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剪跨比的格构式混凝土墙体抗震性能.将生产车间预制成EPS保温模块拼接成墙体模板,在横向和纵向孔洞中分别布置钢筋,然后在孔内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形成“EPS新型节能”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然后对6个参数不同的试件进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作用的试验.结果,墙体破坏形态为:首先墙体相邻格构柱间的连梁出现环状裂缝和“X”...  相似文献   
22.
岩爆破坏过程能量释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耀辉  陈莉雯  沈峰 《岩土力学》2008,29(3):790-794
岩爆是地下岩石开挖中的一种工程灾害现象,是岩体结构发生破坏时,由于内部储存的弹性能释放并转换为动能而造成动力形式的破坏。岩爆破坏过程中的能量释放与岩体在应力峰值前后的应力-应变特性紧密相关。另外,施工中开挖速度引起的加载速率的变化也会对岩爆的产生有明显影响。以岩体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试验为基础分析岩爆破坏过程。分析中采用的模型考虑了岩石峰值后应力-应变特性及加载速率的影响。运用数值方法对岩石洞室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在模拟中对岩体破坏的发生及弹性能释放过程进行了分析。数值分析结果显示,岩体洞室开挖过程中岩石破坏由岩体表面向岩体内部发展,岩石的弹性能释放率也随着破坏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分析结果还显示,岩体破坏时的弹性能释放速率会随着开挖速率的提高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3.
王银平  邓雯 《内蒙古气象》2000,(4):29-30,34
撰写并发表一定数量的科技论文已成为衡量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最重要的尺度之一。为了证明自己的科研水平和工作成绩 ,广大气象科技人员将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了撰写气象科技论文上 ,并希望通过科技期刊将写好的论文有效地发表出来。然而 ,在基层气象台站 ,不少科技论文的撰写者常为自己辛辛苦苦写出的论文被编辑退回而苦恼。那么 ,怎样才能提高气象科技论文投稿命中率 ,这一问题为不少气象科技人员所关注。一篇科技论文能否发表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有论文本身的质量问题 ,也有投稿上的技巧问题。1 投稿命中率偏低…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建立了一个栉孔扇贝精巢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体系,鉴定了原代细胞的功能基因表达特征。结果显示,原代培养体系中的精巢细胞以圆形细胞为主,直径为4~11μm,其在体外已存活9个月以上。使用栉孔扇贝vasa基因(生殖细胞标记基因)的地高辛RNA探针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约98%的原代细胞呈阳性。利用免疫组化技术鉴定了栉孔扇贝SCP3、KLF4、PIWI、C-MYC、SOX9和SOX17在这些细胞中的表达特征,发现这些靶蛋白在精巢原代细胞中的表达特征与栉孔扇贝精巢中的细胞定位基本一致。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所获得的原代细胞以生殖细胞为主,它们保留了栉孔扇贝雄性生殖细胞原有的基因表达特征,可以用于贝类精子发生和性别相关的功能基因研究。  相似文献   
25.
基于GIS的近海剩余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一种基于GIS 克里格插值方法的剩余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通过GIS 地统计分析插值模型将水质模拟问题转化为数学统计问题, 充分利用水质水体、沉积物监测数据, 采用克里格插值法对污染物浓度和水深在局部海域内进行插值, 将研究区域离散为一个个的均匀栅格单元, 比较每个单元污染物浓度与水质目标之间的差值, 从而估算得到研究海域的剩余环境容量。通过2009 年8 月锦州湾剩余环境容量的计算实例表明, 基于GIS 的剩余环境容量初步计算方法在资料缺乏地区是十分简便、有效的, 这为海域开发利用区环境管理与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6.
根据黄土高原中东部地区黄土沉积物的地质记录,前人研究推断MIS13时期北半球气候为高温高湿环境,然而,这似乎与黄土高原西部黄土沉积物的地质记录存在差别。本研究通过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比黄土高原东西部地区MIS13时期的古气候及古土壤风化强度在空间上的梯度分布,发现两地的古气候演化存在不对称性。对比MIS13时期低纬度的亚非季风区和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气候状况得出:高降水量环境仅存在于亚非季风区大部分地区,但当时是否呈现高温环境值得商榷;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则显著不同,呈现相对较干冷的间冰期气候。由此推断,MIS13时期黄土高原东西部地区之间气候演化的不对称现象可能是季风缺少动力因素,对黄土高原西部影响较小,且长时间停留在黄土高原中东部地区所致;而在此之后的间冰期,由于季风的扩展和加深可能进一步加剧黄土高原西部地区S5S1古土壤风化强度与年轻古土壤层的差别。  相似文献   
27.
通过连续收集降水样品对祁连山浅山区民乐县大气降水特征及水汽来源进行研究,运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探讨了2013年5月27日至2014年7月7日祁连山民乐地区降水常量离子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降水离子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a^(2+)>SO_4^(2-)>NH_4^+>Cl^->Na^+>NO_3^->Mg^(2+)>K^+,其中Ca^(2+)和SO_4^(2-)是高浓度离子,阳离子总浓度远远高于阴离子总浓度。降水pH平均值为7.44,降水电导率的变化范围为4.0μs·cm^(-1)~940.0μs·cm^(-1),平均值为167.93μs·cm^(-1)。Ca^(2+)离子和SO_4^(2-)离子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浓度的47%和44%。各阴阳离子随季节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波动趋势,冬、春季节降水极少时阴阳离子浓度较高,而在夏季降水较多时各离子浓度较低。冬春季频繁的沙尘暴活动造成大气陆源气溶胶浓度升高,且该时段降水量少,因此降水离子浓度升高。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浅山区民乐县的降水化学离子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是次要来源。  相似文献   
28.
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其产业发展出现了新特点:产业的总体规模已经比较庞大,生产要素的流动越来越自由,受市场机制调节的产业发展和行政体制的冲突比较激烈,现行的区域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存在矛盾等。作者分析了这些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探讨在新形势下发达地区产业研究的一些新特点。其核心内容是:区域产业研究的原则、基础、内容和方法应该适应经济市场化、全球化的趋势,努力探索在以市场为导的情况下区域产业发展的新规律,为新型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以长株潭主城区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卫星遥感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以及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特点建立长株潭用地类型分类系统,应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人为干扰测度模型获取主城区用地转移矩阵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时空分布,探讨长株潭主城区生态景观与人为干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土地利用变化角度,1978—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耕地、园林地、建设用地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总体上呈持续下降趋势,从3 544.67 km~2下降到2 571.18 km~2,园林地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总体下降177.89 km~2;建设用地呈持续上升趋势,从80.56 km~2增加到1 252.85 km~2;在1994—2000年和2010—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两个典型阶段,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通过占用耕地和园林地的方式实现。景观人为干扰指数时空分析表明:1978—2015年长株潭主城区景观人为干扰指数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和其周边地区,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中心城区以耕地、园林地向建设用地转移为主,周边地区主要以耕地和园林地的相互转移为主;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人类活动对主城区生态景观的影响总体呈加强趋势,且受人类活动干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  相似文献   
30.
基于重组降水集合预报的洪水概率预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条件亚正态模型方法,生成了具有包含不同可能性的降水集合预报。为了保持各子流域降水集合预报变量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采用集合预报重组方法对降水集合预报进行重新排列。使用重组后的降水集合预报驱动水文模型,实现了淮河上游大坡岭-息县、淮河上游息县-王家坝和汝河-洪河上游3个子流域的12次洪水过程的洪水概率预报,并对1988年9月7日和1991年7月31日两次洪水概率预报进行个例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确定性预报,通过条件亚正态分布模型生成降水集合预报后,再经过Schaake洗牌法空间相关性重新组合的降水集合预报,捕捉洪峰出现时间和流量的能力更强。对洪水概率预报来说,降水概率预报更能达到对未来的水文事件进行最大可能估计的目的,并尽可能综合了降水预报不确定性因素,同时也说明维持变量原有的空间相关特征对于降水概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