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166篇
测绘学   87篇
大气科学   146篇
地球物理   90篇
地质学   382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4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本文从矿化空间分带研究入手,建立了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模型;通过控矿断层几何形态与金矿化关系的研究,探讨了矿体中金的聚散规律;运用多种方法对Ⅱ号矿体深部和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含金性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2.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传媒语境提纯之后,话语高度集中单一,个人意见表达因此受到较大影响,王瑶学术见解的表达也是如此。由于特定的历史需要使新文学史书写得到当时传媒的高度重视,王瑶积极响应时代的召唤率先书写新文学史,但遭遇了传媒逐步升级的批判。这种现象在学术界产生了强烈的警示作用,因而也深远地影响了现代文学研究格局。分析这种传媒语境的影响方式及效果,为理解文学史书写提供新的思路,提醒人们思考如何正确利用和控制媒介,促使学术活动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3.
宁强组时代的再认识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正> 陕西宁强一带的志留系出露整齐,既有产笔石和其它浮游生物的页岩或泥岩层,又有富产珊瑚、层孔虫、海百合、腕足动物等底栖固着生物的碳酸盐岩。两种相型地层呈指状交叉或互成夹层,是扬子地台上富有沉积特色的志留系出露地区。1967年,陈旭、刘第墉,李蔚秾、王俊庚与俞昌民以及四川石油管理局南充地质调查处的同志,将本区的志留系划分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崔家沟组、王家湾组、中志留统杨坡湾组及宁强组。龙马溪组的下伏地层为晚奥陶世五峰页岩。宁强组与上覆地层早二叠世梁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  相似文献   
174.
利用建阳新一代天气雷达特征参数资料,结合常规探空资料和实况资料,对近6a(2008~2013)闽北春季(3~6月)地面降雹出现前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VIL)的演变特征、强中心高度(Ht)、风暴顶高(TOP)和组合反射率强度(CR)临界值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降雹前,94%的雹云单体的VIL出现了"跃增"现象,1个体扫时间△VIL≥12kg?m~(-2),且跃增后的VIL≥31kg?m~(-2),VIL跃增时间提前量△T平均为5.7个体扫时间;降雹前6min内总样本的Ht平均值高度陡降了1.4km,所有的小冰雹降雹前VIL都只有一次跃增,降雹前VIL多次跃增的,冰雹直径都较大。  相似文献   
175.
吴根耀  关静 《地质科学》2008,43(1):49-49
著名沉积地质学家、沉积矿床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叶连俊先生,2007年12月2日0时15分因病仙逝于北京,享年95岁。  相似文献   
176.
基于1961-2014年岷江上游及其周边地区20个气象站点的观测资料,运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近50 a的气候突变,结合DEM、土壤、水系、土地利用等数据构建了干旱河谷典型特征的诊断指标体系,准确地界定了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范围并分析了其气候突变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气候突变的时间节点为1981年,当前气候条件(1982-2014年)下,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总长度约为151.63 km,面积约705.62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2.94%),主要分布于松潘镇江关以下,经茂县凤仪镇至汶川县绵褫间的岷江干流,以及黑水河谷和杂谷脑河谷等岷江支流的两侧。(2)当前气候条件下干旱河谷较气候突变前(1961-1980年)覆盖河道两岸更宽的范围且向北延伸,长度增加20.87 km,面积增加81.61 km^2;(3)气候变暖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引起岷江上游干旱河谷范围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7.
泰山旅游结构层次及其匹配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运用旅游结构转换原理,分析了泰山旅游风景资源结构、行为层次结构、市场结构的特征及匹配性关系,找出21世纪泰山旅游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提出相关的发展策略。文章认为,泰山旅游风景资源的主导特征为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与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的有机融合,泰山旅游应以基本层次为基础,开发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的旅游;国内目标市场应以华北、华东地区为主,国际目标市场以东亚和港澳台地区为主。  相似文献   
178.
<正> 熊耳山地处我国南北两大构造单元交界处北缘。分野东西的南北重力梯度带从其东侧通过。根据地洼学说划分,本区为华北地洼区冀晋地穹系华熊地穹列。陈国达教授将其北西缘地洼盆地划入汾渭裂谷系,因其所处位置恰好在汾渭裂谷系南东缘。其内进一步划分由北而南为洛宁地洼、熊耳山地穹、  相似文献   
179.
通过现场实测和室内研究表明,采煤技术因素对底板突水的影响很大。如何防治底板突水,这里指出了一条改革采煤方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