖过程的水-力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稳定流条件下渗流-应力耦合的基本方程,分析了孔隙水压力随隧道开挖过程的变化规律和水力耦合对围岩位移、应力及支护结构应力的影响程度。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渗透系数大的岩层渗流速度和位移受渗流的影响较大,渗流使隧道围岩的位移和应力及支护结构的应力都有较大的增加,水下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应该考虑渗流效应。  相似文献   
52.
论述了AQK大直径嵌岩扩底钻头的结构设计特点,阐述了新型扩底钻头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对扩底钻头制造及钻扩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53.
靳成军  郑继天 《探矿工程》2011,38(11):38-41
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钻探是地下水污染勘察方法中最直接、最准确的技术方法,是地下水污染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取心、取样,可以获得地下污染信息。取心、取样质量的好坏对取得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资料真实性至关重要。在地下水污染调查中,要根据调查场地的条件和调查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样,以取得真实、有代表性的样品。  相似文献   
54.
分析了鹤壁市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造成地质灾害的天气条件,采用5日滚动累加法,判定地质灾害降水类型,提出当日强降水型和前期强降水型与鹤壁市地质灾害的关系;集本地人工神经网络降水量预报和上级指导产品做诱发地质灾害的短期降水预报,并利用卫星云图、雷达、闪电定位仪等探测手段建立鹤壁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55.
初期支护对软岩隧道围岩稳定性和位移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软弱岩体隧道开挖后,围岩变形具有异常显著的流变性。基于Poyting-Thomoson模型,对隧道围岩位移进行了粘弹性解析分析,根据所得出的解析解,结合渝(重庆)沙(长沙)高速公路石龙隧道位移监控量测实践,对初期支护后隧道围岩变形特征量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理论曲线能较好地反映围岩实际位移变化特征。最后通过将支护前后围岩受力状态与单轴和三轴应力状态岩石蠕变进行类比,得知初期支护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围岩的最终变形量,可以有效地抑制隧道围岩的变形速率。其结果为确定合理的二次支护时机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同类隧道的施工支护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6.
湖冰厚度是湖泊在封冻期的重要物理参数,明晰其时空变化特征对于认识气候变暖背景下的湖冰响应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ERA5 Climate Reanalysis气温数据集、MODIS MOD09GQ数据产品和2019年湖冰钻孔测厚数据及雷达测厚数据,重建20002019年青海湖冰厚时间序列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  相似文献   
57.
The daily FY2 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data from China National Satellite Meteorological Center(NSMC)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Optimum Interpolat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OISST) data from US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 over Northwest Pacific Ocean(NPO)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FY2 E SST is close to OISST in tropical region over NPO, especially in typhoon active season, but the value of FY2 E SST is a little lower than that of OISST in tropical ocean, with the absolute deviation 1℃ lower and the relative deviation about 6% lower.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monthly FY2 E SST and monthly OISST is as high as 0.7, which passes the t-test at a significance level of 0.01.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 the merged SST_(FY)over NPO is calculated using a weighting function. Besides, Tropical Cyclone Heat Potential(TCHP_(FY)) is calculated and combined with the simulated sea temperature profile. From three years operational tests in NSMC, the merged SST_(FY)and TCHP_(FY)are shown to be good indexes in monitoring and predicting the intensity of tropical cyclones(TCs) over NPO.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探矿工程学科的活动情况和以大陆科学钻探,地质钻探新技术主要成果为内容的钻探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9.
本文重点介绍,使用泡沫剂进行气动潜孔锤钻进,较理想的解决了钻进大口径钻孔时,上返风速低、排渣困难等问题。以及钻进过程中遇水,使岩粉粘结成团,造成的埋钻事故也得到了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60.
晚期富挥发分的黄玉花岗岩广泛而零星地产于英格兰西南部含Sn-Cu多金属矿化的S型黑云母花岗岩岩基中。St.Austell地区的最新观察资料查明了其野外关系,并论证了影响花岗质容矿主岩和沉积岩容矿主岩的电气石化晕的意义。黄玉花岗岩接触带通常以显示出无定向固结结构、具有石英-电气石晶洞的伟晶岩带为标志,较小的侵入黄玉花岗岩岩席在其围岩中具有对称状电气石化晕。黄玉花岗岩矿物组成复杂,除钠长石、正长石和石英外,还含原生黄玉、铁锂云母或锂云母、磷铝锂石以及各种富Nb-Ta的副矿物。在化学成分上,它们与黑云母花岗岩截然不同,特别富Li、F、P、Nb、Ta、Ga、Rb。黑云母花岗岩的晚期分异产物包括电气石花岗岩,但这部分异趋势主要涉及到B的增高,Li、F或P的变化较小我们认为,黄玉花岗岩可能不是由英格兰西南部的黑云母花岗岩浆(被属于黑云母花岗岩岩套的流纹斑岩岩脉所侵入)经结晶分异所派生,而是在钾质基性岩浆作用期间由岩基之下的熔融残留物经有限部分熔融而形成。与其它富挥发分的花岗质岩石的对比表明,英格兰西南部的黄玉花岗岩与锂伟晶岩(如Tanco)、火山玻璃(如Macusani)和其它的黄玉花岗岩(如Seward半岛)具有一些共同的重要特征。这些岩石可能代表一类基本相似的富挥发分花岗岩浆。我们认为它们的形成可能受以前曾产生过更为“正常”花岗岩浆的下地壳熔融残留物的有限部分熔融所控制,尽管目前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