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3篇 |
免费 | 114篇 |
国内免费 | 9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篇 |
大气科学 | 76篇 |
地球物理 | 127篇 |
地质学 | 266篇 |
海洋学 | 57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32篇 |
自然地理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0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章基于RS、GIS和景观生态学,利用LANDSAT 5 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对大连瓦房店市1995年和2009年两个时期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得出瓦房店市滨海湿地类型分布图和各类型面积转移矩阵.在FRAGSTATS软件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模型,从斑块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两个方面来分析瓦房店市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结果显示:①在整个研究期内,受人为因素影响严重,自然湿地面积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临海林地和临海草地降幅最大,分别下降7.47%和8.88%.相比之下,人工湿地面积比例有所增长,是因为大面积的围海养殖造成.14年间,滨海湿地面积巨缩,面积比例下降11.48%;相反,非湿地面积从43.38%上升到54.86%,占据研究区面积一半以上.滨海湿地面积减少,是由于湿地大面积转化为了非湿地.②湿地受滩涂围垦养殖、城镇建设的高度干扰,总体景观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上升,景观蔓延度指数下降,表明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较大,斑块呈现不规则状态,景观异质性变大.其中,临海林地和沼泽地斑块个数涨幅较大,斑块密度和斑块分维指数有一定上升,在自然湿地中这两种类型景观破碎化程度最大.坑塘养殖斑块个数增加了37块,面积增长10 645.29 hm2,是因为这段时间内大规模发展水产养殖.在人为活动影响下,水田景观结构变化也较大,由分散的、小面积的水田统一管理为大面积的聚集的水田景观.与水田相反,整个滨海湿地景观由于高度破碎化,湿地景观由面状、线状向簇状、散点状和条带状方向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
23.
依托秦皇岛北戴河中海滩养护工程,对养滩前后不同时期抛沙区内外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实验,获得沉积物粒度参数,并结合Gao-Collins粒径趋势模型,对海滩养护后沉积物粒度变化特征、沉积物输运变化以及抛沙区外未养护海滩沉积物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海滩养护后,抛沙区内沉积物粒度总体细化,在养滩初到养滩之后6个月期间,抛沙区内沉积物变细、分选变好,这是由于外来抛沙的混杂和夏季ES向波浪的搬运作用,抛沙物质和原始海滩沙混合,抛沙区外变化趋势相反。养滩9个月后,由于冬季暴风浪的增多,抛沙区内沉积物遭受侵蚀并在抛沙区外淤积,抛沙区内沉积物变粗、分选变差,抛沙区外沉积物变细、分选变好。15个月后,抛沙区内外沉积物均变细,冬季侵蚀的海滩得到恢复。沉积物净运移趋势由沿岸输移逐渐变为垂岸输移,这是由于经过1年多的时间,海滩与区域动力环境相适应,海滩处于横向输沙动态平衡的状态,即夏季向岸输沙、冬季离岸输沙。 相似文献
24.
随着海岸侵蚀的日益加剧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型护岸养滩工程措施不断涌现,其中近自然的海底人工沙坝更是受到海岸工程界的青睐,并已在北戴河海滩恢复治理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基于北戴河海域环境动力、泥沙输运和人工沙坝间的相互作用,从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阐明物理模型试验所遵循的相似条件、制作方法和控制条件,并利用Delft3D软件对极限波高作用下的沙坝变形与岸滩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再将两种方法得到的地形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模型试验具有直观、快捷和精度较高的特点;数学模型则需不断调整计算参数、检查泥沙计算过程中的收敛性和成果的合理性。经反复验证的数学模型,其计算结果可以达到物理模型试验所要求的工程精度。 相似文献
25.
尼泊尔低喜马拉雅推覆带油气苗来源不清极大地影响了该区油气勘探.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油气地球化学、碳同位素及生烃史模拟对尼泊尔代莱克地区油源和成藏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尼泊尔代莱克地区油苗产于Padukasthan断裂,可分两期,第一期呈含油断层泥产出,氯仿沥青"A"为149~231 μg/g,RR.为0.81%,氯仿沥青"A"的δ13C相对较重(-26.24‰~-27.10‰),族组分具有正碳同位素序列,发黄绿色荧光,为典型的低熟煤成油,第二期呈液态油产出并遭受微生物降解,金刚烷IMD指数为0.33~0.45,R.为1.24%~1.53%,3,4-DMD含量46%~47%,全油δ13C为-29.50‰~-29.45‰,族组分碳同位素趋于一致,发蓝色荧光,为海相成因高熟油;②第一期油来源于Surkhet群的Melpani组和Gondwana群煤系烃源岩,为Ⅲ型有机质低熟阶段的产物,第二期来源于Surkhet群的Swat组浅海陆棚相黑色页岩,为Ⅱ1型有机质生油高峰的产物,两期油与Lakharpata群过成熟黑色泥岩和Siwalik群未熟泥岩没有亲缘关系;③尼泊尔低喜马拉雅推覆带具有"多源多期、推覆增熟、砂体控储、披覆控聚"的油气成藏模式,油气成藏过程可划分为沉积浅埋、构造圈闭形成、深埋油藏形成、气藏形成和晚期改造定型5个演化阶段;④尼泊尔低喜马拉雅推覆有利于Gondwana群、Surkhet群深埋增温、持续快速生烃和晚期成藏,对比邻区巴基斯坦的含油气盆地,尼泊尔低喜马拉雅推覆带及相邻类似地区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ESL)的CT/MRI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UESL 5例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5例病灶均单发,4例位于肝右叶,1例同时累及肝左右叶。CT/MRI表现为边界模糊的囊实性肿块,囊壁见结节状、不规则软组织密度/信号影,内见厚壁不均分隔,CT平扫呈低密度,内见大片状液化、坏死,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CT/MRI增强扫描壁结节、软组织成分及囊内分隔呈轻度渐进性强化。结论:成人UESL影像表现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7.
28.
滑坡活动的预知预测可分两个阶段:即休止状态中的滑坡开始活动初期的预知.与缓慢运动中的滑坡达到急速崩坍时的预测两种.后者为从地表变位的蠕变曲线中计算其崩坍时刻.人们都知道有所谓斋藤公式之类.这种计算方法只要取得准确的记录在手.在进入第三蠕变时基本上是可以算出其崩坍时间的.然而,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认为已属于第三场变的运动,也有时忽又发生减速,或缓速交替运动,而不一定迅速出现崩坍现象,因此不可避免地也常产生时间推错情况.这总的来说不是从滑坡内部运动机制上计算出的结果.而只是依靠地表变位,这就难免出现失误.但如果从现象上看确实快要到达最终阶段出现加速.则在崩坍前30分钟时根据蠕变曲线推定的时刻.根据过去的经验有2~3例只出现过5分钟左右的误差. 相似文献
29.
渤海西部沙垒田凸起明下段发育"富砂型"浅水三角洲沉积,与传统浅水三角洲沉积不同,"富砂型"浅水三角洲沉积具有砂岩百分含量高,砂体厚度范围广,纵向上砂体叠置关系复杂,横向上砂体变化快的特点,采用常规的储层预测方法难以准确刻画出砂体的纵横向叠置关系。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引导,通过创新思路,首先引入分频反演的方法,合理利用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中的高、中、低频信息,减少薄层和厚层反演的不确定性,从而得到高分辨率的反演结果;然后以分频反演为依托,采用地层切片的地震属性综合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明下段"富砂型"浅水三角洲的储层横向分布规律。储层分布规律的差异形成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明下段下油组油气成藏主要受"脊-断-砂"三因素耦合控制,断层主要控制了油气的横向、纵向运移;明下段上油组油气在沿断层运移的同时也沿砂体横向运移,形成"富砂型"浅水三角洲特有的"之"字型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