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40篇 |
免费 | 198篇 |
国内免费 | 20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22篇 |
大气科学 | 176篇 |
地球物理 | 195篇 |
地质学 | 574篇 |
海洋学 | 92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244篇 |
自然地理 | 13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49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70篇 |
2013年 | 61篇 |
2012年 | 64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65年 | 2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从单片机技术的应用、深度测量、测斜仪数值计算与误差校正,无缆测井资料的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深孔无缆测井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作为南北构造带的一部分,不仅是研究该盆地形成、演化及油气成藏的重要窗口,也是探讨中生代特提斯洋关闭、新生代青藏高原隆升的热点地区。本文将盆地西缘中部及以东的新生界覆盖区作为一个整体,利用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在天环坳陷中生界发现大量微小断层。地震解释表明:地震剖面上,微小断层具有正、逆断层并存,切穿层位差异大,挤压褶皱相伴生的特点;平面上,微小断层呈北西西—南东东向规律性展布,与西部前缘带的大型断层共同构成扫帚状展布的断层发育带。晚侏罗世燕山运动主幕,北东东向构造挤压应力由南向北传递,由于受东西向横向构造转换带的阻挡,在本区产生压扭作用,微小断层的形成受此压扭作用控制。微小断层形成后,主要经历了早白垩世伸展作用和晚白垩世—至今的后期改造。依据断层切穿的层位及改造阶段,将微小断层划分为3个期次,井震联合分析认为:Ⅰ期断层主要改善了延长组致密储层的物性,一般在延长组内部成藏;Ⅱ期断层主要促进了石油的运移,在延长组和延安组均能成藏;Ⅲ期断层对早期油藏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994.
横岗-罗湖断裂是深圳断裂带的主干断裂,控制着深圳地区的地震构造环境。采用多种手段、方法对该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及现今构造变形进行研究十分重要。作者通过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组合探槽开挖、断层带物质年龄测试(TL、ESR)等手段,分析了横岗-罗湖中南段第四纪活动期次、活动时代。初步认为,横岗-罗湖断裂在第四纪至少经历了4期构造活动,其最新活动时代在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约0.14~0.31 Ma。为了定量监测该断裂现今构造变形量及变形速率,对断裂进行了动态形变监测、GPS形变监测、地应力及应变监测。监测数据表明,断裂现今变形速率在0.05~0.5 mm/a之间,属于中等偏下活动水平。断层活动方式以右旋正断与左旋逆冲交替进行,逆冲活动幅度较大,左旋活动略具优势,表明断裂现今变形具有螺旋式渐进的特征。同时,在监测时间段内,2010年11月19日深圳发生了MS2.8地震。通过分析应变仪和砂土应力仪记录的数据,发现在深圳MS2.8地震前后存在明显异常,这可能为地震前兆监测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5.
996.
南天山位于中亚造山带的南缘,是一条增生—碰撞型造山带。其碰撞造山的时间,是中亚造山带研究的一个关键构造问题,引起广泛的关注。以往关于碰撞造山的时间证据,基本上都来自造山带自身,即南天山前新生界露头区。前陆区广泛覆盖着巨厚的新生界,无法直接考察,很少从前陆区碰撞相关构造的角度研究南天山碰撞造山的时间。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前陆区。经认真系统地解释这里的地震资料,发现了南天山碰撞造山带的同碰撞构造和碰撞后构造。同碰撞造构造由二叠纪末—三叠纪冲断层及其相关褶皱组成。三叠系/二叠系和侏罗系/三叠系两个不整合给出了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和三叠纪末—侏罗纪初两期挤压冲断的时间。造山后构造为侏罗纪—白垩纪正断层组成。正断层活动起始于三叠纪末—侏罗纪初,持续至白垩纪中期。根据同碰撞构造和碰撞后构造的形成时间推论,南天山碰撞造山作用起始于二叠纪末,结束于三叠纪末;侏罗纪—白垩纪中期为造山后应力松弛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997.
998.
利用自主研发的水分迁移和冻胀试验装备,研究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冷端温度、干密度对砂土水分迁移规律的影响,分析了三因素作用下砂土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的变化规律,确定了冻结锋面位置。研究表明:初始含水率和冷端温度对砂土的水分迁移和冻胀效果影响明显;初始含水率从0%增加至10%,试样含水率峰值增大了5.00倍,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不断增大,冻结锋面位置上移至2.5 cm高度处。冷端温度从?5 ℃降低至?15 ℃,试样含水率峰值增大了4.38倍,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不断增大,冻结锋面位置上移至2.6 cm高度处。干密度对试样水分迁移和冻胀特性影响相对不明显,整体呈现出在较小干密度下,试样含水率、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增幅稍大的趋势,冻结锋面集中在2.2~2.5 cm高度处。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水平冻胀力和冻胀量预测公式,为认识水汽补给下砂土水分迁移规律及合理预防冻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境内,公园面积720km^2,分布着丰富的地文景观和水域风光旅游资源。本文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要求,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标准,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尝试性分类、评价。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五大连池旅游资源的类型和价值有一个深入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000.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压力膜仪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0~150 cm范围的土层进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脱水试验,并选取Gardner模型和VG模型对实测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1)实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可准确地反映土壤结构的差异性,各土层的曲线特征与其基本物理性质一一对应,即容重较小、粉粘粒含量较多的土层其持水性较强,饱和含水率和凋萎含水率也较高;物理性差异小的土层间,其土壤水力性质接近。(2)由VG模型得到的土壤饱和含水率均值为0.429 cm3· cm-3,凋萎含水率均值为0.040 cm3· cm-3。由Gardner模型得到的各土层由于各层的物理性状差异造成持水性由强到弱,依次为0~5 cm, 40~60 cm, 100~150 cm, 60~100 cm, 5~40 cm;土壤易效水与难效水的平均临界点水势值为1.5×105 Pa,均值凋萎含水率对应的水势值为15.0×105 Pa。以上结果均较符合砂质土地的实际情况。(3)两种模型均可用于拟合防护林沙质土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但VG模型在低吸力段的拟合精度较高, Gardner模型在中吸力段的拟合精度稍高,整体上, VG模型的模拟效果优于Gardner模型。旨在揭示高矿化度咸水滴灌条件下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曲线特征及其最优拟合模型,为之后开展区域水盐运移数值模拟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