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09篇 |
免费 | 196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1篇 |
大气科学 | 89篇 |
地球物理 | 123篇 |
地质学 | 469篇 |
海洋学 | 101篇 |
天文学 | 12篇 |
综合类 | 74篇 |
自然地理 | 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29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9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4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32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4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2篇 |
193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无粘土冲洗液,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冲洗液,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本校探工教研室和江西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95地质 相似文献
12.
13.
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ERT)作为一种岩心尺度的可视化测试手段,在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开采过程模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专门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分解过程进行电阻率层析成像观测的报道较少。本文采用自主研发的天然气水合物电阻率层析成像测试系统,以冰的形成和融解过程为例,探讨了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可视化观测中的可用性。实验结果表明,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能够实时在线监测沉积物体系中冰的形成和溶解过程,以及该过程中冰在沉积物孔隙中的分布规律。结冰-融冰过程中沉积物体系的电导率分布受温度、孔隙连通性、盐度因素影响,排盐效应对电导率不均匀性分布影响明显。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电阻率层析成像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探测方面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在获得含甲烷水合物多孔介质体系阻抗谱参数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到了复电阻率数据,分析了复电阻率参数的频散规律;讨论了3种常用的复电阻率模型(Dias模型、Warburg模型、Cole-Cole模型),并采用实验数据对3种复电阻率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拟合,进而对各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Warburg模型对含甲烷水合物多孔介质的复电阻率数据拟合效果最好,该模型可应用于含水合物多孔介质电学特性的进一步研究;Warburg模型的参数与水合物饱和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随着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大,模型参数中的零频电阻率和时间常数均单调减小,这为下一步建立基于复电阻率模型参数的水合物饱和度计算模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18.
达山岛、平岛、车牛山岛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海洋底栖生态系中,大型底栖生物在有机碎屑的分解利用、调节泥水界面的物质交换、促进水体的自净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身又是其他经济动物的食物,其生产量与渔业产量密切相关,因而底栖生物资源量分布常是衡量海区渔业资源状况的最基本要素.为了解苏、鲁交界海域的底栖生物资源量现状,于2002年6月对达山岛、平岛、车牛山岛(以下简称前三岛)邻近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区位于海洲湾外侧,最近点距山东省岚山港和江苏省连云港约10~20km,调查范围为35°08 263'~34°59 598'N,119°14 686'~120°21 160'E.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电渗法治理淤泥质土过程中排水效率低且治理后土体不均匀等问题,从改变软黏土颗粒自身持水特性角度出发,提出采用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联合电渗法治理淤泥质土的思路。利用自制的一维电渗固结试验装置,探究絮凝−电渗法联合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絮凝剂掺入比对电渗排水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电渗法相比较,絮凝剂 APAM 的掺入减少了软黏土颗粒表面的结合水膜厚度,使得淤泥质土的前期电渗排水速率和累计排水量显著提升,从而降低了电渗法的平均能耗系数;同时,絮凝剂高分子长链的“吸附架桥”作用增强了土颗粒的黏结力和絮凝沉积效果,有效缓解了电渗过程中细小黏粒迁移集聚而造成的阴极淤堵问题;治理后淤泥质土的抗剪强度大幅增高,土体的均匀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当絮凝剂 APAM 掺入比为 0.30% 时,土体的电渗排水固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