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59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41.
BIE  Shean 《中国海洋工程》2002,16(2):263-272
In this paper, the buoyancy, kinetic properties and stability of air floated structures have been studied by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The ecpjations for calculation of the buoyancy of the air floated buoy are derived according to the Boyler law and the equilibrium equations of the air floated structure are established. Through simplification of the air floated structure as a single freedom rigid body and spring system, the natura! period of heaving and some kinetic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In the stability analysis,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on of the meta centric height are presented.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ata observed from the model test and prototype test. The air buoyancy de-crease coefficient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has a large influence on the floating state, stability and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air floated structure. The stability of the air floated structure can also be judged by the parameter of meta centric height, and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  相似文献   
242.
利用欧洲中心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05·6"华南持续性暴雨发生前上对流层及平流层信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一周,暴雨区域上空对流层顶高度出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日本南部的位涡异常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即我国中纬度沿海一带至日本的高位涡带向华南延伸,使得华南地区上空的位涡升高,对流层顶下降。在环流场中,本次暴雨发生前低纬地区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域的东风与1991~2010年平均值相比偏强偏北,华南地区上空平流层东风场也偏强,平流层低层东风在暴雨发生前第9天提早向下传播;位势高度场中,"05·6"华南暴雨发生前中低纬度100 hPa上的南亚高压中心位置偏东偏南;华南地区UTLS区域有较强的位势高度场正异常,在暴雨发生前随时间出现两次明显的加强,但在暴雨发生后减弱。南亚高压中心位置的偏移、东风信号的提早下传、高位涡空气入侵华南均有利于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243.
河南省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与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镇化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高速推进的城镇化健康发展面临许多突出问题,其中城镇化协调发展对健康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将城镇化协调发展理解为人口、经济、土地和社会4个方面城镇化的协调推进。用TOPSIS法计算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镇化4个方面的优劣程度,之后评价各省辖市城镇化4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状况,并分析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差异,以期对城镇化发展战略制定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44.
基于城镇化质量内涵的界定,从城镇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城镇化推进效率、发展潜力和协调发展等方面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对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评价。1996—2013年,河南省城镇化质量并没有随城镇化率快速提高而提升,部分城市反而出现城镇化质量下滑的现象。现状空间格局呈现以郑州、许昌、新乡为核心由西北向东南呈核心圈层结构降低,18个城市大体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型,各类型城市不断发生变化,等级层次并没有固化,各城市间城镇化质量差距并不过大。各城市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质量都需要提高。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城镇化质量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245.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技术以及将高压压汞与恒速压汞联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地区长6段致密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展开了研究。对其中10件样品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高压压汞与恒速压汞描述相同的进汞过程,可以将所得孔径分布进行联合并得到表征范围在3×10~(-3)~4×10~2μm的总孔径分布曲线图。图像显示10块样品在孔喉半径80~160μm处存在一个较低峰值,在3.7×10~(-3)~2.6μm范围各样品曲线出现多个峰。孔径分布频率直方图结果显示孔隙类型多集中于纳米孔、微孔以及巨孔,且纳米孔最为发育。纳米孔对物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纳米孔控制的孔隙空间随孔隙度、渗透率减小有增大趋势,与渗透率相关性差。纳米孔对渗透率的贡献随着渗透率的减小而增大,且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246.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究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油水的微观流动特征及其表现出差异性的因素,以马岭油田长8_1储层为代表,对典型样品进行了微观渗流实验,并结合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多种实验测试结果对储层流体的微观驱替机理及导致驱油效率高低不同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长8_1油藏按微观渗流通道类型可分为溶孔-粒间孔型、溶孔型、微孔型3类,其驱油效率逐类降低,不同微观渗流通道类型样品的渗流特征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溶孔-粒间孔型样品平均驱油体积为0.010 cm~3,最终平均驱油效率高达45.60%,驱替效果最为理想。储层微观条件中,喉道半径大小及分布状况对驱油效率的大小起决定性的作用,物性和可动流体饱和度两者对驱油效率的大小均具有较低程度的控制作用;外部实验条件中,对驱油效率产生较大控制作用的为注入水体积倍数和驱替压力。因此,在油藏实际水驱采油过程中应当采用较为合理的注水压力和注入水体积倍数。  相似文献   
247.
通过对隆昌洼铁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等的综合分析及研究,认为铁矿体主要位于黑云斜长角闪岩与二长花岗片麻岩的内接触带中,矿床成因类型为岩浆分异型铁矿床,工业类型为需进行选矿的铁矿石。对铁矿成因及围岩蚀变等找矿标志的研究,为该区找寻同类型铁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8.
一种多尺度电磁测深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磁测深方法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重要方法.按照处理方式分为时间域和频率域电磁测深方法两类.但实质上时间域方法和频率域方法是等效的.而由于观测方式的不同,有时效果不能完全等同.本文介绍一种广义的时间域电磁测深方法.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就是在不改变激励和观测装置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激励波形,从而实现分段多尺度的电磁测深处理.  相似文献   
249.
甘肃金窝子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窝子金矿构造上地处星星峡古生代岛弧南缘,红柳河断裂以南,包括南、北两矿区。根据金矿化与岩体的空间关系,分产在花岗岩体中的金矿 围岩中的金矿两种类型。按矿化又可分为含金石英脉型和蚀变破碎带型。矿床在窨上和成因上与金窝子岗岩关系密切。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硫为深源硫,来自深部岩浆。包体以液相包体为主,其次有少量气态包体,CO2多相包体。包体成分类型属于CO2-H2O-NaCl型。热液水以岩浆水为主,  相似文献   
250.
主要从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不同集聚机制对城市空间要素的作用路径着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城市资本、就业与基础设施三大要素空间格局的影响机制;并结合北京大都市区几个典型产业集聚区的实例,在探讨其不同形成、发展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扩展演化具有怎样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认为产业集聚时北京大都市区城市空间要素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主导资本流动格局、重塑劳动力市场分布和推动周边房地产市场3个方面;并以此推动了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由"摊大饼"向轴向发展延伸,促进了近郊区城市副中心和远郊区新城的形成,使得北京城市空间向多极核、多功能的结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