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4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长江中游平原区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其中地下水铵氮和磷的问题十分突出,但目前对于二者共存规律的认识还十分薄弱。以长江中游沿岸故道区为典型研究区,对采集的地下水样品进行了水文地球化学分析,并综合运用因子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探讨了铵氮和磷的赋存规律。结果表明:地下水整体处于还原环境中,NH4-N的质量浓度为0.03~71.0 mg/L(均值9.92 mg/L),P的质量浓度为0.02~3.38 mg/L(均值0.51 mg/L)。地下水中高浓度的铵氮与磷均主要为天然成因,但铵氮与磷的迁移富集过程存在差异:铵氮的迁移富集与含氮有机质矿化过程密切相关;磷的迁移富集与铁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密切相关,而含磷有机质矿化是磷富集的次要过程。Eh很低的地下水环境易产生高浓度铵氮的地下水,相对中等的还原环境会产生高浓度的磷但通常不会伴生高浓度的铵氮;当地下水中S2-,DOC,I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浓度水平时会伴生大量的铵氮,而磷的浓度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Fe2+浓度;当DOC,I和Fe2+浓度都高时,通常会出现铵氮和磷浓度都较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2.
干旱区生态系统的水文连通性影响植被斑块形态的空间分异。植被形态对水文连通性的适应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研究植被与水文连通性,过去多基于群落以上尺度,不涉及微观尺度。从植株个体角度探讨植被斑块形态与水文连通性关系,有助于挖掘微观尺度上景观格局对生态过程的驱动机制。本研究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多年生灌丛作为研究对象,以高分辨率无人机航拍照片解译和野外定点观测为研究手段,量化植被斑块形态与水文连通性之间定量关系,分析二者对泥沙截留与土壤固碳等关键生态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面灌丛斑块总体呈现横向生长趋势,灌丛斑块纵横比小于1;灌丛斑块纵横比从坡顶到坡底逐渐增大,分别为0.64、0.70、0.79、0.83;(2)灌丛方向与水流方向夹角从坡顶到坡底先减小再增大;坡面中部的坡度最大,灌丛方向最接近与水流垂直的方向;(3)灌丛的汇流累积量从坡顶到坡底逐渐增大,表明其水文连通度逐渐增大;水文连通度与灌丛斑块纵横比呈正相关关系;当水文连通度足够大时,灌丛在横纵方向上的生长没有倾向,形状近似为圆形;(4)泥沙拦截量和固碳效率随坡位下降而下降,二次曲线拟合表明泥沙拦截量和固碳效率随水文连通度增加呈增...  相似文献   
133.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无论从粮食生产角度还是生态功能角度,都具有其他土壤难以替代的作用,因而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我国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盛产水稻、玉米、大豆、高梁等作物。要确保粮食安全保护黑土地至关重要。我国高度重视东北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针对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导致黑土地退化的情况采取了多种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4.
四川盆地以崇山峻岭为天然屏障,其盆底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水系发达,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这里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在我国农业版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近年来,这里扎紧“粮袋子”以稳住农业基本盘,推进农业现代化,强调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供,推进种植扩面、粮食稳产增产,助力端牢中国饭碗,努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相似文献   
13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