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91.
以黄河流域5大城市群82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16—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PM2.5年均值的变化大体呈倒“N”型,季均值变化呈先降后升的周期规律性的“U”型。(2)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黄河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递减空间差异格局,并有逐渐下降的趋势。(3)PM2.5演变整体上呈正自相关集聚分布,集聚类型主要为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类型。(4)2016年和2020年PM2.5空间分异的自然地理因素比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力更强,交互作用结果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2种类型。(5)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分异探测解释力变化最大的5个因子进行拟合,5 a间各因子对5大城市群PM2.5污染的负效应不断提高,正效应呈下降趋势,空间作用方向及强度上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5大城市...  相似文献   
192.
193.
1998年7月河套气旋强烈发展时的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位涡理论对1998年7月4—7日的一次河套气旋强烈发展中的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夏季河套气旋的强烈发展是在高层正位涡平流和低层暖平流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高空双急流结构产生的强烈辐散加强了低层辐合,有利于气旋的加强。强降水出现在河套气旋强烈发展过程中,是由高层冷空气与季风涌带来的西南暖湿气流辐合而引起的大尺度降水过程。在这次气旋强烈发展过程中,对流层低层到中上层均出现强的上升气流,使得南方深厚的暖湿空气不断随西南风流入暴雨区上空。暴雨发生时,华北地区处于地面Ω型的θse高能舌之中,其上空500 hPa存在一个由大尺度动力强迫形成的东北—西南向的非地转湿 Q 矢量辐合带,对流云带与 Q 矢量辐合中心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4.
基于最短距离的细胞图像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细胞图像的分析处理中,经常会遇到细胞聚堆的问题,即多个细胞粘连、重叠在一起.为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需要将聚堆细胞分离成单个细胞,虽然已有很多比较成熟的算法,但几乎每一种算法都有其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面积和周长相结合,外加形状因子为约束条件的最短距离的分离算法来进行分离.其中主要叙述了算法设计思想及其实现,实验结果证明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5.
萨拉乌苏河流域末次间冰期 古土壤化学风化与古气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蒙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末次间冰期发育5 层古土壤。对这5 层古土壤的形 态特征、粒度、扫描电镜及化学风化等分析结果表明: (1) 这些古土壤具有与华北现代褐土相 似的形态特征; (2) 粘化率中部高和石英颗粒表面硅质溶蚀-沉淀现象表明古土壤层中发生过 风化成壤作用; (3) 用K2O/Na2O、Al2O3/Na2O、MnO/Al2O3、CIA 及A-CN-K 图解与华北现代 褐土作对比分析, 发现它们的化学风化特征极为相似; (4) 用气温及降水量与CIA 值的回归 关系方程, 得出5 层古土壤发育时期的水热状况确与华北现代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大 致相同或更显暖湿。形态特征、粒度、石英颗粒表面特征和化学风化特征等多个方面具备了 与现代华北褐土类似的化学风化成壤特征, 证明这些古土壤是在与华北相似的暖温带半湿润 季风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6.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的现状和若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截止1998年底,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有40.7%存在于碳酸盐岩地层,共有7个碳酸盐岩大气田;而与碳酸盐岩储层以及海相烃源岩有关的原油探明储量不到7%。中国碳酸盐岩生烃问题长期以来是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初步认为中国碳酸盐岩中的工业性油气田多数不是自生自储的,而需要外部存在有机质丰度较高的烃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质量和数量均受沉积环境的影响,多数情况下陆表海碳酸盐岩中烃源岩不发育。除了南海的第三系,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普遍时代古老、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层的发育取决于后期改造作用。岩溶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意义十分重要,不整合面之下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层段。  相似文献   
197.
198.
以高分七号卫星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PCI GXL软件和INPHO软件通过采集控制点、匹配连接点、模型修正等步骤进行数字表面模型生产实验,结果表明PCI GXL和INPHO软件在制作生产数字表面模型方面各有其优点,且自动匹配DSM产品精度都达到了平地1:10000数字表面模型精度的要求.INPHO软件可以在立体环境下进行控制点采集,精度更高,但处理速度较PCI GXL慢;PCI GXL在满足精度的前提下,处理速度较快、人工干预度低,工作效率更高,可实现大批量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99.
铷原子钟能够为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地面监测站的稳定运行提供时间标准和频率基准,但其频率漂移特性会对观测数据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定期对铷原子钟进行校准;目前常用的校准方法包括传统实验室校准、小型测试仪校准和远程在线校准,分析了三种方法的原理和特点,讨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为卫星导航系统监测站铷原子钟校准的工程实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0.
比较了三种常用的回归曲线函数方程,计算了方程与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能反映工程实际的最佳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