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56篇
地质学   444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51.
高岭石和蒙脱石吸附胡敏酸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岭石和蒙脱石分别是暖湿和冷干气候带内典型土壤的代表性矿物,对二者吸附胡敏酸特点的对比研究可以为探索不同地带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行为提供重要的依据。笔者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pH值、离子强度和胡敏酸初始浓度对胡敏酸在高岭石和蒙脱石上吸附量的影响,重点剖析了引起高岭石和蒙脱石在吸附胡敏酸方面表现出的共性和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在pH=5条件下,胡敏酸在高岭石和蒙脱石上的吸附量均随着胡敏酸初始浓度和离子强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2)胡敏酸在高岭石和蒙脱石上的吸附量均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3)pH<6时,高岭石吸附的胡敏酸量多于蒙脱石,pH>6时则相反。这是由高岭石和蒙脱石在不同pH条件下吸附胡敏酸的机制不同造成的。在pH<6时,高岭石与胡敏酸之间的静电引力起主导作用,其次是配位交换作用和氢键作用。此时,蒙脱石以氢键作用为主要吸附机制。在pH>6时,高岭石和蒙脱石的主要吸附机制分别是疏水性作用和阳离子键桥。  相似文献   
152.
总结了历年来在三塘湖盆地开展的铀矿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盆地找矿工作中找矿方法的适用性.通过对盆地铀成矿条件分析,认为侏罗系在乌通凹陷和淖毛湖凹陷边缘发育小规模层间氧化带,因后期构造运动复杂,层间氧化带发育时间短,仅形成零星铀异常.古近-新近系昌吉河群在汉水泉地区发育4层具规模的层间氧化带,但由于砂岩缺少还原剂等因素,仅形成少量异常和矿化,目的层不具备形成规模铀矿化的条件.在铀矿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的盆地开展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应当注意以下3个方面:①前期地面物化探方法要与钻探工作相配合;②钻探查证阶段在面上要拓展,关键区要布钻;③尽快加密重点地段.  相似文献   
153.
C7航磁异常是高精度航磁测量发现的一个典型磁异常,对它进行了地面高精度磁测的查证.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等诸多方面的论述,对该异常区及铁矿带的找矿远景做出预测,认为该矿带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4.
使用WEBGIS技术,结合地震前兆台网的实际情况,设计完成地震前兆台网的GIS展示工具.该工具以互联网为媒介,使用地理空间数据库存储的全国台站数据,对全国范围内的物理场分布在网络客户端进行发布,方便地震前兆台网用户获取数据,同时丰富地震前兆数据的展示方式.  相似文献   
155.
慢特征分析(SFA)方法可以从非平稳时间序列中提取出慢变的外强迫信息。近年来,SFA方法被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用于探究气候变化的潜在驱动力及相关的动力学机制。本文基于SFA方法,提取全球陆地表面气温(LSAT)的慢变外强迫信息,研究全球LSAT慢变驱动力的空间结构特征及低频变率的主要驱动因子。SFA方法提取的LSAT慢变驱动力与历史时期全球辐射强迫(GRF)和全球海表温度(SST)的主模态(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AMO、热带太平洋ENSO变率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全球大部分地区LSAT的变率受到GRF和三个SST模态的显著影响。GRF对LSAT变率的影响有全球一致性的特征,而三个SST模态对LSAT变率的影响则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点。此外,由于SFA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原始LSAT序列中随机噪声的干扰,GRF和SST模态对LSAT变率的解释方差显著提高,进一步表明GRF和SST模态是全球LSAT低频变率主要的驱动因子。最后,利用历史海温驱动AGCM试验(即AMIP试验)的结果,验证了三个SST模态对区域LSAT变率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6.
基于CMIP5中的5个全球气候模式统计降尺度的降水、最高和最低气温等数据,利用标准降水蒸发指数(SPEI)和强度-面积-持续时间(IAD)方法识别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中亚地区干旱事件,结合30 m分辨率土地利用数据,探讨中亚干旱事件的演变及耕地暴露度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基准期(1986—2005年),中亚地区的降水和潜在蒸发量均有所增加;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中亚地区的干旱事件频次、强度和面积均将增加,其中重旱和极旱事件的频次和影响面积大幅上升,而中旱事件的频次和影响面积持续下降;1986—2005年中亚地区年均干旱耕地暴露度约11.5万km2,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干旱耕地暴露度将分别上升到17.9万km2和28.6万km2,且暴露在极旱下的耕地面积增加最明显。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下,增加的干旱事件将会严重威胁当地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中亚地区需对干旱事件采取长期的减缓与适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7.
内蒙古大苏计和曹四夭大型钼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大苏计矿床和曹四夭矿床是近几年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找到的2处大型特大型钼矿床,产出规模分别达到20万吨和200万吨.钼矿化主要在太古宙变质岩及中生代石英斑岩、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体内呈浸染状、网脉状和脉状产出,并且构成筒状、倒扣“碗状”和囊状矿体.两处矿床无论在产出环境和地质特征上,还是在矿物种属、元素组合和热液蚀变方面,均与美国克莱麦克斯钼矿床和黑龙江岔路口钼矿床较为相似,是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属古大陆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产出的斑岩型矿床.文章所提出的地壳4个演化阶段和3个成矿期次的成矿模式对于提高大苏计和曹四夭钼矿床理论研究水平,推动低山丘陵覆盖区大型隐伏钼矿床的找矿勘查工作深入进行,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8.
在内蒙古东部的大兴安岭中南段地区,具有工业价值的多数大中型银多金属矿床均产于二叠系中。笔者在敖脑达坝铜-银-锡矿床开展研究时,对该矿区西部出露的凝灰质板岩取样并开展了LA-MC-ICP-MS测年工作,获得的锆石U-Pb年龄为(302.6±1.9)Ma, MSWD=2.0,表明凝灰质板岩的原岩形成年代为晚石炭世,而不是前人认为的二叠纪。这一新发现可能对重新认识该区的区域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9.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区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伟  聂凤军  刘翼飞  刘研 《岩石学报》2012,28(2):535-543
长山壕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西段找到的一特大型金矿床。尽管金矿化在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变质沉积岩内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但是与各类花岗岩类侵入岩具有密切空间分布关系。本次研究采用LA-ICP-MS方法分别对有关花岗岩类侵入岩进行了系统年代学研究,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值分别为290.9±2.8Ma (MSWD=1.4)和287.5±1.9Ma (MSWD=2.4);2件黑云母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值分别为267.9±1.2Ma (MSWD=0.95)和274.0±2.3Ma (MSWD=1.4)。根据上述同位素年龄数据,同时结合金矿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矿)相学证据,可以认为,长山壕金矿区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及相关金矿床的形成时间为早二叠世早期,并且遭受到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矿区切穿含金矿脉黑云母花岗岩体的存在就是很好的例证。强烈的中酸性岩浆作用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动力、热力和物质来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山壕金矿床是海西期构造-岩浆作用及相关流体活动的产物,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0.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中发现自生自储的大型火山岩油气藏,这不仅大大拓宽了油气勘探领域,而且从含油气盆地原型恢复角度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本文对准噶尔盆地东部的石炭纪盆地进行了剖析,在井间地层对比和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基础上,确定了准噶尔盆地石炭系划分方案,建立了准东地区及邻区石炭系的5条联井对比骨干地质剖面,进而把准东地区石炭系盆地的充填过程划分为两个旋回、7个阶段,其中第一旋回为早石炭世,进一步分为4个阶段,第1至第3阶段以各种火山岩发育为特征,第4阶段为火山活动的间歇期,发育了暗色泥质岩。第二旋回为晚石炭世,进一步分为3个阶段,第5和第6两个阶段以发育中基性火山岩为特征,第7阶段以沉火山凝灰岩和与泥质岩、砂岩互层发育为特征。文中归纳了准东地区石炭纪盆地及其中火山岩油气藏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特点,建立了其盆地原型,指出准东地区石炭系在沉积时的构造古地理以多岛洋为特征,受准噶尔洋的持续向北东方向俯冲的影响,准东地区盆地基底向南西方向倾斜,造成了沉积中心的向南西迁移。考虑到盆地位于增生型造山带内,将其原型盆地称为增生楔盆地。文中特别指出,任何构造位置上形成的盆地都有形成大油气田的潜力,能否形成大油气田的关键在于有没有优质烃源岩、优质储层和有效圈闭。准东增生楔盆地中烃源岩与火山岩储层的空间关系十分密切,二者往往形成互层状或穿插状,这一特征决定了盆地中油气产出具有近源性,而圈闭的形成则因火山岩储层的成层性差而呈形态和类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